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大军阀> 第124章 陆信的反击力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陆信的反击力量(1 / 2)

 六安城外一战,陆信亲率玄甲铁骑,中军三千骑兵,以及常山营五千步卒,一举斩杀樊能、于糜二将,全歼敌军万余兵马。

就在陆信整军待戈,等待着刘繇的联军到来时,却接到合淝罗网营细作送来的消息,刘繇竟然撤回了历阳的消息。

六安城陆信驻军大营。

“各位将军们,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咱们哪位刘使君,竟然撤兵了。”陆信虽然嘴上说是好消息,但他的脸上可没有半点喜色。

“主公,这刘繇是几个意思?害怕了?”高览有些疑惑的自嘲道。

“害怕?那可不行,咱们可不是软柿子,不是任他想捏就捏的。”许褚却是虎着脸说道。

“不错,这战火既然挑起来了,要想结束,可得问我们答不答应。”赵云也是一脸坚定的附和道。

“末将愿为先锋,拿下合淝,一路打到历阳去。”张郃则是激动的站了起来,这气势可是大的很。

“打肯定是要打的,但下一步该怎么打,咱们还得拿个章程。”徐晃则是稳重的建言道。

“吾认为徐都尉所言有理,眼下敌军退却,咱们实际上就是掌握了主动权。”高顺也立刻附和了徐晃之言。

面对情绪高昂的众将,陆信脸上这才展露出笑容,道:“根据密报,刘繇这次撤退,虽然有畏惧吾之兵锋的原因。”

“但实际上并非全是这个原因,根据情报显示,刘繇这次在合淝吞并了各郡兵马,仅有庐江、九江两郡的兵马得以安然撤回。”

“而刘繇在合淝屯兵三万,显然是用作威胁防范我军之用,至于庐江、九江的兵马得以安然撤回,也是出于防范我军的用意。”

陆信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道:“刚才公明、怀义都提到了我们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该怎么部署这个问题。”

“我的意见是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那就是不主动强攻城池,而是把敌人调动出来,再利用我们骑兵的优势,给予歼灭。”

“现在合淝有三万敌军,我们率军强攻城池,必然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要是把敌人调动出来,再一口吞掉,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我决定攻打寿春,寿春地处淮河边上,是江淮最重要的城池,拿下此城,进可逐鹿中原,退开镇守两淮。”

“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声势做大一点,一副要强攻寿春的态势,合淝的守军必然来援,如此咱们在半道设伏,定可一举歼灭来援之敌。”

“主公,此计虽好,倘若庐江兵马攻打六安怎么办?”徐晃沉吟道,六安现在可是陆信手中重要的城池,自是不容有失。

“庐江陆康进取之心不缺,可吾观他帐下战备松弛,战力底下,有吾大哥坐镇六安,足以万无一失。”

陆信岂会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这次城外一战,他可是俘虏了刘繇数千兵马,经过审核整顿之后,共有五千俘虏分别混编到了各营之中。

所以陆信这次攻打寿春,准备调动高顺的陷阵营。徐晃的长驱营为主攻,高览所部常山营坐镇六安,防范敌军来袭。

而玄甲铁骑以及中军骑兵营,则负责机动应援部队,而这正是骑兵的优势。

一旦发现那一路敌军冒头,陆信则率领骑兵部队,迅速出击,予以致命一击。

现在陆信手中的八千骑兵,那绝对是当世最一流的骑兵。

因为所有的战马不但钉上了马掌,还配备了更完善的马镫、马鞍,甚至战马身上还披了一层软甲,能够有效抵御远距离的箭矢射击。

“现在我命令,这次出征寿春,徐晃为主将,高顺为副将,现在你们立刻下去,准备攻城器械,把能够带上的都带上,做好万全准备,三天之后再出发。”

“诺!”陆信一声令下,徐晃、高顺长身而起道。

“高览,你部继续坐镇六安,若敌人来犯,少于一万人马,给我歼灭他们,超过一万以上,给我挡在城下,汝能不能办到?”

陆信目光炯炯的看着高览问道。

“诺!”高览沉声而起,慨然应道。

“陈到,你率一千骑兵随徐晃、高顺同行,把吾的大纛旗帜打起来,声势要大,多树立旗帜,要让敌人认为吾在军中,以此来迷惑敌人,从而掩护我大队骑兵的隐秘机动。”

陆信接着又点了陈到的将,毕竟如今扬州境内各郡郡守,都知道陆信手中有一支骑兵,如果这次攻打寿春,陆信的骑兵没有出现在城下,自是容易引起敌人的防范。

说起来六安城,如今也是陆信手中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了。因为六安的屯田所,今年可是足足开坑了两万倾土地。

年前徐晃奉命征讨雩娄山贼陈策,经过一个多月的封锁围剿,盘踞在雩娄境内,以陈策为首的山贼头目,最后不得选择了下山投降。

陈策投降,不单单是个人之事,他足足带了一万六千口下山。

虽然这一万六千个人中,有一半以上是老弱妇孺,但精壮男子仍然超过四千人。

如今这批人,老弱病残被安排在雩娄安家。

年轻身强力壮的男子妇女,一万二千人被迁移在了六安城中。

这批人现在都成了六安屯田所的军户,负责屯田开垦。

陈策其人本是雩娄乡绅,倒是有些学识本事,加上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因为友人出头,打伤人遭到官府追捕,后来逃入山中为盗贼。

此次受到徐晃率领的兵马威逼利诱之下,陈策几次出兵,被徐晃打的大败,后得知陆信真心招纳,遂下山投降。

陈策带着他手下这些拖家带口之人,被编为屯田军户存在,同样陈策也被任命为六安东部尉,兼屯田司马一职。

这几天陆信在六安屯驻时,特意去城东视察过陈策的屯田,还别说数万倾水田,如今早就种上了水稻,绿油油的何苗,一眼望不到头,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陆信在视察屯田所时,与陈策、以及屯田所的三老,一番深入浅出的交谈,让陈策以及三老对于陆信无不是由衷敬服。

陆信前世少年时代,也在农村长大的,对于种田这事还真不陌生。

为此陆信即使在田间,那也是一个老农民,对于灌溉,施肥,尤其是沤肥,以及虫害管理这一块,陆信先进两千年的理念,绝对要强于这个时代的古人。

而在安风的时候,陆信对于甄尧,也是毫不吝啬,直接把盐铁经营这一块,交给他经营管理,前提就是每年按收入分成。

同时陆信还给甄尧灌输了制造纸张的理念,虽然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纸张,但蔡伦纸制作工艺复杂,品质低劣,是以推广和使用都很缓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