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龙起苍茫> 第五章 兰芳复国 第二节 造船工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兰芳复国 第二节 造船工业(1 / 2)

 坤甸与槟城之间开通直达的邮轮与货船,每天都有无数船舶来回运着人员与货物。槟城之前是南洋最大的货物中转地,如今更是成为了工业品住口转销地,每天都有大宗的商品运往国内以及世界各国。

南洋各地的富商纷纷投资近海航运与远洋航运,在李秉衡的建议下,过去的几个月内已经向德国的几家航运巨头直接购买了九条正在使用的万吨货船,复兴公司也陆续接到了不少万吨轮的订单。

四月份就预制零部件,五月正式开造的六条六千吨轮已经陆续进入到舾装后期工作。船台工期21天,舾装52天,堪称船舶建造史上的奇迹。

世界独有的船用钢板生产线大批量出产的船用高强度低合金钢材,为该船的船体建造提供了条件。底板建造采用了三岛式,而不是之前的两岛,这完全是一项创举。轮船底板一上船台,就可以分三路同时施工,速度加快了50%。在巴达维亚就主持船厂地留美造船工程师秦朗创造了隔舱和旁板相互对准水线的吊装定位方法,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效率三倍以上。全船一百多个分段相继上船台进行合拢,之前的近海轮船建造培养出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造船工人,已经熟门熟路。

何容光接手了槟城造船厂的船舶设计工作后,对船厂的建造方法惊叹不已,在美国时他曾经参与过两万六千吨轮的设计与建造工作,适时地向李秉衡提出立即开造两个三万吨级浮船坞与两个两万吨级船台的计划。在这六艘六千吨轮上的利润与其它船舶的利润足以支持这个计划,并且德国方面也已经分处一部份造船资源帮助建设大型船坞与船台设施,之前船用主机制造厂也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在槟城正式开建。在船用柴油机还没有足够的马力应用在大型船舶上时,自己制造主机的确能够节省不少成本。

李秉衡却清楚德国人急于追上英国人战舰建造能力,并且想得到复兴造船公司的造船新技术,有求于已,所以这么热心。但德国舰队的强大对李秉衡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况且德国人的造船工业强大无比,大型船舶的设计与制造这边并没有经验,能够得到他们的图纸与技术支持也算是互利互惠。

何容光根据六千吨轮的制造情况,提出同时上马六艘万吨轮,有了之前的积累,预计船台周期只需要两个月,从开建到投用只需要七个月左右。万吨轮都是使用德国人提供的图纸并加以改进,根据自己的技术情况重新设计,主要将建造两种万吨轮。一种是远洋货船,设计数据为总长171.40米,设计吃水8.66米,设计吃水排水量17182吨,设计吃水载重量11754吨,服务航速15.3节,续航力9700海里。另一种是煤矿两用船,用以运送矿产,总长181.5米,吃水8.9米,设计吃水排水量23350吨,设计吃水载重16895吨,服务航速14.53节,续航力达到6500海里。

两家船厂之前已经开始了建造万吨轮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式确认图纸与主要技术指标后,立即开始了这六艘万吨轮的建造工作,同时两个三万吨浮船坞与两个两万吨船台也陆续开建。其它的船台都在进行接长加固工作,将来用于建造六千吨远洋轮船。

至于内河与近海轮船的建造已经全部转移到了上海的分厂,那边在兼并了几家中国人开办的小船厂后,对设备与船台进行了改造,目前已接近完工,不日便可开造轮船。上海这边有众多的船厂,技术工人也多,将来还准备开建大型船台,为建造万吨轮作准备。

巴达维亚那边的船厂目前只建造油轮,目前已经有能力建造六千吨左右的油轮,主要用于复兴公司在亚齐等地开采的原油运载。由于大船的每吨运载成本低,将来还将开发万吨油轮。这家船厂吸收了德国的伏尔甘等几家船厂的资本,成为了又一家有德国资本的复兴公司的产业。这也是无可奈何之处,荷兰殖民者对华人产业收税过重,而且连船厂造船安放龙骨时间都要向殖民当局申请。即便有黄仲涵的威望让船厂免了许多麻烦,但船厂规模日大,盈利丰厚,让殖民当局分外眼红,背地里小动作不断。加上李秉衡将复兴公司的在巴达维亚大部分的产业都引入了德国资本,让荷兰人怀恨在心。针对这一困局,李秉衡想出了一招妙计对付荷兰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