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蹙眉说道:“儿臣无心学习”。
张嫣不解:“宫里还算清净,如何无心学习了?”
“儿臣听说国事艰难,哪还有心思做那些无用功”。
“原来如此,不过哀家是妇道人家,不便议政,只能期盼你父皇圣心烛照,早日荡平贼寇。你是亲王,将来总是要就藩的,将来向你父皇讨一处安稳的封地,你安心读书便是了”。
朱慈炯抬头看了看左右的侍婢,张嫣会意,命宫人道:“你们都下去吧”,宫人立即鱼贯而出,留着几个远远站在殿外的回廊下。张嫣很自律,也不让人关门,让宫人远远的能望见她们俩说话,以免招人非议。
朱慈炯见宫人都退下了,跪倒在地,声泪俱下的说道:“大娘,只有您才能救大明了”。
“炯儿说什么胡话,哀家一介女流,哪有如此本事”。
“大娘,不日闯贼便要入京畿之地了,父皇又不肯南迁,太子南下抚军怕也不准。京畿勤王兵马无有,倒是饥民遍野万千,粮饷甲械皆无,京营士气不振,京师已不可守,儿臣苦思冥想,唯有一法,为了大明社稷,万望大娘成全”。
“京师三大营常备六七万兵马,贼军流窜罢了,攻不下京师这种大城的”,张嫣做了多年正宫皇后,也是没法轻易忽悠的。
“大娘此言差矣,洛阳、开封、太原,都是坚城,照样被闯贼攻破了,贼军早已不是几年前的流贼。若再耽搁,大明江山不保”,朱慈炯言辞恳切。
“什么,太原也失陷了,怎么失陷的?”张皇后大惊失色。
“这是兵部这几天刚到的奏报,守军出城迎战,全军覆没,山西巡抚城破殉国”,朱慈炯一一答道。“京营号称六万,实则吃空饷多年,实际不过三四万,多年剿贼又抽调走兵器甲械,京营兵甲齐全者十不存一。儿臣恳请大娘允准”,又下拜磕头。
“关宁尚有精兵数万,可令吴三桂南下勤王,如何要哀家一介女流救国?”
“清军陈兵关外,关宁军南下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旦清军破关,大明怕有立时倾覆之危”。
张嫣沉吟再三,“你且说说看,要哀家如何做?”
“请大娘迁居留都,万一京师有事,太子南下,有大娘坐镇,可保万全”。
这便是马世奇出的下策,说是为了太子,其实并非如此,太子继位名正言顺,哪里需要张嫣辅佐,这计策是考虑到如果崇祯和太子都没有南下,张皇后在南方就可以有所作为。历史上京师失陷后,南方先后拥立了几个皇帝,一度甚至还有两个******存在,大明的臣子们非但没有团结一心,反而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最终断送了大明的千里江山,有了张皇后这尊大佛在,哪怕是迎立藩王也是名正言顺,不会再生出皇族内斗之事,大明未必不能像南宋一样划江而治,再续国祚上百年。而自己身为崇祯嫡子,只要逃出北京城,不管谁继位,一个藩王是没跑的,便可以过上吃吃喝喝调戏调戏小宫女的日子了。
“荒谬,哀家是先帝的皇后,迁居留都名不正言不顺”。
“大娘,儿臣后半句话没有讲,万一京师有事,父皇与太子都没有南下,大娘可便宜行事,否则,大明江山难以为继”,这话说的很是有些大逆不道,但明末党争的厉害,张嫣做了多年的皇后不会不清楚,没有张嫣这种大佛坐镇,继位的藩王根本无法稳定政局。原本历史上的南明便是如此,南明在内斗中消耗了最后的一点力量,两个******一度相互攻伐,这样还谈何抵御外辱?也难怪清军一路南下,几乎毫无抵抗,这段历史,看过南明史实的人无不为此叹息。
“放肆,哀家被你父皇尊为皇后,怎可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你是钦封的定王,也要懂得谨言慎行,今日一番话,哀家就当没听过”,朱慈炯只好悻悻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