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龙起苍茫> 第426节 土耳其参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6节 土耳其参战(1 / 2)

 乙广西线与东线出煮的表现,使得德国6军动员可以受渊的进行着,德国目前已经不介意是否需要决战尽快解决法国;

在西线,德国拥有绝对的优势,后备兵力的增强,大量新武器的到位,使得德军开始稳扎稳打,力图用最小的伤亡来达到战略目的。

反正有毒气,又坦克,更有对协约国电文密码的破泽,对敌军行动的了如指掌,只要能够调动对方。就有歼灭对方的机会?

德军似乎是在示威一般,将东线的军队开始迅的调往东线帮助奥匈军队作战。

兴登堡、鲁登道夫和霍夫曼从东普鲁士调来4个军对付这个威胁。德国人又一次以出色的条顿民族的效率使用他们优越的铁路网。

在口月下旬的。天之中,动用大约幼列火车把部队转移到克拉科夫地区,行程约劝英里。

这是后勤计哉及其实施的一个典范。

德国部队加上其他部队组成第口集团军,并于口月飞日向波兰地区动一场肆无忌惮的掠夺性攻势;当时俄国最高统帅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借助强大的增援部队重新部署他的部队。

奥匈军沿维斯瓦河一线掩护德军的南翼,并向桑河挺进?

德军的进击取得初步成功。而且进展迅;到旧月口日,华沙已经在望。

但是,如同巴黎一样,华沙城那朦胧的塔尖却可望而不可及。

俄军数量上的忧势大约是4个集团军对个集团军,的个师对旧个师挥了作用。经过维斯瓦河沿岸的激战之后,德军放弃了他们的全部占领区,秩序井然地退到他们的边境,同时炸毁桥梁、实施焦土政策和大规模的破坏,阻止敌人的追击部队。奥匈军也缩回桑河,丹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扔下普热米什尔不管,从而结束了波兰西南部战役。

这是一场流血的、针锋相对的博弈;它推迟、分散了俄军进攻西里西亚的准备,但未能阻止这次进攻。

“李,你知道吗?西线与东线的进展让我欣喜万分,你很快就能看到德意志军队进入塞尔维亚,进入美索不达米亚。让土耳其人参战吧,由南华给出些必要的支持。

我们需要他们在巴士拉有所作为。需要他们能对埃及进行威胁。除了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封锁俄国人,他们也应该为同盟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威廉二世迫不及待的需要土耳其参战了,这样一来,可以缓解奥匈帝国面临的危机,让德国也喘口气。

南华的军事顾问在土耳其已经三年多,在这期间里,不但培养了一批飞行员,更教会了土耳其军队如何更好的进行现代战争?

这个时代,除了德国,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更快的适应堑壕战,拥有最适应堑壕战的武器装备。

可是李秉衡改变了这个状态,在奥匈,他进行了努力,在土耳其,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由于南华提供了大量的武器,使得土耳其倾向于相信南华参谋团的建议。

他们也许并不能帮上太大的忙,但是能够牵制俄军,给俄军大量的杀伤。这已经对得起这些年南华的投资。

更何况,适应了南华的堑壕战刮练以及德国的教官团更为严格的培养。土耳其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那么弱。

他们完全可以与阿拉伯联军一起进行游击战,以较小的代价来取得战果。

李秉衡一直在试图将俄国的任何一个敌人都变得尽量可怕些,多给俄国带来些厄运。

虽然才数年的时间,但是足够了。

旧月引日,土耳其向协约国宣战。

土耳其的参战自动地开辟了几个新战区。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机遇。

经由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黑海这条通往俄国的补给线被封锁了,但是土耳其的亚洲帝国,因几个世纪的内部**而变得很虚弱,现在已经不起攻击。

土耳其各条战线的特点是距离遥远、气候差异极大从严寒的高加索到酷热的沙漠,加之交通条件很差。

没有直达的铁路线,从君士坦丁堡到巴格达需要几周艰苦的跋涉,土耳其同样需要同盟国尽快击溃塞尔维亚,从而让交通便利起来。

土耳其集结了约的个师,田万人左右,最后编成4个集团军:第集团军部署在土耳其欧渊部分;第2集团军部署在小亚细亚;第3集团军在靠近高加索的俄国边境:第集团军位于从巴勒斯坦到西奈的黎凡特沿岸;还有两个军在美索不达米亚。

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敦促下,小规模的战役立即展开在靠近波斯湾源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当地英国统治者从印度抽调部队;同时也展开在苏伊士运河沿岸地区,这里英国利用其埃及领地来进行防御。

英国一个。印度师的主力部队于。月丑日占领巴士拉,并挺进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拉底河会合处。

这让威廉二世极为不满,也坚定了尽快攻克塞尔维亚,拓宽南下的通道之决心……月间,英国舰队大张旗鼓地但也是徒劳无益地炮击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要塞,并没有取得任何的实际意义。

从示“表的德国商船可以挂着其他国家的旗帜。然后在罗德矿联池英国海军舰艇,并且伺机进入达达尼尔海峡。

英国对此极为不满,但是,耍彻底封锁苏伊士运河,必然会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抗议。

之前英国宣布北海为禁航区,使得美国对此接连抗议,毕竟美国的商船不仅驶往协约国,也驶往同盟国。

战争财的国家太多了,如果将苏伊士运河同样与北海等列,那么。这等于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什么时候德国的巨型货轮。居然属于南华了,属于中国?”

朱尔典在李秉衡的办公室里咆哮着,丝毫不顾自己的唾沫飞溅在对方的脸上;

一旁的卫士手里拿着手帕,尴尬的看着一脸平静的李秉衡。

陈友仁则坐在沙上喝着李秉衡亲自煮的咖啡,饶有兴趣的看着两人,仿佛浑然与他无关。

最近李秉衡要娶德国公主的消息已经是人尽皆知,加上中国与南华的倾德倾向,中国民间对同盟国的热爱,都使得协约国为之侧目,双方关系异常紧张。

但是随着协约国巨额的订单来到中国,似乎双方又开始了眉来眼去,丝毫没有之前的哀怨。

即便之前李秉衡的种种手段太过出格,协约国都直接的无视了。现在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初德国与奥匈帝国爽快地交出了在华租界、租界地以及一系列通过不平等条约得到的特权,使得中国民众普遍同情同盟国。

在中国民间,甚至有许多组织与小政党在呼吁中国加入同盟国,彻底收回协约国家在中国的各种剩余特权,讨回当年的公道。

这里面的意思连英国人都懂,前清时的种种屈辱始终刻骨铭心的在许多中国精英人物心中,沉甸甸的,许多人视为终生的抱负;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对西方国家有着本能的畏惧与痛恨,而随着南华的崛起,随着中国的民主共和。对西方国家的畏惧逐渐的在消退,而痛恨也随着德国与奥匈帝国对中国的友好,而开始有所改善。

可是。西方的这次大战,使得中国人对西方的痛恨比过去更为炙热起来,因为他们看到了复仇的希望?

他们更有理由亲近同盟国,痛恨协约国。

所以民间除了各种宣传,工厂企业也在拼命的赚着协约国的钱,几乎是暴利的在赚,赚到昏天暗地。

众所周知,中国工业成本低,可是在这战争年代,凡走出口的货物价格丝毫不比美国、日本的货物低多少,大家都是赚钱,没有必要为了开拓市场而自己降价,有的是订单哗哗的来。

得到了大量法国、美国资本注入的中国金融市场再一次的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并且成立了专门的贷款监督机构,以防止出现因为银根过松导致的各项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