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纯物质世界> 第38章 反馈意见整理章(2)广义物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反馈意见整理章(2)广义物质(1 / 2)

 最近又有许多朋友加我微信跟我聊了一些问题,我再次对各种质疑做一些总结性的解释。

关于物质的解释,本书的解释是“物质就是一切,一切都是物质”,我认为这是对“物质”进行的一种广义上的解释,本书所有的内容几乎都围绕着它进行阐述。不过很多人还是并不太能理解这句话,那我就从狭义层面上对“物质”进行补充理解: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现实中,几乎绝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物质”,只是从狭义角度中选取的一部分而已,即“感知物质”,能被人识别出的事物,才能称之为物质。

本书的重点放在“超感知物质”上,有人问我,你都无法感知到这类物质的存在,那你又如何确定它们的存在,它们的状态又是什么?是的,你很难想象你想象不到是物质是一种怎么的状态,准确来说,作为一个“人”根本就不能想象出来。我确定“超感知物质”的存在,是从对不同“感知生物”的类比中推敲出来的,一体生物肯定比二体生物感知出的物质种类少,二体生物比三体生物感知的物质少,目前人类能够理解的范围在五体,依赖于人的五大感知系统而存在。

人类作为一种五体生物,必然存在很大的认知极限,物质一旦极度小于或者大于一定程度,人的五大感知系统就会一一失效。比如嗅觉和味觉系统依赖于“化合物”层面产生效应,一旦物质的级别小于原子,那么嗅觉系统和味觉系统将完全失去作用,物质的等级小于光子级,此类物质会失去颜色这一属性,视觉系统将完全失去作用。你也许会说我们可以借用其它科学仪器或方式,与那些不具备五大感知属性的物质取得直接联系,获取它们的信息和属性,如果你提出这种问题,说明你对人体的生理运作还不甚了解,人体内部主体上依赖于“电子的运动”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一旦物质的体积小到一定程度,单个或者大量此类物质与电子进行碰撞后,对电子的运动并不能产生太明显的影响,那么我们人类根本就不可能认知它们。我们人类能够制造出的所有科学仪器,也是如此。

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一定存在“超感知物质”,而且在整个宇宙中,超感知物质所占的比例要远大于感知物质所占的比例。

我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并不能因为你感知不到“超感知物质”的存在,就肆无忌惮的捏造出一些物质出来,我认为物质之间定然存在统一的核心规律,未来也许这本书被大多数人认可,我们需要引入许多超感知物质概念来帮助我们解决科学难题,但是引入的这些超感知物质所具备的运动属性,必须符合感知物质所具备的运动属性,在“运动属性”上,两者应该始终统一。

再回到书的本身,从开始我就一再强调,对于本书中我所推理出的理念,在总体的正确率上,我大约有70%的把握,但很多读者依然是以“必须达到100%正确率”的心态在对待和评价这本书。这本书整体上偏重于理论,根本就不可能达到100%。还有很多读者认为此书的正确率仅有3、4成,纯属在误人子弟!对此,我想说的是,我相信你应该能感受到我这本书的定位很高,哪怕本书的正确率只有1成,这本书的实际价值也不容小视!我不想在正确率上与人讨论不休,如果你觉得本书的整体思路都是错的,那我就只和你探讨那认为对的那小部分。

人们很容易忽略一点,每个人思考问题所擅长的角度不同,因此,看待同一件事物的观点也千差万别,对与错也就不同。这本书是从生物学的思考角度出发的,生物学的思考角度,与其它科学的思考角度,存在鲜明的不同,比如拿人们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态度上来看,目前普通民众对于这项技术的支持率估计不到5%,但在擅长思考和处理生物工程问题的人群中,对于这项技术的支持率估计在90%以上。我在书的后面所提到的转基因所蕴含的价值,很多人觉得我是在胡扯,但我坚信,在未来的某一阶段,转基因技术一定会成为生产总价值排名前五的产业,对新生婴儿进行基因改造、基因整形、基因检测等你现在会认为这种做法是******行为,可在未来生活中应该会成为十分普遍的一种常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