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开始,来自于命运的捉弄。命运的捉弄,来自时局的动荡。那么,时局的动荡来自哪里呢?
“来自哪里?你问了一个谁也无法解释的问题。”
“不是无法解释,而是你不愿说出来罢了。时局的动荡来自于人们的贪欲,来自于人们心底的黑暗。”
——无恨和朱元璋谈四公子的命运
只见朝堂之上走来一个青丝白发之人,他的面容苍白疲劳,但眼睛却炯炯有神。背虽有点驼,但脊梁却挺的非常直。脚上踏出的每一步给人一种稳健有力的感觉。
刘伯温走到朝堂之上后,跪倒在地,口中长呼:臣刘伯温,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刘伯温,口中笑着道:“伯温,你回来的正是时候。半年的西安一行,秦王治理的西安如何?”
刘伯温见朱元璋相问,答道:“西安在秦王的治理下,民丰而政清、粮足而人乐。”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心中大乐。没想到朱樉除了能带兵打仗外,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
想到,要是以后太子继承皇位后,有他几个能干的弟弟辅佐,大明就可无忧了。
朱元璋还未高兴太久,刘伯温又道:“臣还有一事臣需向陛下禀明,那就是臣在途经西安南宫望将军府外时,南宫望将军向臣祈求道‘现在北元未平,国家还未完定,他心不能安,愿撤去昭武将军一职,自贬到燕王麾下作一参将。”
刘伯温此语一出,朱元璋立即皱起了眉头,因为要说到了解人性,朱元璋是再了解不过了。若南宫望真的有报国之心,早就可以向朝廷提出要去北击元朝余孽,断不会在元朝余孽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的时候,又有了想要北击元朝余孽的心思。而且就算他有这个心思,也不必从正三品自贬到从六品啊?但现在却从刘伯温口中说出,并且刘伯温说是他自己祈求,若说是祈求,到不如说是刘伯温逼他如此。
然而,朱元璋深知刘伯温是怎样的人,让他去逼迫别人,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现在他却在逼迫南宫望,那么,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南宫望作了他不该作的事,刘伯温认为必须要让他得到惩处。
可是刘伯温却没有说明惩处他的理由。而只是以‘自贬’两字处置。这说明这个惩处的理由很不一般,使得刘伯温不敢以此为理由提出。
想到这里,朱元璋动容了。因为能让刘伯温都为之不提的理由意味着什么,他是最清楚的。
朱元璋大声道:“徐达,武将南宫望的履历你知道吧!知道的话,说来听听。”
徐达急忙道:“南宫望本是江湖上一个末落的世家的家主。元末后,跟随秦王争战天下。在战术上用兵独到、在战场上勇猛过人。他只用了五年时间,就从一个从六品的参将作到了正三品的昭武将军。深得秦王的赏识,现在是秦王的亲信。”
朱元璋听南宫望是朱樉的亲信,知道事情一定与朱樉有关。虽不知是什么事,但从刘伯温的神态和语气上看,知道绝对不简单。于是道“准许南宫望的请求,并且他永不得升为正四品录用。”
朱元璋此语一出,群臣除极少数人揣测到其中的意思外,大多数大臣都想不明白皇上这是何意?
南宫望如此的效忠,皇上不奖赏则罢,反而要惩处。这不是要让天下所有有报国之意之人寒心吗?但想到皇上一向喜怒无常,主意千奇百怪,众大臣也不敢有人妄语。
刘伯温听朱元璋准了南宫望的事情,知道他已猜到了自己的意思了。也明白退朝后,皇上一定会把自己留下来问明此事,可是到时,自己说出此事后,皇上会作何处理呢?这是刘伯温所担忧的。
果然不出所料,退朝后。朱元璋留下了刘伯温、李善长、徐达三人到‘暖心阁’议事。
刘伯温三人刚进‘暖心阁’,朱元璋先是压了一口茶,慢慢的盖上了茶盖,神情丝毫没有表现出急于想要知道刘伯温提出南宫望事由的原因,反而对一些别的事情问了刘伯温的意见。直到身边的茶换了两盏,这才问道:“伯温,你刚才在朝堂上所代人请求之事,想来不简单呀!。”
刘伯温望着那新上来的茶,不由的想到若是以前朱元璋恐怕早已相问,现在能够拖上这么一段时间,可见朱元璋做上皇位后城府是越来越深了,为上者最不喜臣下得知心境,看来不论是哪个朝代的君王都一般心思。明白这个道理后,刘伯温立即表现出急迫的样子,把自己在南宫府所见所想一一禀明。
听了刘伯温的话,在座几人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因几人皆是聪慧之人,不用听刘伯温分析,自能看透整个局。
李善长想到秦王想要暗杀自己的亲哥哥,而另外几位王爷似乎也掺和其中。这是皇上的家事、也是皇室的丑闻,更是天下之大不韪之事。这要是传了出去,不知有多少风波会立时而起,说不定还可能会颠覆刚刚建立的大明。
而徐达听到其他王爷也参与其内时,不由的想到自己的女婿燕王朱棣是否也在其内。顿时,心中忐忑不安,不知皇上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而朱元璋听完后,脸色变化莫测,直到最后完全不动声色的闭上了眼睛。
三人见此,都舒了一口气,知道只要朱元璋能够冷静下来,局面就能稳住。也知道每当朱元璋遇到什么难解的问题时,总要闭上眼睛思考一会。而当他睁开时,有些非常难解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群雄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有多少次重大的难题就是这样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