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诸夏> 第二零三章 省内移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零三章 省内移民(2 / 2)

山东的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始终被控制的很死,在山东,最不赚钱的行当怕就是倒卖粮食地了,从一开始就从国外大批量进口粮食的行为导致山东总体粮食供应是超出地。只要有钱都可以吃上足够的细粮,不存在剧烈的价格波动。囤积居奇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已经被陈晓奇这个最大的粮商给冲垮了,再有人在山东干这种事情就是脑子进水了,除非他有办法将山东的低价粮往外省贩卖,那也得买的出来才行。

移民和救灾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迁移到鲁中鲁东的人,首先承担的义务就是在劳动之余,帮助工程队建立新地简易房,如此来保证自己占据地房子不会影响到后来人,这种制度在1923年济南开建工业区的时候就保持下来。\\\\\现在已经是一整套行之有效地流程。执行起来非常容易。

以后这些人通过工作来赚取薪水养家糊口,再有能力赚更多的钱买更好的房子。那就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其实这些人轻松得很,他们发现在新的居住地,不管是小城镇还是大城市,首先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用操心了,从1928年7月开始,山东施行普遍性的九年义务教育,即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学校管中午一顿饭。

这就大大减轻了那些家庭的负担,而且对于未来,他们也充满了希望,这样就从另外一个方面解决了人心不稳的问题,加快了他们的融入。

这样的实施计划需要的资金巨大,而且搞起来实在费劲,陈晓奇没有再大的能力向四周继续扩展,就是这个原因,要知道地盘搞大了看起来挺好,但是地方大了人口也就多,按照山东的发展模式,除非能有一个年产一百吨黄金的金矿支撑着,否则绝对会在某一天崩溃的!

保持人口和底盘足够小,才能将资金充分使用起来而不必担心在某个地方断裂,这是非常保险的做法,在一个省内施行是可以的,扩大到两个省就很吃力了,这是没奈何的事情,谁让中国实在是太穷了,就算现在山东的很多产品赚的都是外国钱,那也需要一个时间段来积累,扩展都是要有阶段性的,没有坚实的基础,图大求全是莽撞的行为!

如此的扩展方法就产生一个致命的问题---工作机会是不是足够!如果是放在西方国家,类似山东这种做法是找死,因为他们已经发生过多次经济危机了,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一个就是工业生产过剩,二就是过剩的产品得不到有效的分配,贫富差距太大。\\\\\在这个时代,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这个原因在《资本论》里面已经有论述,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大量资本占有者---那些资本家们为了聚敛资财毫无节制的扩大生产,而消费人群却因为分配的不公平增长缓慢,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西方国家已经发生了那么多次经济危机却不能改变呢?根本原因是操控着国家方向的那些人不想改变,也就是手里的钱不想分出去。

这种情况其实不是解决不了,后世在半个世纪后地西方国家,因为纳税制度的严格限定让越富有的人纳税越多。而国家设立的基本保障制度,将卫生医疗生活基本品教育交通之类的公共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就很大程度上将经济危机发生的烈度减低,危害性渐少,但是紧随其后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又是新的挑战,其根子还是在于国家建立的初衷---到底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还是为少数特权阶层服务地。

很遗憾,纵观整个世界,国家的建立都是为少数人服务地。国家机构的建立,也绝大多数是为了少数人需要而存在。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才不得不去顾及一下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也是为了减缓那些冲着他们极少数人地安危来的危机而做的,并非出于对广大国民的幸福福祉。这就是国家的真面目。

只不过,这种真面目的表现有好有坏,在经过了数百年的反复冲击之后西方国家已经普遍意识到了一切发生的根源和可以接受的放松地底线,所以他们慢慢的提高国家中中产阶级地数量,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将矛盾产生的几率和警戒线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以此来延长自己的安稳日子,他们不是没办法解决,是无意去解决。因为每次危机的发生既是麻烦,也是机遇。剪羊毛的机会,上层权利重新分配的机会,如此而已,整个世界,可以说是上层社会操控下的一个超大型的游乐场罢了,普通人永远是沉在底下不明真相的可怜虫。

那么在山东这里,陈晓奇为首的这些人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很显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地,不管他们有没有意识到,目前所有地占据了控制权的人里面。自觉不自觉地都在想办法扩大自己的财产数额。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扩大自己的权利。这是人的本能欲望,并非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就能摆脱的。

作为后世来的人,陈晓奇首先已经达到了这个阶层的顶峰,他有资格参与到整个国家甚至世界性的分蛋糕的游戏中,但是想要保证自己的这种资格长久持有下去,那就得想办法把自己家的院墙垒的足够结实,金字塔的基石夯的足够坚实才成,所以在这些年来,他表现的越来越像是一个圣人。

什么是圣人?就像生来是为了解救绝大多数穷苦人,一心为了广大民众的幸福安危某福利,几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那种人。这种人还有一个名字叫“公仆”。

真的是这样么?陈晓奇不那么认为,他的脑子清醒的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与绝大多数被利益欲望冲昏了头脑的人不同,他从前后两个时代得到的经验中总结出来很多的独特的东西,他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是超前的,是占据了极大优势的。

不论任何时代,要成功,就要有人望,有地盘,有铁杆支持的队伍,这一点陈晓奇做得很不坏,现在他的名声在中国人之中达到高处,跟蒋某人之类的大能平起平坐,这已尽够了,山东这个自给自足性全部首屈一指的地方做底盘,是最好不过的,已经有的十几万队伍和几千万民众,目前跟他贴的越来越近,将来山东的人口还会增加到五千人甚至更多,随着地盘的扩大也许他能控制到一亿人,那么在整个世界上,就没人搞得掉他。

但是这有个前提,这些人,这些地盘这些队伍是不是能够长期的坚定的支持他。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让占人口多数的人先富裕起来。所以他下血本催生中产阶级,看似武断的提高底层工人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技能,让广大农民都富裕起来,他这么多年赚的海量财富几乎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全都花出去投资出去了,这看似愚蠢的行为,令他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获得了现在的这片基业,这样的投资,谁能说不够强大?

另一方面,他建立游戏规则,将绝大多数资本家老板财东约束起来,让他们按照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来玩,这样他们就只能一边痛苦的看着赚来的大量钱财被陈晓奇投资到了在他们看来是“犯傻”的民生保障体系里,一边期望着更大的利益蛋糕分配权的到来。在山东做生意,就是这么痛并快乐着。

指望那些人看到这样做的好处是太难了,西方人经过了三百年才弄明白才开始做,中国人的思想想进步到那个程度不容易,但俗话说的好,“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文化中,特别是佛家思想的传扬已经深入人心,做善事积阴德为来世做福报的想法,每个富裕起来的人心里多少都有,只要善加引导,他们想得很开,做起来也顺当的多。

不是没有人想过要搞掉陈晓奇取而代之,这种人在全国多得很,海了去了,从项羽“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发出来开始,这种短视的人就从来都不缺少。他们只看到人家已经做到的那些成就,却从来不去想人家是怎么做到的,他们想得,就是怎么把这个已经成熟的果子抢过来自己吃下去,待到某一天自己又变成被抢的那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