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字村中,号梦溪丈人,我没记错的话,他是两浙路杭州人,至和元年入仕,后来好像参加了熙宁变法,随后进入西军为监,之后的事情就不清楚了,这还是我在父亲的邸报上无意中看到的,对了,他好像有本书,叫《梦溪笔谈》里面融会贯通,天下各种事情都有描述。”
虞允文合上书卷,眼睛瞄上天空,思索道。
“对!就是这个人,《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我得去城里找找这本书,姐夫说看了过后肯定对我很有用,你要不要带什么书?”
赵构翻身便起,脸上兴冲冲的,浑然不像后世那个被金兵追到了杭州,被迫泛舟海上,丢尽颜面的宋高宗。
虞允文闻言轻轻摇了摇头,他的小脑门上红彤彤的,对于文人士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很明显是读书读多了的后遗症,放在平常士子身上大家不会说什么,若是酒席中还会调笑一声,可一个十多岁的孩童竟然能如此用功,以致到了这种程度,传出去的话,只怕是没人会信。
赵构点头,洒然出门而去,当初父皇让自己跟着姐夫学东西,可到了这里才发现姐夫忙的团团转,根本没时间教自己,按理说这本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于当时的赵构来说应该是这样。
直到被他翻到了一本名为《物理》的书,时至今日赵构还清晰记得,那本书上面全然都是用手写的字记录的一些事情,然而那字的模样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能写出这种字的,整个驸马府上大概就只有种彦谋一人了。
所以赵构想也没想,当即就将其翻开,只不过翻开之后,他的人生可以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里面大致记录的是种彦谋来到大宋之后,为了避免自己的记忆里衰退,导致一些现在暂时没什么用处,但以后可能会用处很大的东西遗忘而后悔莫及,所以才找了一本白纸书,将他所能想到的都给记到了上面,而且还在不停的补充当中,当然,其中大部分的主要还是和科学有关,比如他脑海中关于一些后世各种行业的所见所闻。
这种信息对于他自己来说可能没什么用,毕竟种彦谋又不是万能人,但放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眼中,这不起眼的文字可能就会引到启发的作用,进而给大宋的科技提提速。
初看此书时赵构其实并没有看懂里面讲述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可随着他跟随种彦谋的时间越来越长,便逐渐感觉那本书里面讲的很可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于是在他的潜心研究之下,终于是摸到了一些门道,并且里面的一些论证对赵构的社会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至于他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沈括的《梦溪笔谈》可以说算一个很偏门的书了,这本就是一个文人的自我总结,将其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的书,既不是专门针对科举考试的“三年读书,五年科举”也不是某些儒道大家积累多年而感悟出的人生道理方面的哲学。
就算是在东京,这个大宋最为繁华,最有可能找到《梦溪笔谈》的地方,赵构也费了不小的功夫才拿到一本。
就在他满载而归,准备好好将这本书翻个遍的时候,东京军器监内,最后一门子母火炮成功浇铸完成,时值六月,东京军器监已经积攒了一百门子母炮,子母炮的难度并不高,不过因为时间问题而且懂得制造此炮的人员稀少,才会只要一百门炮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