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四大名捕:少年无情正传> 回15 一车的死人不是诗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回15 一车的死人不是诗人(1 / 2)

 回15一车的死人不是诗人

回15一车的死人不是诗人鲁跑心中确实有点慌,但表现非常稳。

慌的是因为这两人明明说的好好的,好像一切已摆平了,好言好语了,甚至明显已放弃追查这部车了,但才片瞬间,两人已夹击猱身上车,他如果出手对付那彪形大汉,那病汉只要一出招,他恐怕就存活不了!要是他下手拦截那病恹恹的老人,那巨汉一出击,只怕这部车就得添一具死尸!

就那么一犹豫,那两人就窜入车内了。

一切已来不及了。

那大汉的战斗实力,他是心知肚明的,可是他更顾忌的是那病汉:

那就是在武林中一直对此人的战斗力不能下论定的:

花甲大佬李老味!

但他的表现很定。

因为非定不可。

敌人已攻进来了。

幸好他坚持留在车内,送孟丁埋尸行动一程,尽管他已身陷险境,但他依然有所恃,而且,总比让孟丁一人应对的好。

看来,孟丁已给朱财猫分了心。

是以他听到孟丁哥的问询,他也不即时示警,因为没有好处。

他其实已用暗语通知了孟丁,就不晓得这一向疏忽鲁莽的孟丁哥有没有注意,有没有听懂。

可是,无论环境再恶劣,他都得要面对。

——剑剑姑娘的任命,不管生死,都得要完成。

所以,他表现得越定,就可以越能慑住入侵的敌手。

而今,花甲大佬在右角,彪形大汉在左隅,两人的眼睛都瞪大了:

因为他们看见死人。

一车的死人!

?世上有两种人,特别让人难以理解:

一种是诗人。

另一种就是死人。

先说死人。

已经死去了的人,永远也无法让活人理解。

活人为了想念有依皈,同时也为了对自己的未来有希望,于是就透过宗教、信仰乃至怪力乱神之道,表达出对已逝者的英灵有接触,有联系,还有寄望与余情。

但这一切都是虚无飘渺的事。

所以,有些人特别喜欢看传记、传奇、回忆录等等,因为这可以提供对那个人一些信实或揣想的幻想与乐趣。

可惜,历史其实只是每一个人对过去发生的人和事的一些看法,每一部历史,其实都是个人的看法,每一个作者的外传。

没有绝对的信史,而且,由于人人眼光、想法、视野不一样,也不必要有一部绝对的史实。

人死了,就成为一部不可解的谜。

顶多,对于叱诧风云、流芳百世、英雄豪杰、遗臭万年的人,让人通过他的传闻和作品特别让人引发联想的玄思。

另一类让人难以了解的人,就是诗人。

这一类人比较特别,首先他们是活人,其次他们常常声明自己最不希望别人了解他,而且常以别人不能了解他们为他们傲慢自恃的理据,他们甚至以落落寡合是来自他们的曲高和寡而偶尔自卑或太过自负,其实,别相信他们,他们在深邃的心坎里,反而是最寂寞、最需要别人了解、同情,甚至是赞扬、崇拜他们的。

不过,他们是在活着的人群里,特别爱以不与活人接触或不需要人了解为荣的。

如果他们活在现代,不管他们是以画笔、映象还是雕塑、歌曲完成写诗的事业,他们甚至宣称不需要粉丝、不需要读者、不需要美女(或帅哥),虽然,再怎么说,也不能掩饰,他们口里的不需切就是他们心里的最迫切。

不要紧,人生总是在弔诡的。

只有死人是彻底不会与人冲突了,除非他化为厉鬼。

诗人呢?

诗人总是跟现实生活斗争,斗争来自矛盾,有矛盾才有诗。

这样说来,诗人跟死人有一点还是极为相似的,就是孤独。

只不过,一种是失去生命的孤独,一种是内心的孤独。

其实英雄也一样。

英雄也是孤独的。

真正的英雄,自悲剧产生,在他们孤军作战的时候,不给当世法则认同他们的奋斗之时,于焉英雄就产生了,侠客亦然。

侠乃自不平中诞生,出自于民间,为公平而战。

他们的义烈行为,就成了史诗。

同时,他们付出的代价,往往成了死尸。

在这关节上:诗人、死人、英雄、侠士似乎是互通的。

以上都是温书者言。

弔诡的是:有人看这类作品,十分讨厌说书人跳出来自说自话,啰哩叭嗦;但好玩的是,有些人特爱看这类小说、传奇,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就是冲着爱看这种触类旁通、夫子自道的夹议夹叙。

就像有人读史记,专看太史公曰,有些人看通鉴,就爱读臣司马光说。

有的人看红楼、三国、水浒,作者啥也不说,内容情节,已经交代了一切,包括了他们的态度。

您呢?

您会选取哪一样?

至于温说书人态度呢?

就是:喜欢旁白评议的,欢迎随喜。

不爱这一套的,则请包涵。

说书人依然故我,说他的故事去。

?所以会旁述及此,那是因为:李老味和王飞红已抢入了马车,看到车上的是死人。

三个死去的男人。

这三个男人的尸体,像李老味这种人只要瞥上一眼,马上就能辨认到:

这不是普通人。

他们的拳眼裹着厚茧,太阳穴高高突起,肌肉贲张,而且腰马扎实,活着的时候,只怕砍上三五刀要害处也要不了这种汉子的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