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龙起苍茫> 第446节 为了德意志帝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6节 为了德意志帝国(1 / 2)

 当我们中国人凡经是伸十时,你们英国人怀只是野蛮代;

这句话很快的就随着舆论的广为传播。在中国流传开来。

这的确是大快人心的一句话。让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大国尊严的中国人感到无比的振奋。

这句话同样随着外国记者的电报,传到了欧洲,甚至出现在了欧洲主流报纸上,出现在了各国政要的办公桌上。

这不仅是在打大英帝国的脸,也是在挑战西方世界的传统观念一

白人至上。

有些人一笑置之,有些人拍案大怒,有些人幸灾乐祸,有些人若有所思。

自从南华崛起,中国实现民主共和之后,中国人就一直渴望着重新实现大国梦想,重拾昔日的荣耀,重新找回天朝上国的自信。

不仅是南华,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更加的大行其市,中国传统文化在得到重新的诠释,并且粽合进新时代的特点之后,中国更加倾向于整体复兴。

从中华联合舰队的两代战列舰的名字就能看出中国渴望崛起的决心,“帝皇”级与“帝国”级,“秦始皇”号、“汉武帝”号,“大秦”号、“大汉”号,而一直没有拍板列入造舰计划的“大唐”号与“大宋”号,尤其能够说明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这是时下每一个。中国人最为常谈的一句话,也是放在心上,时亥都要默念无数遍的一句话。

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坚定信念,照亮前路的明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建设祖国。

在最为艰苦的工作环境下,一批又一批的劳动模范喊着这样的其号,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劳累,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辛勤劳动。

青少年更是普遍的经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祖国曾经是多么的强盛,而他们的祖国也在近代遭受了怎样的磨难与羞辱,而且,这种耻辱依然像烙印一般如影随形,始终无法摆脱。

他们努力的学习着一的有用的知识,怀着一颗报国心,准备在将来努力改变祖国的面貌,让祖国强大起来。

悍勇如秦,威武如汉,雄伟如唐,璀璨如宋,这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梦想。

实现民主共和之后的几年,中国的确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也取得了无数的令人骄傲的成就,可是这远远不够,列强依然歧视着中国。

中国依然带着前清时期的耻辱,依然是列强眼中的“东亚病夫”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面对中国的崛起,心理都是万分复杂的。

的确,中国在创造璀璨的文明之时,英国人的祖先还在泥地里喂猪。

数千年的历史,只有中华文明传承下来,只有这个东方古国依然屹立不倒。

曾经是世界霸主,天朝上国。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

而英国呢?

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在中国面前,的确没有资格摆谱,显摆古老的礼仪或是文明。

中国创造的文明能够让大英帝国无法正视,只能仰望,真要比较,只不过是贵族与野蛮人的区别。

如今中国有机会再度崛起,西方世界如何看待,如何应对,这是个问题。

如何用新的眼光看待中国,或是继续保持对这个国家的警惧与敌视。

“我们中国人已经是伸士时,你们英国人还只是野蛮人。”

这句话振聋聩,在欧洲上空引了巨大的震荡。

同时也提醒了许多人,该到了正视中国的时候了,该正视这个国家要求复兴的决心,正视这个国家崛起给世界格局带来的改变了。

曾经的老大帝国让人望而生畏,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直熟睡着的狮子,一旦醒来,整个世界必将为之震惊。

如何去面对这头即将醒来的雄狮,是各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是尊重这个国家的决定,还是继续“黄祸论”?

尤其是那些曾经给中国带去耻辱与折磨的国家,那些至今还在中国身上留下耻辱印记的国家,应该如何自处?

在这方面,德国无疑是做得最好的。

开战之前,德国就开始努力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希望可以通过帮助中国强大起来,自身也得到受益。

结果表明,德国的选择是正确的。

它积极的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逐步的甚至主动的交还在华特权,就连胶州湾与山东这个势力范围都交了出来,更别提协约国至今都无法放弃的租界。

废除债务,返还庚子赔款,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建设,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德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正面的,完全改变了中国人心目中对洋鬼子的畏惧与仇恨。

南华与中国的亲德倾向是有根源的,这点在于协约国自身,怪不到别人头上。

帝国主义亡我中国之心不死,这句话在所有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自动的将德国与奥匈等国家排除在外。

自从开战以来,中国没有少给德国帮助,当初德国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凡是生产出口德口…并工弹药以及各种战争物资、民用物资的企业。都加班联只,尽心尽责的做到最后。

所有的渠道与部门都是优先考虑同盟国,然后才是协约国。

德国给了中国人新的尊严,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基尔的克虏伯船厂,辛勤劳动的中国工人们最能诠释这句话。

克虏伯船厂的四多名中国工人加班加点建造战舰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德国工人,他们遍布船厂每一个重要岗位。

在南华船厂,他们都是学徒,但是德国之后,随着德国人力资源的匿乏,他们越来越显示出了他们的重要性。也开始担当起更加沉重的责任。

德国造船业越来越向南华接近,而每取得一个进步,就代表着德国的战时造船效率便高出不少。

比如。“萨克森”号秋天还没结束前就能下水的消息,惊动了德皇威廉二世,为此,他专门赶到船厂,慰问这里的造船工人,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这些朋友。

在金德国的船厂与重型机械厂、钢铁厂,有着不下十五万的华工,加上化工行业与军工体系,华工的加入,使得大量的德国人可以解放出来,赶赴前线参战。

而数十万的南洋土著、印度人、非洲人的加入,使得德国各个底层得到了大量的人手,更大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人力资源危机。

尤其是南洋土著,这些大部分都是南华判处流放与重型的叛乱分子,让他们到前线去帮助德军处理最累最苦的工作,可以让德军轻装上阵。

根本就不用担心这些人的死活,也不弈要为这些人支付任何的报酬,他们也不会占用太多的资源,重要不让他们饿死冻死,每天都能鞭答着让他们反省从前为什么这么懒。

威廉二世很欣赏他的准女婿的铁腕手段,毫不留情的清除异己,即便杀得血流遍野,也在所不惜。

在南洋,想必今后胆敢叛乱的土著是少得可怜,在德国的这些土著就是榜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