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龙起苍茫> 第335节政治难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5节政治难题(1 / 2)

 禄贞与蝼天蔚等人势如破竹。汛击溃了张作霜的巡怯百,并且向奉天挺进,东三省扛把子赵尔巽顿时慌了神,连忙宣布解散东三省保安会,通电去职会长一职,请求到天津或青岛窝居。

吴禄贞部进入奉天后,默许赵尔巽等高层官员离开。同时宣布正式建立东北联防司令部,开始了对东三省的统治。

张秩据在济南同时宣布山东独立,接受南京方面的领导,呼吁南京尽快达成一致。成立统一政府。

作为张弼士的儿子,他已经在青岛待了数年,负责南洋方面在山东的工商事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有从南华秘密派来的一个快反应旅的支持,加上亲南华的同盟会员们鼎力协助小他接受了各方面的请求,同意了咨议局任命他为山东省长。

目前山东革命军一边在德州与北洋军交战,一边进行整编,番号暂定为山东独立第一师。

各方面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要求清帝退位。以及南京方面尽快结束分歧与对立。

现在南京方面逐渐形成了两派不同意见,焦点在于孙中山、黄兴、李秉衡三大巨头上。最大的问题是涉及到了南华的国体政体问题,如果李秉衡主政,南华何去何从?在这之前,甚至要先算决南华的政体问题,也就是说,结束南华目前在政治上的尴尬局面,也就是确立政党。

李秉衡与宋教仁支持政党政治与政党责任内阁,但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并不支持,认为南华强而中华弱,目前合并有些勉强。而且,这也容易引起列强的干涉,列强最关心的就是新政府与南华的关系问题。

列强恐怕是无法接受李秉衡出任新政府最高领导人的,更加无法接受南华并入中国。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灾难”蹦年来中国成为了他们蹂躏的对象,但是这头东方睡狮不但要醒了,而且要强大起来,择人而噬。

德法仇怨深到无法化解,只能选择再次的战争来分出高下,而一个。强大的中国呢。任凭谁都无法忘记中国的都在短短的十多年前就被八国联军攻破,他们自己没忘记,中国人更加不可能忘记。

除了与南华关系亲密的德国与美国,其他国家都有这样的担心,中国的近邻沙俄与日本更是不甘心中国崛起,对他们形成巨大的威胁。

正是由于沙俄与日本的叫嚣,国内政治势力普遍对于李秉衡强势入主新政府掌握权柄表示了担忧,革命尚未成功,需要安定局面,并且图谋展,而不是陷入与列强的战争。

不过,当前的争议主要是政党责任内阁与总统制,这集中在了反对李秉衡的那派人与亲南华的革命党人之间。

另外,南京新政府是临时政府或是长久政府的争论,也让许多人尤为关心。

以李秉衡为的民族资产阶级认为应该成立临时政府,先稳定南方局势,展各省经济。而成立永久政府的话,那么意味着与北方必将战争分出胜负,这与李秉衡的定计是不符合的。

民族资产阶级需要稳定,需要建设,李秉衡也是这个,意思,北方不一定需要武力解决,有吴禄贞占据东三省,阎锡山占据山西,那么北方的袁世凯已经翻腾不起大浪,要不是为了让他背黑锅,才不会让他继续在内阁总理的位置上。

先的,逼迫清帝退位,必须由袁世凯来下手,而且他也只能选择这么做,别无他法。

段棋瑞带着军队向北京进途中,被夏才林带着特战大队埋伏,连续三次突袭,北洋军死伤惨重,阵亡者达一千两百多人,伤者无数。

湖广总督老段干脆下令停止进,就地整顿防范革命军的下一步进攻。

北京弈面得到消息大吃一惊,更令他们震惊的消息传来,阎锡山返回山西后再次扩军整武,宣布等待下一次南攻小吴禄贞则在奉天击败了吴俊升等旧军,通电声称接管热河、察哈尔与绥远防务,并且屯重兵于秦皇岛。

吴禄贞宣布东北联防司令部将进行扩军,成立东北军区,编练六个,师,并且成立中华民国海军东北分舰队,以葫芦岛为海军基地。

山东同时通电声称将编练两个师的兵力,遵从南京方面的领导。

从种种迹象上看。革命党人逐渐达成了统一,准备尽快成立中华民国,如此的话,对北方是一大重创。

沙俄与日本也开始向满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清帝退位,实现共和,抢在革命党人之前成立民主政府,通过列强的协助平定革命军叛乱,统一全国。

在这个节骨眼上,满清权贵包括宗社党开始日益软下来,他们也怕袁世凯成为列强的棋子,而他们最终被抛弃掉。

当前他们最后的希望是能够保有军队,获得列强的支持,在打压袁世凯的同时继续保有君主制,然后以部分的民主共和来进行改革。

袁世凯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与王公大臣们勾心斗角,暗中争斗,双方互有胜负。

前几天袁世凯假意被刺杀受伤,一直不半出面主持渊叭,不知道他是包藏了什么样的祸段棋瑞不肯再继续回防京城后,又有吴禄贞再次南下的谣言甚嚣尘上,山东德州的北洋军再逢败绩,在德州的防线炭可危,而湖北的革命军已经收复了湖北全境,有大规模进入河南的意图。

在这种恶劣形势下,湖广总督段棋瑞致电清内阁、军咨府、6军部,报告所部多有与革命党勾通,共和思想已不可遏。无长久维持之信1心。

月飞日段棋瑞再致电清内阁,以民心、军心趋向共和,已与各路将领熟商,拟即联衔,陈请代奏。文曰:“恭读上月初九日懿旨,政体付诸公决,以现在人民趋向,何待再卜,不禁沸泣久之。迩来各将领不时来言,人民进步非共和不可;且兵无饷补,饷械俱匿,战守无具,败亡不免,稍一迟回,东、皖、豫亦无完土,即皇室尊荣,势必因之而减,瓜分惨祸,将在意料之中。我辈死不足惜小将何以对皇室?何以对天下?已与各路将领熟商,始则责以大义,令其镇静,而竟刺刺不休,退有后言。昨闻恭王、泽公阻挠共和,多愤愤不平,要求代奏,各路将领亦来联衔。压制则立即暴动,敷衍亦必全溃,十九标昨几叛去,业经电陈,走动机已兆,不敢再为迟延,拟即联衔,陈请代奏。”

6月1日满清内阁以徐世昌、袁世凯、冯国璋、王士珍四人名义电告段棋瑞等,请勿轻举妄动。文曰:“忠君爱国,天下大义:服从用命,军人大道;道义不存,秩序必乱,不为南军所俘,便为乱军所胁,利害昭著,万勿误技。我辈同泽有年,敢不忠告。务望创切劝解,切勿轻举妄动。联奏一层,尤不可。亦不能代递,务望转请诸将领三思。涕泣奉复。昌、凯、璋、珍。”

同一天。由段棋瑞领衔,清军将领联名致电清内阁、军咨府、6军部、并各王公大臣:请即代奏清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

隆裕太后召集御前会议时,王公亲贵到的寥寥可数,只有代表袁世凯的赵秉钧如时而至。隆裕向着赵哭说:“赵秉钧呵,你快点去对袁世凯说,一切事都好商量,保全我母子的性命要紧。”

原来袁世凯自从前几天被“革命党人”刺杀后就称病不入朝,派民政部大臣赵秉钧代表他参加御前会议。

赵秉钧大声的说:“今天开会,明天也开会,议来议去议不出个,所以然来,既然御前会议都不能作决定,内阁也只好辞职了。”

他说完便气冲冲,满面怒容地往外跑。外务部大臣胡惟德、邮传部大臣梁士诏也跟着退席,吓得隆裕脸都变色了。

赵秉钧在袁世凯看来,就跟三国时的华歆一样,担任着逼宫的任务,他为人伶俐。长于机谋,后来竟给他爬到典史,由典史而同知,由同知而道台。由道台而巡警道,由巡警道而民政部侍郎、尚书,一路扶摇直上,官运亨通,成了袁世凯的密探部妾脑。当时的北洋军人都呼之为赵大哥而不名。他自号智庵,俨然认为自己是袁的大智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