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 Sect. 236. 上下求铜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Sect. 236. 上下求铜 2(2 / 2)

还是君贵笑了一下:“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四姐儿,按说啊,驸马有这个念头,也没……”一面说着,一面接触到了鹭娘满是哀怨的泪眼。他心中一软,便又改了口,“呃……驸马有这个念头,也许……也许有他不得已的理由。”他看着跪在地下的张永德,话里话外满是暗示:“抱一,你有什么理由,你就说说吧。我和圣人都在这里,倘若你说得在理,我们还能替你向长公主分辩清楚。”

张永德忙揖道:“是是。回官家和圣人,臣这也是迫不得已啊。长公主总是不生养……臣……臣也老大不小的了,总得为家族后嗣着想吧。纳了妾,倘若诞下个一男半女,那也是长公主的孩儿不是?”

“哼!你明明是先看中了别人,才想出来这个借口的!”鹭娘怒道。

“臣真的没有!长公主冤枉臣了!”张永德急忙分辩道。

“知道了。抱一这个理由,也算合情合理。四姐儿,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君贵安抚地拍拍鹭娘的肩膀,又求救似的向君怜示意,“还是……还是让你嫂子宽解你吧。”

君怜瞥他一眼,转向鹭娘,和缓道:“四姐儿,男人们要做什么事,嘴里是怎么说,心里到底又怎么想,咱们管不了。自古以来,谁又管得了谁的心呢?……”

听到这里,君贵神情略显尴尬。君怜恍若不觉,只是抚摸着小姑子的头发继续安慰。

“……不过,嫂子跟你说,女人也有女人自己的要紧事。对于女人,孩儿是极要紧的。你若早日有了自己的孩儿,他就不那么容易伤你了。便是小两口再起争执,斗完嘴,他气乎乎往外边一站,你呢,在屋里热乎乎搂着孩儿,不比他开解得快?”鹭娘不由噗嗤一笑。

“你总不生养,想来是气血不足,调养不得其法。今日嫂子再召几个御医来替你瞧瞧,给你好生补补。”

“可是……可是倘若我还是生养不了呢?”鹂娘道,“我先时也曾叫几个御医来瞧过,药也换着方子吃过一些。”

“那……那也无妨。便是他纳的妾生了孩儿,你不还是孩儿的嫡母么?或者,就从亲戚间领养一个到你膝下鞠养,也是如亲子一般看待啊。”君怜和言道。

鹭娘停止了哭泣。她从君怜凝重的神色中明白了孩儿对于一个女人的重要意义。夫妻之间爱再浓,情再深,也有变化的时候,孩儿却真真切切活在那里,爱着她,被她所爱,永不会变。孩儿是她的未来,是他们的未来,是家族的未来。

孩儿成了她的软肋。即便贵为公主,也无法摆脱此事的烦恼。

只一瞬间,她就从一个玩心不已的少女真正变成了满怀芣苢之思的少妇。

鹭娘小两口连同御医一起退走后,王景通来请帝后进用午膳,君贵便命人去带了皇子皇女来。

午膳期间,观音与训哥儿如常热闹不已,君怜却忽然变得怏怏的,提不起兴致来说话。膳后,君怜告辞,带孩儿们回去歇午。君贵原本想留她继续适才尚未展开的谈话,见她意兴阑珊,只得道:“也好,你们先去吧。”

君贵回到自己的寝殿,正打算躺到榻上歇息,刘奉武进来回报说,景福殿的知客官桐华求见。君贵想了想道:“宣她进来。”

桐华入殿内施礼问安,君贵直接问道:“何事?”

“回陛下的话,王娘子遣臣妾前来,请陛下得闲过景福殿一叙。”桐华恭谨道。

“嗯,知道了。……王娘子上午做了什么?”

“回陛下,朝食之后,尚宫和尚仪带着三五个人到了景福殿,说是奉皇后之命来的。是以,娘子上午一直在学宫规。”

“哦,是朕让她们去的。”他不动声色道,“……你还有事么?”

“没什么了,”桐华忙应道,“只是……只是娘子想念陛下,让臣妾来问问,倘若陛下不得闲过去,娘子能否自己过来探望?”

君贵想了想:“晌后朕要去远香榭透口气,届时让王娘子一起去吧。”

桐华喜道:“是是!臣妾这就回去禀知娘子!娘子一定会早早地去远香榭候着陛下的。”

数日之后,皇后教旨下,进封紫烟阁宫官、司籍周氏(五两)为永安县君,令返回邺中事奉符氏旧主。

五两接到旨令后,跪在地上发了很久的愣。然后,在紫烟阁众侍从们惊讶目光的追随下,她径直到书房来找朱雀。

朱雀正在抚琴,琴声铿锵。五两走到朱雀跟前,默默向地下一跪,流泪不已。

朱雀似乎早已知道这个结果,面上没有现出丝毫的惊讶。看五两如此模样,她忍住难过,勉力笑道:“傻丫头,离了这大笼子回家是好事,哭什么?……你我自小相伴,名为主仆,情同姐妹,我还没有谢谢你十几年来悉心照顾我的情分呢。……”

五两仍旧不说话,只是哭。朱雀长久地看着她,直看到自己的心也终于绷不住那层悲伤了。

“也罢,今日我就为你抚一曲《折杨柳》,算作为你送别吧……”

-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霑裳。

-

有母亲可以回去奉养是多么好啊,她才是那个无家可归、无乡可往的永远的游子。

-

-

-

-

-

-

-

---------------

注:本章末尾“巫山巫峡长”等诗句,出自南朝梁?萧绎《折杨柳》。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