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龙起苍茫> 第226节英国人发疯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6节英国人发疯了(1 / 2)

 小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投机经营的华资银行。在国内帅赐川、“兵祸。不断的形势下,对放款都极其谨慎,这些银行的存款额大多高于放款额,也就是说,多数华资银行现金都很充裕,只是苦于找不到稳妥的资金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存款于外国银行或对外国银行拆款,也成为华资银行的资金出路之一。不过,这两年来,外国银行则彻底丧失了这个资金渠道。

在南洋资本的引导下,大量的华资银行资本进入了民族工业,而且光华银行这家特殊银行对这样的华资银行提供了优惠的拆借款,以便让华资银行与民族工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今年橡胶股票风潮,光华银行又牵头进行股票投资,或是融资给各个投资机构,这些投资机构也基本是受到南洋引导而成立的。

而上海的股市也陷入了诡异的气氛中,受到伦敦股市下跌的影响,股市也开始一路下行,但是多数人还在观望。

那艘失踪的“运金船”已经成为了英国银行界的心头之痛,一直没有它的消息,犹如人间蒸一般,许多人度日如年。

汇丰银行却开始了他们痛苦的人生,银行门口人潮汹涌,预料之中的挤兑风潮开始了。

北京与天津两地的汇丰银行也遭遇了挤兑潮,许多满清贵胄与官僚士神争先上门询问,这还算好的。有些人直接上门提款。

要是让这些人的存款金部提出来的话,那汇丰银行不倒也要倒了。

汇丰银行出示了大量的橡胶公司资产证明与橡胶股票,加上华俄道胜银行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劝万英销银行本票,也稳定了一部分的。

短短的两天,花旗银行与东方汇理银行等大银行拆借的四万英镜也在这次的挤兑潮中所剩无几。

在伦敦的汇丰银行董事会作出了低价转让实业、债券以及其他资产的决议后,英国银行团再次的拆解了劲万英镑,以赔偿各方面的损失。

之前汇丰银行伦敦方面已经筹措了田多万英镑,先将各国存放在汇丰银行的对满清借款偿还,并且偿付部分洋行的损失。

不过,令人颓丧的是,汇丰银行的股价一路下跌,资产大大的缩水。

在汇丰银行将满清的全部债权以及在远东的大部分资产转让给美国花旗银行后,花旗银行追加了沏万美元的借款。

德怀斯紧急约见司徒岳,因为。他们需要南华站出来承认英国银行团对南华借款的汇丰银行部分。

这是汇丰银行唯一没有转让的债权,之前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等在婆罗州的投资都已经低价转让给南华政府,而这笔高达劲万英傍的借款也成为了他们的心头大石。

本来他们准备用这劲万英销来钓大鱼,引南华上钩,趁他们资金吃紧来不及回笼的时候施加压力,逼迫南华接受政治性借款,没料到眼下落到如此地步。

南华目前成了他们的救星,只要他们能够同意提前偿付全部或者部分借款,那么就能够多上不少的余地。否则,他们只能选择将借款合同低价转让。

幸运的是,借款合同并没有像大量的南华债券一样在这次劫案中被抢走。

抱着试试看的目的,德怀斯从来就没有如此谦卑的去与一个华人银行家讨论姿金回笼问题。

司徒岳这次得了李秉衡的指令。能拖则拖,不能拖也得拖。汇丰银行走必须要倒闭的,问题是倒闭清算上,满清与华人始终是吃亏的。

这勿o万英镑也只能作为破产清算时对受损失的华资银行、华商与普通华进行补偿之用,没有人去眷顾华人,那么只能自己眷顾自己。

其他银行虽然损失颇大,但是只要能缓过气来,凭借着瓜分到的汇丰银行的资产与权力,也算是一笔大的补偿,假以时日,这些损失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倒闭清算,那么同样两个汇丰银行的客户,一个没有贷款,另一个又贷款,肯定是没有贷款的那个占便宜,要多分点钱。不过,在上海,这是行不通的。

跟汇丰银行牵扯最深的就是怡和洋行,还有一大批的外国洋行,上海滩那四百多家英国洋行可以说都跟汇丰银行有着丝丝缕缕的牵连。即便到时候倒闭清算,列强也只会优先照顾这些洋行洋商。”

李秉衡这几天一直在与盛宣怀等人在交通银行改组的问题上进行仔细的磋商,由于涉及到官方资本,所以万事不是那么随性所欲的。

“看看这些天汇丰银行走怎么做的?那些官僚地主吃尽了苦头,他们的存款完全不被理会,除了普通百姓与数目不大的存款,以及为了稳定满清高层而不得不兑付的存款。其他的约有四百万英傍左右的存款他们没有理会,到了这个地步,即便撕破脸,他们也是不顾的了。西方的确有契约精神,但是这个精神是针对所谓的西方世界的,并不包括我们华人。”

“光华,英国人如今逼着我们赶紧将盐税存入汇丰银行,这是要找替死鬼啊。想必关余他们也是直接拿来用的了,列强都是一伙的,满清的赔款都可以缓着四,州说那么点关余乃“盛赏怀的到了内幕消息。急匆匆的匿小,晤

“这有什么,很正常。

只要他们能缓过气,就能卷土重来。眼前的损失惨重,但是将来可以加倍夺回。英国政府不希望汇丰银行倒下,所以动员了大部分的资金入远东。其他列强国家却希望汇丰银行衰弱到一个相当的低度,然后失去对华经济命脉的掌控,由他们取而代之。”

“其实这次我们从汇丰银行抢到的东西价值远不止三千万英镑,他们要不是为了堵这个窟窿,其实只需要数百万英傍就能稳住局面,度过眼前的挤兑狂潮就好了。不过,我估计挤兑潮几天就会过去,因为汇丰银行这几天兑付的巨额资金足以让市场满意它的信誉度。看吧,资金还会回流,汇丰银行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然后接下来就可以不断的修补窟窿,慢慢的把损失填上。弥补这些损失,只要几年就可以。”

李秉衡的一番解说让大家恍然大悟。的确,其他遭受损失的外国银行也并不着急,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国家在支持,在汇丰银行身上遭受的损失很快就可以弥补,而且等汇丰银行缓过劲来,这些还可以拿回来。

“看明天的股市吧,我们已经有一些动作了。”

之前的几天橡胶股票的交易量迅的放大,大幅低开后迅上扬,然后小跌收盘。

李秉衡一直留着资金准备作为最后的托盘,迷惑英国人,让他们继续进行毫无意义的对汇丰银行的拯救。

伦敦也是如此,李秉衡要感谢海底的那条电缆,它可以使得伦敦与上海同步,而不是像几个年前那样要滞后几个星期。

英国本土输血输的越多,越及时。越是深陷其中。

第二天的股市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随着有利银行的宣告破产,以及资产清算的消息,股市开始了之前许多人担心的大崩溃。

怡和洋行走有利银行的大股东。号称“洋行之王”的怡和这次是彻底的载了。

香港有句流传甚广的话:“控制香港的是港府、汇丰、马会、怡和。”

可见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地的地位与财力,怡和洋行也是英国商品向华倾销的最大黑手,当然,还有万恶的鸦片贸易,这就使得它也成为了李秉衡的目标。

与汇丰银行牵扯最深的怡和只能放弃有利银行,它也无力去拯救这家在香港的总行同样遭受洗劫的下属产业,最为明智的抉择便是壮士断腕。

受到它的影响,不仅是橡胶股票。其他有外资背景的上市公司股票全线下跌,虽然这个时代的股市规模并不大,但也颇为壮观。

当然,最壮观的还是一天之内有十七名外国人跳入了黄浦江内,成为异国他乡的一缕孤魂。

最震撼上海滩的事件终于生了。那家所谓的兰格志橡胶公司所有的资产证明与各项合同协议都是假的;就连在苏门答腊与爪哇的橡胶园也被证实只是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橡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