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太和殿侍郎言惊,国君许二胖成擒
几日后,这场决定燕国旧臣命运的朝会如期进行。
“上~~朝~~~”
随着站在太和殿前的宦官一声唱和,
早已列于台阶下方的朝臣分为文武两班,依次进入了大殿之中。
殿前高台龙椅之上,
一个年轻人正襟危坐,
一身黄袍衬得其气质非常!
原地站毕,
朝臣随后朝向前方的天子跪了下来,
他们口中高呼万岁!
等到行礼毕,
站在皇帝身旁的贴身宦官代其宣谕,“平身!”
随后朝臣便都站了起来,
那位宦官打开原本手中握着的圣旨,念了起来,
“朕自即位以来,夙兴夜寐,数有忧思,
以北燕之地不习王化,常怀叵测之心。
吾边地之民忠良淳善,然数遭其害!
致无耕无食者不知凡几,别鹤离鸾之人充斥其途。
朕遣使燕地,欲解两国纷争,
然其君不识大势,窃以燕弹丸之地可当天朝百万之军!
朕上承天意,下体民心,着大将军将兵十五万,统兵伐燕!
幸赖上天垂佑,将士用命,
用时凡月余,击破伪朝之都,尽收其地!”
。。。。。。
前面长长一段皆是关于兴元出兵理由以及取得大胜的内容,
无非就是说燕国君臣无道,百姓民不聊生如何如何,
最后,便说到了如何处置燕国之臣。
等到圣旨宣读完毕,
皇座之上的年轻人开口了,“今日朝会主题前几日便已下旨言明,想来各位心中皆有腹稿”
“不知哪位爱卿先来开个头?”
李琳悄悄朝四周望了一眼,
他发现不少大臣闻言都低下了头,
【这情形。。。有点眼熟啊。。。】
这不跟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提问说要叫学生回答时一模一样的吗??
只要老师这么一问,立马课堂上大部分人都低着头,不敢和老师对视,生怕叫自己起来回答问题。。。
【都这么大人了,还怕课堂回答问题?!】
李琳表示有些无语了,
他见无人回答,便直接从队中站了出来!
现在,他必须要第一个陈明自己的看法,不然,一旦有地位更高的大臣说了和自己差不多的话,
那自己再说就有些变味了——
就不再是虽然收了钱财但始终有底线的这么个形象了,而是趋炎附势之辈!
“陈侍郎有何见解?”,刘麟看着站在殿中的李琳,带着些莫名的神色开口问道。
“陛下!臣认为,对于北燕降臣不可一概而论”
“其中有志虑忠纯之辈,亦不乏作奸犯科之徒!”
“若视之如一体,则良善之人与奸邪之辈相杂,如滨海之珠混于鱼目之中!”
好一个‘滨海之珠混于鱼目之中’!
站在一旁的刘侍郎忍不住看了眼站在殿中侃侃而谈的李琳,心中还有些好奇——以前也没见自己这个好友说话是这个调调啊?
皇位上的刘麟听着李琳的话语也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
“臣以为,拔擢良臣,贬抑奸佞,可慰燕地之民愤,亦可使天下之人知我选拔良才之心!”
“如此,天下有识之士纷沓而至,我兴元何愁大业不成?”
“天下之材均入此彀中,
吾为王亦可,为霸亦可!”
“好一个为王亦可,为霸亦可!”,龙椅上的刘麟忍不住站了起来!
看着激动出声的少年天子,李琳知道自己这话说对了,
他忍不住心中嘀咕——
【越是像刘麟这种有大抱负的少年君主,就越喜欢听这些】
【称王称霸永远都是他们心中最渴望的!】
“陈侍郎,你可具体说说如何从燕国降臣中拔擢良臣,贬抑奸佞”,刘麟仍然站着,他看着李琳等着听听他的主张,
李琳再次行了一礼,
“降臣之中,如原燕国常州参将陈璞,原婺州刺史吴云,原云关守将王定,此三子皆志虑忠纯之辈!为将则守土有功,为一方父母官则使治下平民交口称赞”
“唯我朝天兵将至,其不忍麾下士卒、治下百姓陷于无谓之兵争,因此献印而降。如此既不负旧主之恩,亦无愧于民心所愿。故臣认为,应颁旨嘉奖此三人”
“而”,说着,李琳突然顿了一下,因为接下来才是重点!
“而如北燕原大将军及国相等,
贪墨成性,于国无寸功;
欺压良善,于民无寸心;
欺君弑主,于君无寸忠!
如此不忠不义之辈,
岂能入我兴元朝堂?
岂能忝居神都之地?
请陛下诛此二人,以告天下!”
“如此,燕地民愤可平,亦可震慑天下奸佞之徒!”
随着李琳最后一声落下,朝堂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
站在台上的刘麟也面色沉静,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君臣之间就这样站着,谁也没有说话。
【这。。。什么情况】
李琳心中有些打鼓起来了,
【难道,说错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