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大军阀> 第128章 华歆张纮的选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 华歆张纮的选择(1 / 2)

 “子扬先生大名,吾可是久仰多时,今日一见,果然风采逼人啊。”

对于淮南刘晔、刘子扬这个人,陆信还真是不陌生。

这个人好谋善断,人称佐世之才。

对于人心的揣摩,这人绝对炉火纯青。而且此人颇具胆识,少年时代便敢于手刃家中作恶的奴才。

“明公何已知我?”刘晔见陆信这话并非虚言,不由好奇的问道。

“公佐世之才也。吾岂有不知之理?自是吾颇为好奇,许子将诬我乃乱汉之贼,如今更是勾连刘使君,公然挥兵讨伐,想要致我与死地。不知子扬为何又要投奔与我?”

陆信可是知道刘晔这个人,历史上可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孙策开拓江东时,数次招揽他,都被他婉拒,可见这个人是个有主见,而善于择主而事之人。

“许子将声名播于四海,确实颇有识人之明,然此人非干大事之人,不足以论大事。”

刘晔对于许劭,之前也是颇为敬重,故许劭避祸九江时,他特意登门拜访,二人有过一番长谈。

由于刘晔出身汉室皇室后裔,虽然如今家道没落,但毕竟家世摆在那里,许劭那有色眼睛,自是没敢轻视刘晔。

而刘晔有善于揣摩人心,加上刘晔也确实胸有韬略,能力出众,二人一番交谈,在刘晔的恭维下,许劭随后便给刘晔做了一个佐世之才的评价。

虽然许劭对刘晔的评介颇高,但刘晔却对许劭的评价并不高,在他看来这个人夸夸其谈,凭借自己的名声,以自己喜好、身份贵贱,来凭借一个人的能力,这本来就属于又失偏颇。

故刘晔这次在陆信发出招贤令之后,他便从成德老家赶到了寿春,在寿春走访观察了多日,他见寿春虽然刚经历战乱。

但城中百姓安居乐业,秩序井然,官兵军纪严明,进出城门的百姓,没有一人受到官兵的责难,这样的情况,在当下绝对是很难得一见的。

刘晔作为一个聪明人,心中自然有自己的一杆秤,在意识到陆信的不简单后,他随即去拜访了徐晃,通过徐晃的引荐,进而来到了陆信面前。

“明公用兵如神,一战下九江郡。招贤纳士,不拘一格录用人才,足见明公心胸之开阔,吾料刘繇绝非明公的对手,今后这扬州六郡,定将尽归明公麾下。”

“吾虽不才,不能雪中送炭,然锦上添花,还是能够办到的。”

刘晔这一番话,绝非奉承之意,恰恰是他此刻内心的写照。

如今这大汉大厦将倾,扬州虽然看似偏僻,然却民丰物足,在刘晔看来,只要有一雄主坐镇,进可问鼎中原,退可偏安一隅,实乃成就一番大业宝地。

而陆信年纪轻轻,却是久经沙场,可见此人具备名将潜质。

从陆信先取寿春,刘晔更是看出陆信的战略目光,寿春作为淮河中游最大的城池,他不单单是一座繁荣的城池,还具备重要的战略作用。

拿下寿春,控制九江全郡,就意味着陆信掌握了扬州地利优势,从寿春往南,一马平川,无论是丹阳还是庐江都将暴露在陆信的兵锋之下。

也只有长江以南的吴郡、会稽亦或者江东的豫章,尚有长江作为屏障。

“哈哈,子扬先生请上座。”陆信对于刘晔的回答,显然是满意的,当下执其手请他左在自己的左手上首。

“敢问子扬先生,你认为我军下一步该怎么办?”陆信虽然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但还是想考验一下刘晔,当然也印证一下是不是自己与他是否想到一块了。

“以明公目前的态势,吾以为当直取合淝,再挥兵攻打历阳,拿下历阳,明公当上表朝廷,请授扬州牧,如此则名正言顺,控制扬州六郡,徐图大事。”

刘晔确实胸有韬略,所献之策,可谓与陆信不谋而合。

若不是看中扬州牧一职,陆信岂会自己不领九江郡太守,而委任徐晃担任?

“子扬所需甚善。”陆信欣然一笑,起身郑重的一拜,道:“不知子扬先生,可愿意担任吾帐下议曹从事一职。”

“承蒙明公恩爱,敢不效犬马之劳。”刘晔连忙起身,拱手作揖回礼道:“主公在上,请受卑职一拜。”

“子扬快快请起,今后就是一家人,无需如此多礼。”陆信欣然的上前扶起刘晔。

自从刘晔投奔陆信的消息在九江各郡县传开之后,九江郡治下各县原本观望的士人集团,纷纷投到陆信帐下。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尤其是有能力的读书人,还真的是全部掌握在了世家大族之中。

平民之中要想诞生有学识,有能力的人,则是少之又少。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他们缺乏接受教育的门路,要知道这个时代因为纸张的问题,文化传播困难,书简实际上都掌握在那些大家族之中。

刘晔在淮南一地,绝对是响当当的名士,可以说是标杆式的人物,加上许劭评介他是佐世之才后,他的名声更是大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