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龙起苍茫> 第五章 兰芳复国 第二十七节 席卷婆罗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兰芳复国 第二十七节 席卷婆罗洲(1 / 2)

 第一更到,晚上第二更得内容将会是一个铺垫,接下去的几章会有一个小**。

这次乔佩尼夫与滕伯斯希尔从爪哇带过来的两个师是荷兰皇家兵团殖民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也是荷兰籍军官比重最高的,一直按照荷兰本土军队的标准训练,但还是在这一战中被打回了原形。土著人不适合作为兵源是荷兰军官的共识,只是出于统治的需要以及对华人的压制,才组建了十余个殖民师,任命了大批的土著军官。即便武器装备没有本土军队精良,但对付附近岛屿上的残余土著武装已经绰绰有余。谁也没料到死灰复燃的兰芳军会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作战人员都是华人,乔佩尼夫几乎会认为遇到的是德**队。

滕伯斯希尔带着残部拼命撕开并不严实的包围圈,趁着夜色往马辰狼狈而逃。只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肖君潜团已经用一天的时间赶到了他的后路布防,夜战是兰芳军的强项,也意味着滕伯斯希尔的好运到此为止。

漫山遍野都是土著降敌,在夜色中四处躲藏,开始追击的兰芳军也不去过问,武装警察部队将对这些残敌进行拉网式的清理。用陈其采的话来说,这些已经被彻底打掉魂的人不能再称为士兵,对付他们只需要绳索即可。

兰芳军从刚组建时就很注重负重急行军,每天都要练习负重长跑,全副武装背着六七十斤重的战斗背囊跑五公里,还必须在半个小时之内跑下来才算合格。国内的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并且交通极为不便,一旦拥有强大的徒步越野能力,将掌握着战场主动。国内盗匪横行,屡剿不净,虽然有其他因素,但难以被包围的地形也是一大难题。去年李秉衡与熊成基等人从安庆转战到浙江,就是靠的迂回穿插,靠着地形一路急行避开了许多满清军队,可以说对此深有体会。

滕伯斯希尔只比他的长官乔佩尼夫多自由了几个小时,四处搜寻荷兰籍高官的摩步团在快到马辰的地方将他所率领的残部击溃。这次摩步营擒获的荷兰军官达到了数百名,这将令荷兰殖民当局投鼠忌器。而滕伯斯希尔也为他的火爆脾气付出了代价,摩步营的士兵们并没有因为对方是荷兰军官而手下留情,在他三番几次用傲慢的语言侮辱华人后,亲手抓住他的摩步营营长孔啸东带头上去给了他两个响亮的耳光,而其他对洋人毫无畏惧之心的士兵们接下来的举动可想而知。

“马辰被我军掌控后,荷兰人基本失去了所有的港口。我们必须在马辰、山大港等开始驻防并布置岸防炮台,现在荷兰人的军舰一出港就会有消息从泗水传过来,周边海域的渔船也都是我们的耳目。我正在说服德国人将那两艘巡洋舰尽快交给我们,这样一来,荷兰人再也无法封锁我们的海运,并且向婆罗洲运兵。命令古恂云驻防南加里曼丹,重点防护马辰。肖君潜驻防东加里曼丹,在扎打根附近关注英国人的动向,防止英国人趁火打劫。在山打根的英国皇家陆军印度军团的一个旅战斗力可比荷印殖民军战斗力要强。武装警察部队尽快根据划分的行政区域在各处建立警察局以及警备部队,训练民兵,建立预备役。安保处重点监视其余的土著部族,一旦有顽固不服管教的,予以严惩。当务之急是尽快消化婆罗洲,牢牢地握在手中,一切对这个初步目标造成阻碍的,一律清除。”李秉衡得知乔佩尼夫军团被击溃后,迅速针对目前的形势做出布置。

秋瑾似乎想说些什么,但看到众人都兴高采烈,眉头一皱,还是忍住。朱执信就在她旁边,见她居然能忍住没开口,不由看了她一眼。之前坤甸的岸防工事与火炮虽然都是自己公司的出产,但仍然耗费了大量资金。这次对东婆罗洲以及南婆罗洲的军事行动,光炮弹就花去了一百多万美元,庞大的军费开支也许对一个国家来说能够承受,但目前兰芳国还未正式建立,并且收入主要是以复兴公司等几家大公司为首的工厂上交的税。所幸教育与卫生等开支都是南洋复兴基金会与西斯卡尼基金会提供的巨款,不然连坤甸周边地区的政府部门建设都无法完成。

这次英国殖民当局不少人对李秉衡等人从蛇庙中取得的财宝念念不忘,申报迟迟没有通过。有些英国官员甚至**裸的威胁李秉衡将财宝交出,丝毫不留一些情面。早有准备的李秉衡一开始就将这些财宝转到了阿曼达的名下,以她的名义交给光华银行出售,并且换取资金建立西斯卡尼慈善基金会。当他把相关的手续拿出来公之于众的时候,那些英国官员的脸上像被扇了几记耳光一般,恨恨而去却又无可奈何。

巨大的军费开支让李秉衡也大为苦恼,正在重新组建的第一师与第二师的新兵团正在训练中,各种新武器的开发使得教导师的建立也迫在眉睫。对于目前华人人口只有四百万不到,并且工业正在迅速扩张中的婆罗洲,如果没有军火与毒品的收入以及珠宝出售、印刷伪钞的非正常收入,的确难以支撑。所幸目前烟草公司、味精公司、塑料公司与轮船公司等出产的产品都是暴利,上个月这些公司的净利润就突破了两千万美元。利润再投资率达到了63.5%,消费率30.5%。

坤甸东部地区随着复兴公司带头的开发,逐渐形成了新的工业城,每天都有新的工厂破土动工,越来越多地华侨商人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兴办实业行列。从荷属东印度流到婆罗洲的资金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这些庞大的资本是华人几代的努力辛苦积累的,但他们将发现这些资本在婆罗洲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得到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回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