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龙起苍茫> 第133节 土地政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节 土地政策(1 / 2)

 来点掌声吧,给点支持吧,兄弟们,我很容易满足的。

盐边厅、会理州、德昌、永仁、西康等四川与云南的地名在李秉衡办公室的最高机密文档里才能见到,并且每周都有与这些地名相关的文档被更新。

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联成一片的广大地区一直是李秉衡念念不忘的工业基地所在。

成渝铁路、川汉铁路开建在即,“攀枝花”所在地区的前期准备工程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与川、滇各个城市的洋灰路也修了几条,石子路也整修了许多,十数家为工程提供原料的基础项目工厂完成了又一次的扩张,洋灰厂、设备全部出自复兴公司的小型炼钢厂、轧钢厂、发电厂、木材厂与煤矿等等。在这荒山野岭、干旱酷热、人烟稀少的河谷地带,熊成基亲自带着一万多士兵与两万多劳力在这里安营扎寨,艰苦训练的同时按照图纸与规划进行着忘我的开发与建设。他们住的是席棚子、“干打垒”,喝的是江河水,吃的是干粮。预计再有半年时间,就能完成原定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建设前准备,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解决了临时住房。

李秉衡一直对这个浩大的工程保持着关注,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让他暗自振奋,这个明面上在开办实业以及开展革命工作的计划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基地建设计划,只有他跟温生才两人知道整个规划。

温生才虽无雄才大略,但为人厚道,待人诚恳,又极为仗义,极有胆魄,素来很受人尊敬。况且有李秉衡的绝对信任,依靠初步建立的数家工厂,以及四川矿务总局总办的身份在四川风生水起。并且帮助熊成基与熊克武训练军队,联络会党,发动群众,牢牢的控制了会理六县以及周边地区。

熊成基部占据的地方在满清政府看来不过是个不毛之地,穷山恶水,在几次围剿失败后不但没有对他们的强悍战斗力生出警惕心,继续调集重兵,反而仍然保持原有的分界线,只要革命军不走出这片不毛之地,清军也懒的来理睬。

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片穷山恶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有着怎样惊人的变化。

温生才一直牢记着李秉衡的忠告,在这个地区发展农业,按照李秉衡提供的一套方法对该地区进行管理,在大规模开发之前,必须将该地区的民心抓在手里。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的第一步,减租计划。将地租限制在当年总收成的三成,如果原来租金高于此的必须降低到这一限额水平上,如果原来租金低于此数的则不准增加。配合减租计划,还有一些相应的措施,如租期不能随意终止,最短的租期是五年,若佃农没有违反租约,租约到期必须续订等等。

李秉衡对四川很有感情,也曾经研究过四川的人文地理。对于清末民初的四川相对处于闭塞的环境非常满意,因为这意味着自给自足,意味着土地改革的相对阻力很小。这里土地肥沃,土地兼并矛盾要低于其他省市。道路不便利,所以商品流通仅限于集镇,一旦开始进行工业开发,大批的劳动力流向工厂,佃户减少,地主为了留住佃户留住劳动力将会对减租减息妥协。

之前也遇到了阻力与困难,但宅心仁厚的温生才并没有利用武力来解决,而是使用了李秉衡交代的绝招。不仅在该地区招募了两万多人进行修路等基础工程建设,而且还兴办了一批工厂。最为关键的是,组织了这两万多人的亲族一起开垦荒地,当初刘乙德亲自带队过来指导对荒地的施肥,以及使用农业机械进行深垦,使用了当时最新成果“三系”配套籼型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700多斤,要是在肥沃的土地上,产量将更加高。

连续收成两次后,该地区立刻沸腾了起来。为了得到这些肥料、农业机械,尤其是种植方法与高产种子,当地的许多地主纷纷找上门来,而温生才唯一的要求就是实行减租减息。反复衡量后,基本上当地的地主士绅都同意了这一政策。

其实这些地主士绅还是大赚特赚的,当时亩产300斤就算是高产的了,如今直接翻了一番还不止,把他们乐的笑开了怀,对温生才在该地区的其他政策也鼎力支持起来。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这个结果与地租比原来大幅下降的事实相结合,使农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其中四分之一用于改善生活,四分之三用作土地上的追加投入。富足的结果使农民对于减租计划非常感激,无形中对以温生才为首的革命组织深信不疑,始终忠诚于他们的领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