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历史没有那么简单> 第30章 远古漫谈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远古漫谈三(1 / 1)

 典籍中对于远古先民的记载中,经常会出现“德兴”与“德衰”这样的字眼,难不成在那遥远的传说时代,先民们已经开始进行德治了?虽然史书中是这么描述的,而且“五帝”也是以仁德流传后世的,但是笔者的心里总是有些无法解答的疑问,一直无法说服自己笃信这一论述。因为这样的论述明显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或许我们需要给远古时期的“德”换一个定义,又或许远古时期的“德”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德”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意思。

经过对典籍中一些关于“德兴”、“德衰”的记载进行详细分析之后,笔者发现,“德兴”与“德衰”中的德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真的是毫无关系。看来,“德”这个字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已经完全脱离了其本来含义,至于传说时代的德究竟代表了什么含义,我们不妨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对典籍中关于“德”的记载进行一个分类,无非是两种情况,“德兴”者是即将取得天下的征兆,而“德衰”则是即将失去天下的征兆。由此看来,传说时代的德是极其重要的,重要到能够与天下直接联系在一起,在王权更替中能够起到决定的作用。

以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道德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在权力争夺中实在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才能在权力争夺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呢?答案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实力、势力和影响力这三样,我们姑且就把“德”理解为实力、势力和影响力,看看能否说得通。

前面我们说过,尧虽然堪称一代圣王仁君,但是尧的圣王仁君却实在是和“禅让”搭不上半点关系。因为,如果说禅让的话,其实在传说时代除了少数是通过武力的手段当上盟主的,大多数的盟主都是通过这种“禅让”的制度登上宝座的。对,就是制度,禅让制度,这是在传说时代,众多氏族共同认可并且共同遵守的一个权力更迭制度,具体操作形式有点类似现在的选举。

在漫长的女权社会,盟主的宝座为众多氏族所公有,通常情况下,影响力最大的氏族就会被推选出来担任盟主,维护联盟秩序。被推选出来担任盟主的氏族,要么因为有了某些重要的发明创造,生产力相对发达,比如伏羲氏,神农氏;要么就是因为部族人口盛,实力强大,和很多其她的氏族建立起了很好的同盟关系,比如女娲氏。具备以上条件的氏族,会在文化与技术交流中受到其她氏族的尊重和支持,最终在绝对高的支持率下登上盟主宝座,主持联盟事务,维护联盟秩序。

父权社会的开创者有熊氏是通过武力手段获取联盟权力的,为了巩固权力还爆发了连绵不绝的血雨腥风。在三代以前的父权社会,盟主的宝座依然为众多氏族所公有,被称为“禅让制”的氏族选举,依然是众多氏族所信奉和遵守的政治游戏规则。在这一时期,没有父传子的家天下理念,部落联盟首领基本上还都是靠众多氏族推选出来的。乍一看五帝时期的权力更迭历史,通常情况下这就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因为几乎所有的盟主(王)都是出自黄帝一脉,这不就是家天下嘛,哪里是什么禅让制。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情况却要复杂的多,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在我们通常认为的五帝之外,还有被我们遗忘的缙云氏和帝鸿氏,他们与轩辕黄帝之间可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其次,在五帝时期所有的权力更迭中,除了帝挚是接替他的父亲帝喾登上了权力巅峰,其余再也没有子承父位的情况发生。比如颛顼是轩辕黄帝的孙子,他的前一任不是轩辕黄帝,而是帝鸿氏。颛顼与帝喾虽然同是轩辕黄帝的后裔,从辈分上来说,帝喾也可以算是颛顼的侄子。但是他们俩之间的权力更替实在是和这一点微薄的血缘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们的上位,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势力集团,再往后面的尧舜就更是如此了。第三,在五帝时期的权力更迭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就是氏族的举荐,这在尧舜时期记载得尤为明确,那就是四岳在权力更迭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当帝与四岳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帝需要向四岳屈从。

所以,虽然从表面上看,五帝时期的权力更迭是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权力,弟弟继承了哥哥的权力,侄子继承了叔叔的权力,其实他们都是通过选举上台的,跟继承没有半毛钱关系。即便选举是公开和公平的,但是在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帝喾、帝挚和帝尧连续登台之后,这一事情还是引起了众多其他氏族的警惕和恐慌。在对最高权力的选举上,以四岳为首的众多氏族开始采取强硬的对抗措施,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权力的更迭与血缘关系混到一起,在这一问题上很多氏族可以说是众志成城。而且及早地就选出了权力的接班人,并且推荐到权力机构里进行培养,于是就有了后面帝尧的儿子丹朱,还有帝舜的儿子商均在政治舞台上的不得志。

而对于丹朱和商均的不得志,一般会被典籍记载为德衰,因为德衰才没有能够登上盟主的宝座。所以,这里的德衰应该与道德沾不上什么关系,实在是形势所迫,形势不如人啊。情况相反,在这个时候因为德兴而能够登上盟主宝座的,那就是形势比人强,在实力、势力以及影响力方面都是当仁不让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