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晴风从那邸报上看到的消息,说是一则花边新闻,也只是在这个时代,在邸报这等很严肃的官方“报纸”上才算是花边的新闻,实则依旧是官场中事,只是以比较戏谑轻松的口吻道来。
该新闻其实是五个月前的消息,实际上算是旧闻了,说的是陕西凤翔府同知楚天行因为吃酒被贬为散官的事情。这位老兄既非吃花酒,也非喝醉了酒干出了什么有损官威的事来,就是喜好杯中物,时常与朋友小聚,小酌几杯。
问题是,这位楚老兄喝的是公酒。所谓公酒,就是因公事酿造、用做公务、平日保存于官库的酒。各级衙门的官库里都有公酒,专门用来馈送往来官员和上任、罢任的官员,如果该地官员讲究睦邻友好,用来馈赠邻州邻郡官员,也是可以的。
但有一条,公酒之特别,就在于一个公字,只能用于公事,你馈赠邻州邻郡官员,那也算是公事,但是赠送人、收受人,包括回馈对方的公酒,都不是私人的,还要收回官库,如果你留下享用,那就犯法了。这就像后世官员国事访问,收到他国馈赠礼物,不能就此当成私产一个道理。
其实如今不比开国时候,国法纲纪已经松懈了许多,许多规矩名存实亡了,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取消,如果真有人把它搬上台面讲道理,那么这些尘封已久的规矩还是要起作用的。
这位陕西凤翔府的同知楚老爷,收了邻郡官员馈赠的五十瓶公酒后,没有送进官库,而是自己喝掉了。陕西道巡察御史李博贤刚刚走马上任,正想揪几个人上告以彰政绩,马上就此事上书弹劾了。
其实这位御史大人也只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点政绩,没寻思此事真能得到朝廷处理。这就像后世一些机关有事没事的办一些毫无用处的“学习”、“培训”,全为年终总结时有说可说,表示自己在办事一个道理。
却不想这份弹劾奏章竟然被准了,结果这位实权的同知大人就此被免去差使,成了一个有官无职的散官。说它有趣,便在于这位御史大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年终总结”凑点材料,并非真想告倒楚大人,结果消息一出,弄得这位御史大人好不尴尬,虽说御史就是纠察百官的,可这么点小事都要弹劾,那在地方上还怎么混,岂不被所有官员疏离,弄得神憎鬼厌?可怜的李御史无法挽回,只得日酗酒解忧,时常酩酊大醉,当然,他喝的绝对是私酒。
喝公酒是小事吗?本来不是,小善不为,何以成大义?例朝例代对官员的私德其实都是颇为看重的,在建国之初,这更是可以严厉处治的大罪。
宋朝时候有位高官让手下人卖了些办公用过的废纸,换作酒钱款待宾客,结果因为他卖的废纸是公家的,这酒理应是公酒,公酒私用就是“自盗”,所以他被罢官,那些被他请来喝酒的官员十余人,也被贬官赶出了京城,可见处分之重。
只是任何一个朝代的发展,都免不了一个共同的规律:开国时清廉者居多,律法也严,国朝发展至鼎盛时,必然滋生出贪腐,纲纪也为之松懈,等到王朝末世,那就乱象频仍,种种不可思议之怪现象都成了常态,令人麻木了。
待一切乱到不可收拾,则或由外敌入侵,或由内乱取代,改朝换代,重建秩序,然后再次重复一个兴亡代替的轮回。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免不了这个规律,这也算是天道的一种自我修整了。
然则如今国朝纲纪已远不如开国时严厉,喝公酒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就算被人搬上台面说事,顶多训斥一番或者罚几个月俸禄,哪有就此罢职的。事出反常必有妖,花知县细细思量一阵,竟然被他想出了其中道理。
这位同知老爷倒了大霉,必与现下朝廷局势有关。皇帝下旨罢其官职的圣谕中有一句“有能而无德”的判语,想来就是这个原因触及了天子的敏感神经。要知道张居正那个庞然大物刚被扳倒不到一年,对他的清算还在持续当中,而在皇帝心中,张居正就是一个“有能而无德”的典型。
张首辅利用职权,毫无节操地把他儿子运作为状元,他贪黩巨额贿赂,连抄没的犯罪藩王的土地田产都敢收,当今天子找了两个乐伎跳舞助兴,就被他骂得痛哭流涕,最后下“罪己诏”向全天下检讨这才得到饶恕,而张首辅自己则妻妾成群,还不断接受他人馈赠的美女……
这种种丑闻,都是在对他的清算中相继被揭发出来的,令一直把他当成道德模范、周公圣人的万历天子深恶痛绝。有能而无德这句判语,正是天子心中愤恨的渲泄,这位凤翔府同知喝了几瓶公酒便断送一世前程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有能而无德么……”
花晴风越想眼神越亮,张居正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那是实实在在的政绩,皇帝想清算张居正,看来其基调就是“有能而无德”,从私德上下手。在这种政治大环境下,对同类事件他必定严惩,如此才能不断强调处理张居正的合理性和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