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对自身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之后,看了看书架上的书,有历史、小说、散文、诗歌、还有各种乐理知识等等。当然最多的还是一些连环画、漫画、儿童故事等等读物,这两个大书架放着他十五年的积累,像《世界通史》、《华夏联盟简史》以及各国史书等,都是于乐父母外出演出时给于乐带回来的。
于乐从前身的记忆中知道自己并非在原来的世界里,很可能是一个平行世界空间,但记忆中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并不全面,于乐知道自己必须抽大量的时间了解这个世界的情况,否则,如果自己的出现成为不合时宜,那结局该是何等凄凉啊!
走出卧室,是一间大客厅,客厅东面还有一间卧室,估计是爷爷奶奶住的,于乐也懒得细看。由于客厅正好对着院门,于乐看到院门西侧有一个自己搭建的鸡舍,几只公鸡在鸡舍上扑棱扑棱翅膀。
于乐现在住的这处院落是爷爷奶奶在于乐两岁时买下的,当时老两口想着退休之后在此养老,谁知道剧团这十来年一直不愿意放人,实在是老两口年纪太大了,唱不动了,这才松口。
说起于乐的爷爷于文泉,倒也经历坎坷。于文泉出生在上京的一个书香门第,由于华夏文化传承一直连绵不绝,于文泉祖上出过不少经学和哲学大家。于文泉的父亲在经学和哲学方面建树不多,更擅长经商,因此寄希望作为长子的于文泉能够子承祖业。然而于文泉自幼沉迷于国剧,自身也有天赋,十岁遂拜师于国剧老生巨擘张文山门下成为关门弟子。
由于于文泉的父亲不愿意于文泉学习国剧,但国剧大师在文化界的地位太高,于文泉的父亲作为一个商人也没奈何,遂和于文泉断绝父子关系。
于文泉痴心不改,三年学而初成,五年学而大成,被张文山多次赞誉。于文泉17岁时,恰好赶上南疆边界与邻国战乱,于文泉弃戏从军,还被张文山斥责。但于文泉执拗参军,随军出征南疆,一年半后始得返回。参军后,于文泉并没有忘记对戏剧的喜爱,经常在部队里为战士演出。
退伍后,于文泉苦求张文山希望自己能再次受教于他。张文山对于文泉不听其劝告从军一事尚耿耿于怀,一直不肯吐口。
这时,张文山的女儿即是张嘉怡,也是于乐的奶奶,年幼时跟着梅香山学习梅派唱腔。虽然没有跟于文泉朝昔相处,但也属于青梅竹马。张嘉怡是使尽各种手段终于让张文山改口。也是因为这次事情,让于文泉和张嘉怡的情感突飞猛进。一年后,于文泉和张嘉怡都凭借自己深厚的唱腔进了联盟剧院,从事戏剧表演艺术。朝夕相处,两人很快坠入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