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当初不交管家权给卫大媳妇,理由是因为继承人未能选定,若是将来族中选仲道当家,内宅却是大儿媳妇主事,不是乱套了。卫老爷一听也觉得是个道理,便没再说什么。现在卫夫人当着大家的面公然说,要把管家权交给蔡琰,已经摆明了要给卫大好看吗?
三天后的族中大宴,一是正式把蔡琰介绍给家族的长辈,承认她的身份;二其实也是仲道的**礼。成亲了,就是大人了。成年的嫡子,娶的又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名门闺秀,卫夫人想做什么不成啊!
所以这也是卫大现在最担心的事了。真到了那天,卫夫人只怕又会玩什么花招,直接让族中大佬们选定仲道为继承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谁又能真的反对不成?但他真的不服气罢了。
这两年,仲道行事突然积极起来,跟着父亲行商,往往能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让族中大佬还有父亲不胜欣喜,也许是他和父亲亲近了,父亲和自己就不知不觉的疏远起来,原先父亲想培养自己做接班人的想法也慢慢在大佬们的影响下,多少有了改变。他当然知道家族和父亲的想法,毕竟仲道是嫡子,名正言顺。而且有这一层身份在,又是朝中大臣的女婿,将来对家族也是有着莫大的帮助的。庶子的身份再次成为卫大的致命伤,让他不胜懊恼。
想卫老爷成亲早,原本夫人多年不孕,于是把自己贴身的丫头,给了卫老爷做了通房。丫头倒也争气,一举得男,就是卫大。那丫头本是要扶为妾的,也不知道怎么的,月子里就稀里糊涂的死了,于是卫大是一直养在大夫人的房里。
就在卫大六岁要进族学读书之前,原配卫夫人想想,就跟卫老爷说把卫大抬个籍,要放到自己的名下,将来总有个披麻戴孝的。其实她是嫡母,卫大必须是叫她为娘的,将来也总得给他当孝子,只是卫老夫人当时存着私心,总想着自己也许能有嫡子,于是压着没办。后来日子越久,越没信心了,才开这个口。卫老爷当时本就只有一个儿子,混个体面也是正当名分的事,只是碍着妻子,不好开口,现在她自己说了,当然忙不迭的答应了。
卫老爷那会年轻,还不是族长。跑去请族长吃了席酒,族长自不会为难于他们,但是族里不会只为他一个人开次祠堂,总要等着大祭时再说。卫老爷也觉得族长说得在理,就回头跟妻子说好了,就出门做生意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卫大运气不好,好巧不巧的,卫夫人偶感风寒,她当时没注意,等病沉了,再请大夫也就回天乏术了。老卫夫人死了,卫大变嫡子的希望也就没有了。因为就算是卫老爷想把他立在卫夫人的名下,也得娘家人同意,人家娘家人凭什么同意?卫夫人死了,她又没孩子,嫁妆实际上是可以要回娘家的。卫老爷倒不在意那点嫁妆,甚至于加点钱给娘家人也是可以的,可能是年轻气盛,拌了几句之后,他便不肯求人了,放下狠话,只当是断了这么亲就是了。他断就断了,卫大就白瞎了。
其实也是,如果一直没希望也就算了,可是这些年,一直在给他希望,卫老爷当时想的是,不管嫡子庶子,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又没打算续弦的,将来终究全是他的,谁还能说什么不成?
却好死不死在四十岁时碰到了年轻的卫夫人,卫夫人也是旺夫的,娶了她没多久,老族长死了,族里就选了他做新一代的族长;这边还没美完,卫夫人又一口气生了两子一女,让空荡荡的家一下子变热闹了,卫老爷有了嫡子,原本一子独大的卫大一下子就成了多余的一个。
其实卫老爷一直把长子看得很重,毕竟长时间身边就这么一个儿子,是他唯一的希望。感情在那摆着,所以也从不许卫夫人用庶子来看待于他。所以仲道从小就送到吴地去读书,反而把长子带在身边学做生意,让族中的大佬们时常能见到他,知道虽是庶子,却是他承认的长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卫老爷自己做错了。他所做地一切让卫夫人很有危机感。她比卫老爷年轻二十多岁。她一切地希望就是自己地儿子。万一老爷不在了。比自己小不了几岁地长子。继承了家业。那他们娘几个还有活路吗?卫家又不许分家。
卫夫人也是身经百战出来地。送走仲道。怎么说也是读书见世面去了。将来说出去也是得遇名师;又想尽了办法求到蔡家地二小姐。一下子让卫家和贵族沾上了亲。这两步棋让族中地大佬们很是欣喜。觉得仲道虽然不会做生意。可是真是聪明地孩子。毕竟是嫡子。血统就是好。
同时。这些年卫夫人也时不时地和大佬夫人们时常往来。一起吃个饭、逛个园子、还送些小礼物什么地。原先那些夫人们还以为卫夫人有求于他们。还提心吊胆了一阵子。可是卫夫人提也提。几年下来。倒真是和卫夫人做了知心地朋友。
随着卫老大越来越大。在没出门做生意时。偶尔会在自家园子里见到这群贵妇人。大少爷哪有闲心跟他们废话。心不甘情不愿地打个招呼。就赶紧开溜了。倒是老三季平和老四淑媛总是乖巧地陪侍一边。
卫夫人自不会说什么。可看在那些夫人们地眼里。就不同了。她们可不会当是卫夫人继母难为。他们可都是大夫人。眼里最恨地就是妾侍张狂。庶子无理。当然是要与卫夫人同仇敌忾地。卫夫人就这么不声不响地为仲道铺平了回家地路。
等到卫老大回过味了。一切都晚了。但仍旧仗着卫老爷地偏爱。决心要赌一把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大宴之前。把仲道和蔡琰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