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纯物质世界> 第八章 关于狭义相对论可能存在的个别缺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关于狭义相对论可能存在的个别缺陷(2 / 2)

上面的举例也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观测时间”和“真实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才模拟出的最简单的实验数据,但如果哪天有条件做这项实验,实际效果会很我叙述的情况发生很多不同,我挑出两个主要因素粗略地加以说明。

首先的影响因素就是光的“红移”和“紫移”现象。

在解释这两种现象之前,我要在你对它俩的常规认识上指出两点。一点是由于蓝光和紫光非常相近,所以在通常的描述中,会把“紫移”叫做“蓝移”,但可见光按照波长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所以我认为叫做“紫移”更加准确。另一点是,在一般的描述中,会把产生这两种现象归结于光波的波长发生变化,这种描述不是很严格。

拿红移现象来说,当观测者与发光源中有一者或两种都以极快的速度(两者的正速度之和不得大于光速)远离对方时,两者之间的距离迅速变大,产生红移现象。当观测者是固定的,发光源高速移动远离观察者,此时是由于光的波长被拉伸,其它颜色的光变成红光,而红光变成红外线,无法被人识别。当发光源是固定的,而观测者以极快的速度远离发光源时,此时发光源发出的光的速度、频率、波长并未发生任何变化,而是观测者接收到光的频率变小,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时间内,撞击到人眼球的光波数量变少,在视觉上产生红移现象。所以总的来说产生红移现象并非以光波变长来确立,而是以观测者观测到光的频率变化为依据,光波撞击观测者的频率变小则产生红移现象。同理,紫移是由于观测者与发光源以极快的速度相互靠近(这种速度小于光速),撞击到观测者眼球上的光波个数变多,则产生紫移现象。

由于红移和紫移现象的存在,所以在上面的那个例子的前提中,我假设了一条是“人眼可以识别出任何波长的光波”,因为一旦T2以接近光速运动时,那么许多可见光就会变成红外线或者紫外线,一些可以看见的实体物质变成暗物质,许多红外线和紫外线会变成可见光,一些看不见的暗物质变成的实体物质。在短时间内,一个人从0速加速到光速,这个过程中人眼会看见一个非常绚丽多彩的世界……

其次的一个主要因素出现在事例中第三种情况的描述上。

以狭义相对论来说,任何速度都无法超越光速,所以在它里面不可能出现我所叙述的第三种情况。狭义相对论是在“真空是无物质存在”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这两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光速不可超越性。而在我的理论中,真空只是超感知物质的一种混合体,根据光在空气、水、固体物质中的运动速度不同这一规律,可以推断出光在不同种的单一超感知物质中,存在不同的运动速度,当光所处的环境是比光子体积和密度还小的物质中时,光子的移动速度可以轻易超过已知的光的最大速度。谁对谁错由对面的你自己去定夺!

假如你认定我的观念是正确的,因此人是可以通过某只手段把自己加速到两倍光速,那么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去考虑超光速运动这一概念的。我对于第三种超光速运动描述写的字最多,也最复杂,事实上在真正体验超光速运动时,眼睛看到的情况还要比我上面的叙述更复杂。在T2以两倍光速向太阳运动,它看到的图像并非单一是太阳的图像,还有就是地球过去的图片。由于太阳是发光源,地球是反射的太阳的光线才看见地球,在反射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光线被地球吸收,因此在T2看到的混合图像中,太阳的样子要比地球的样子清晰许多倍。但如果细心看的话,还是能看清地球的样子,也能看见T1的时间,此时看见T1的时间是从12:00开始倒着走的,也就是说看见地球12:00以前的图像!在它4分钟到达太阳的瞬间,他观测到T1的时间是11:56,向后倒退了四分钟,这就是超光速运动中眼睛可以观测到的真实现象。

由于“真实状态”和“观测状态”的存在,因此当我们以超光速离开某物体时,可以看到某物质过去的样子,这并不是时空穿越回到过去,时间并没有发生倒流,物体和观测者的真实时间永远都是同步发生,我们只是追上了物体曾经反射到空间内的可见光,并被眼睛或者电磁波接受器识别出的图像。没有一个非常严密的罗辑思维能力,这一点很容易被人误解,以为可以借此造出时光机器让自己返老还童!

在我当初刚想到这种模式时,我非常的兴奋,因为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生物学,特别想了解生物的起源,以这种推理为基础,理论上讲只要加速到足够快,我们就能追上地球几亿年前反射进太空的光线,构成图像,了解地球的过去!

但从各种因素出发,再从理论上讲,我们无法靠这种办法看清物种的起源。因为任何一种物质都有寿命,光子也不例外,我不知道它的最大寿命具体是多长,但估计绝不可能超过1亿年,单个光子终究会跟别的物质合并成大级别物质,或者自身分裂成小级别物质。而且从地球射向宇宙的光线,随着推移,光线中光柱的密度会变小,运行到一定距离,光柱将无法集合成被人类识别的图片。

超光速运动模式无法解决“人类起源”这个难题,不过还是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理解的人自然会理解它的价值所在。在此只做一个小小的点拨,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实现这项科技难度太大……

回到主题,在狭义相对论里,有关“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问题上所列举的事例中,高速运动的物体产生变长的现象,跟光速航迹旅行的事例一样,本质上都是由于光子到达人眼球的时间不同引起的视觉效果;在火车上球体运动时,车内和车外人看见的球体的位移长度不同,我觉得认识这个问题,首先你要搞懂什么是水平位移,什么是竖直位移,什么是合位移,思路不要别误导……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的是,物质的运动状态都是同时发生的,时间是统一的。一个物体放在一处,它真实时间的变化速度是不变的,但由于光子的运动需要时间,所以站在不同地方的人,距离物体的距离远近不一,所以观测时间是不一致的,这种观测时间并不等同于真实时间,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误导。

目前较权威的证实“在高速运动的物体上时间会变慢”的实验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导航卫星上的原子钟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变慢,另一种是粒子加速器中某些微粒的寿命会变长。由于我连个业余的天文望远镜都没碰过,所以对于这些个尖端物理器材也就只能靠空想了。哎!可惜始终想不通它们的核心构造和工作原理,在它们身上我无法指出产生“时间缩短现象”的真正原因。我只能大致预测,原子钟的时间变慢,可能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运行轨道上,地心引力的微弱变化会引起原子运行速率的变化。在粒子加速器里,引起粒子上时间缩短、寿命变长的现象,很可能是出在仪器身上,仪器接受粒子的信号,不是借助光子就是借助电子,测得的数据可能仍旧是“观测时间”,而非“真实时间”。

这是我大致的预测,这两种实验的存在,也是让我不敢确保我的观点绝对正确的主要原因所在。

不过反过来想,如果不同空间的物体时间是不统一的,有的快有的慢,那么在这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某种隔膜,那存在的隔膜是怎么的模式?事实上这个隔膜的存在,扰乱了宇宙间物质的力学平衡,也破坏了能量守恒的原则。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这中理论续了这么久(我已经默认了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嘿嘿),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物理学家对于“时间”这种概念的了解还是处于一种比较模糊的状态!

对面的你真的了解“时间”的本质吗?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