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永顺土司王朝> 第36章 :民(间传说(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民(间传说(4)(2 / 2)

笔者祖母传说,我国妇女比男人强。从神农时代兴起,给妇人腰下围一白色的围裙,抑制了妇人的聪明才智,自古以来,未有人识破,还世代传承。

汉武帝时,我国著名女人王昭君,湖北秭归人。昭君能歌善舞,有才有貌,她弹琵琶时连鸟儿都舍不得飞走。昭君是个爱国女子,为使汉族和匈奴族人民不再发生战争,自己远离亲人,嫁到北方,死于北方,昭君墓至今在内蒙古自治区市效外。

貂蝉,东汉时代,系山西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来,故名貂蝉。她在王允、吕布、董卓之间周旋,演出了一出以貂蝉为主角的美人连环计,她的胆识被后人所赞颂。

东晋时,浙江上虞县梁山伯、祝英台,到杭城同窗读书三载,山伯不识英台女扮男装。以上三例,足可证实女人比男人强。传说,唐代武则天心狠手毒,她不仅残害忠良,还残害亲生骨肉。她为高宗生四子,长子李弘用药酒毒死,高宗后立李贤为太子,高宗驾崩,李贤本应继位,武则天派人将李贤掀下悬崖,后被神人打救。则天初进宫时不生育,接姐姐进宫,前两子系姐所生,又怕姐姐走漏风声,连亲姐用药酒毒死,人言武则天聪明伶俐,比男人强。但她心狠手辣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传说武曌登基后,为防止再出女能人,怕夺取她的皇位,派上官婉儿在全国各地其名察访民情,实为侦探百姓对她的反应。据传说,上官婉儿带领女皇心腹服侍一班人,来到江南,来到湘西一带。一是索取湘西珍贵的灵芝草、天麻、麝香、茶叶等药材;二是因湘西溪州一带人杰地灵,特别是妇人心灵手巧,聪明赛过男人,当时湘西一带大多数富人家都是妇人主持家务,掌管家政。婉儿回到京城,将湘西溪州妇女聪明一事汇报给女皇,则天听了暗暗地嘱咐婉儿,在京城找几个著名的阴阳先生,商议抑制妇人心灵的办法,阴阳先生说:“将妇人腰下的裙改为从颈下围至腰下的长裙,白色改蓝色即可。”婉儿再次来到湘西一带,按照武武则天旨意办理。从此,湘西及全国妇人穿上长围裙。武则天害怕湘西溪州妇人找她麻烦,临终时,嘱咐亲人她死后墓前要立无字碑。

围裙,从武则天时代,全国广泛兴起,分为两种,一种是围在腰下的短围裙;二种是从颈下至腰下的长裙。裙字的故事源于(裙带官),因妻妾关系而得的官职。蔡卞一遇国事,总是听取妇人的意见,然后再去实施。后来蔡卞升为右丞相,请亲戚朋友来家中赴宴庆贺。席间一戏子便说:“蔡相今日的荣升应归功于夫人裙带。”后裙带官逐渐带有讥讽意,指借靠妾女、姐妹的关系获得官职。

其实,尽管历代封建王朝的抑制中国妇女心灵,但中国妇女仍然人才辈出。如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为国立下汗马功劳。孟丽君女扮男装,考上头名状元,当上丞相,因为太后治病有功,又升为兵部侍郎,之后在太后的帮助下与皇甫少华终成眷属,成为天下奇女,天下奇才,永世流芳,谁个男儿能与她们相比呢?

然而,在中国封建帝制、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造成男女不平等,有的男人虐待妇女,社会上轻视妇女。加上旧世主们为保住自己的皇位,大肆欺压贫民百姓,欺压妇女,致使妇女的聪明才智长期埋没。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石敬瑭勾结契丹夺得皇位,为巩固皇位,支援湖南马希范,征讨湘西蛮王彭士愁。彭士愁在聪明伶俐的妇人李秀英的支持下,消灭了吴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自置自治的先例。因边界汉蛮不和发生了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战后立铜柱为界,南北各置。

宋淳化、至道年(公元990—997年),从赵太宗匡义起,到北宗神宗赵顼熙宁年(公元1068—1078年)几次朝延又派兵征讨湘西,因溪州土、苗兵强悍,凭借地利之条件,每次都是盟约而返,朝廷兵未占到多大便利。征讨不成,唯恐溪州出能人,唯恐溪州出女能人。一方面请阴阳先生查看湘西龙脉,连续三年挖断湘西龙脉一百多处,仅老司城万马归朝中就控断几十处。还采取一条不为人知的手段,就是将妇人胸前的围裙,由蓝色改为黑色,裙上绣上七彩各式花草,致使湘西妇人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抑制。

传说归传说,故事总归故事。湘西的山脉挖断了,但湘西人才仍历代不断,妇女的心灵没有被束缚。如近代的沈从文、李烛尘、黄永玉、贺龙、何慧婉、田心桃、杨霞等,他(她)们都是湘西土家、苗、汉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典型代表。

(一)感泉雅意温和酿的来历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自尧帝时代,就有大舜耕田感苍天、汉文帝亲尝汤药、董永卖身葬父、唐氏女婆媳奉乳、王祥为母卧冰求鱼、孟宗哭竹生冬笋、黄庭贵亲涤辫器报亲恩等为二十四孝之内。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老司城更有魏国梁葬父求水哭干泉。这些历代孝子成为后人文明处世学习的楷模和美谈。

传说在几百年以前,老司城东门住有一寨姓魏的人家,共有三十多户,一百多人口,其中一户叫魏国梁的,全家六口人,上无瓦片,下无立足之地。父亲五十岁生国梁,间隔十年后又生了三个弟弟,母亲是青光瞎,故全家六口人就靠国梁一人卖身度日,家道十分贫寒,住的两间茅草屋用山竹编成,千根竹子作屋架,丝茅草当瓦盖房,屋基是魏姓旁属可怜借用的。后人说,魏国梁家是千根柱头下地,百万瓦片盖屋,风扫地,月点灯的一无所有家庭。

在这样贫寒的家庭环境里,魏国梁先是从公婆在世时孝顺开始,直到孝敬父母,他在外地做工,把得到最好吃的东西给父母吃;把千方百计买到的暖衣让父母穿;父母病了,他煎汤熬药喂吃、喂水、喂饭。夏日炎炎,他给父母摇风打扇,数九寒冬,他给父母拾柴生火;母亲走路困难,他搀扶或背着。国粱一年、一月、一日、连半个时辰都很少休息,更无时间考虑个人的终身大事,三十八岁还未娶妻,父亲已有八十八岁了,街坊邻居有人问及魏国梁:“你为何如此孝敬爹娘?”他答道:“孟宗哭娘生冬笋,王祥为母卧寒冰,我不如他们。”传说孟宗的娘在冬季里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生命危在旦夕,孟宗问娘想吃什么,母亲在昏迷中念了一声:“笋子”,这孟宗随即跪到门前竹园里痛哭一场,哭声格外悲痛,催人泪下,就在哭得最悲痛之时,在他面前干燥的落叶中伸出一根竹笋来,孟宗欣喜若狂地将笋子拔出拿回家炒了菜,喂给母亲吃了,母亲当即苏醒过来,病就好了,孟宗成了后人学习的典范之一。后人诗云:

泪滴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传说王祥之母在冬天卧床不起,气息奄奄,母亲很想吃鱼,王祥就下到河里去捉鱼。哪知在寒冷的冬天,河水全部结冰,用石头也打不破,于是王祥用身体卧于冰上,人的热流慢慢将冰块溶化,从冰缝里跳出一条鱼来,王祥将鱼拿回家给母亲煮吃,一时间母亲病好了。王祥成为中华二十四孝之一的大孝子,流传至今。后人诗云:

母亲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

“家贫出孝子,国难见忠臣。”魏国梁长大成人后,立志要学习前世古人的美德,孝敬父母,将其三个弟弟拖大成人,在他的一生中心愿就是:“上周父母,下为三个弟弟娶媳团圆,他付出了人生在世最大的代价。传说他葬父后,将母亲奉养至百年归终,将其三个弟弟中的两个娶妻成家,一个弟弟因身患重病至残未成家。魏国梁了却了生前的心愿。

魏国梁进入四十九岁的第一天,父亲已是九十八岁,父不幸离世,这时正是他一生最艰难之际,天空降下这无情箭,逼得他只有一条路可走:“卖身葬父”。他身穿孝服,头系草标,跪在司城大街上,叫道:“卖身不卖年月长,三年期满转回乡。”传说被溪州姓张的大富人家收买,卖得十两纹银,一匹白布,并立了卖身契。回家后用五两纹银葬父,另外五两纹银留着给母亲和弟弟生活。葬父后即去张家做三年长工。

父亲死时,正是夏日炎炎,久晴无雨之时,气候热得逼人,因他家贫寒,葬父这天,老司城有一百多人都是在自己家吃饭去安葬国梁父亲,可是葬地在太平山山顶,小地名叫龙波坪的地方,太平山坡度很陡,又是羊肠小道,荆刺丛生,有几处还是悬崖峭壁,抬丧人需三班,每班八人,皆二十四人,拉纤绳人需七十人,扶棺人需十多个,共计需一百多人的安葬队伍。从城东门至葬地处有十二华里。这天安葬的人们个个齐心合力,卯时出柩,辰时出发,直到未时才抬到太平山一处干泉边,相距葬地还有一华里,安葬人们头顶烈日,汗流遍身,口渴无比,硬是无法往前走了,按土家人的习惯,灵枢要一气抬到葬地,途中不能休息,棺木不能落地,只能换班,可是这天天气格外酷热,山路陡峭难行,国梁叫帮忙人等破例就地休息,他看到路旁有一口干枯的泉井,就双膝跪地痛哭不已,泪水似雨点般的往下落,落入干泉之中,他哭诉的是卖身孝顺公婆和养活一家六口,卖身葬父的苦情,他一把鼻涕一把泪水,感动了一百多安葬帮忙人等,个个跪地同时放声痛哭起来……此时此刻,太平山在痛哭,灵溪河水在呜咽,突然,哗啦一声响,从干泉石缝内流出一股清澈的水来。又见此安葬的人们哭声即停,欢呼跳跃,争先恐后地列队到泉边喝水……

这正是:夏日炎炎可畏天,孝子跪拜求甘泉,感泉雅意温和酿,子孝孙贤魏国梁。

安葬的人们得到水喝,很快将灵柩抬到目的地安葬,当人们返回干泉边时,泉水仍然潺潺流着,后来人们将这水井取名为:“孝感泉”,从此,孝感泉水长年不息,明代文人唐伯虎到司城所题的:“雅草甘泉”(感泉)和清代雍正年间一位告老返乡的兵部尚书来到司城,撰写了司城“十八景诗”,其中一句则是“感泉雅意温和酿”,就来源于此地的“孝感泉”。这孝感泉一词和孝感泉水井家喻户晓,老少皆知。魏国梁卖身葬父,跪拜求干泉,很快传遍司城内外,传遍溪州上下,传遍三湘四水、大江南北,成为历代中华二十四孝之一的大孝子,此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