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墨菲定律> 麦穗理论:不求最好的他(她),但求最适合的他(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麦穗理论:不求最好的他(她),但求最适合的他(她)(1 / 2)

 走进麦田,面对选择却又难以选择

我们总是渴望完美的爱情,习惯于在一道道通向幸福的门前一次又一次犹豫与彷徨。因为不能回头,于是心中充满了矛盾,很怕自己错过的就是最好的,又总觉得后面的路还很长,应该还会有更好的。就这样,原本属于我们的爱情最终化作别人的婚姻。

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就是“麦穗理论”的反映。这一理论来源于下面这个故事: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两手空空走出了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没摘。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的树,同样只能砍一次,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照着老师说的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当我走了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最后什么也带不回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在数不清的麦穗中寻找最大的麦穗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最大的”往往也是在错过之后才能知道。在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之后,我们的心可能已经疲惫,于是在简单比较之后,匆忙做出了选择,而这个选择其实未必真的是最好的。命运就是这么爱捉弄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