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贞观大闲人> 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2 / 2)

又走了小半个时辰后,李素忽然勒马停下,身后的部曲随从们纷纷下马。

李泰骑在马上没动,缓缓环视一圈后,冷冷道:“不是说出城会猎吗?此处是何地?”

李素笑道:“骑了两个时辰的马,殿下何不下马休息片刻?这里名叫贤陇村,与太平村相距数十里,村外有一片山林,稍停咱们可在那里狩猎。”

李泰只好下马,四下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无可否认,这个村庄很贫瘠,放眼四周全是低矮的土砖房,村庄农户不多,大抵只有百来户,老人妇孺和孩子比较多,反倒是青壮年特别少,老人们佝偻着腰,布满沧桑的脸上带着几许麻木,孩子们衣不蔽体,很多孩子光着半边屁股,蹲在长满荒草的土地上,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地打量着李素一行人。

贫苦低迷的气息,充斥在这个村庄的空气里,李泰打量过后,眉头紧紧皱起。

他不喜欢这里,感觉很压抑,人世间的贫苦似乎全部聚集在这里,村里每个人的脸上都能发现一种苟延残喘的气质,活得很艰难,但不得不拼命的活着。

李泰是所有皇子里读圣贤书最多的人,说善良倒也谈不上,不过好歹也算是一丝天良未泯,见这个村庄贫瘠艰困的情景,李泰肥肥的脸上露出一丝恻隐之色。

“此地离长安城不过百里,为何竟如此贫瘠?泾阳县令在做什么?治下子民的日子过得如此艰难,为何他不闻不问?”李泰语含怒气。

李素怜悯地看了村民们一眼,叹道:“并非泾阳县令失职,而是实在无计可施,除了每年拨粮赈济,他也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殿下仔细看看,这个村庄与别处有何不同?或者说,殿下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

李泰仔细扫视了一圈,眼中渐渐露出疑惑之色:“看出来了,村里为何不见青壮?全是老人妇孺和孩子,青壮呢?”

李素叹道:“村里的青壮……有的战死了,有的传染了瘟疫病死了,还有的被征去徭役,三五年不可回,所以,这个村庄才会变成这副样子。”

李泰睁大了眼睛:“战死?村里究竟有多少人当了府兵?”

“百来人吧,大唐的府兵大多是世袭的,老兵卸甲归田,儿子继续顶上去,殿下难道没发现,村里许多老人有很多残疾吗?他们都是百战归来的老兵,数十年前跟随将军们南征北战,他们很幸运的活下来了,尽管缺胳膊少腿,毕竟还是活下来了,大唐从立国到如今,著名的几场大战里,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这些老人,都是大唐的英雄,英雄老去,后代们继承了他们府兵的身份,继续征战四方……”

李泰动容,叹道:“为国征战,荡平四海,报效家国君上之志可嘉。”

李素含笑看了他一眼,悠悠道:“殿下,你给别人强行加戏,有没有征求他们的同意?”

李泰一愣:“何出此言?”

李素却没回答,朝四周扫视一圈后,李素笑道:“既然在此歇息,不如我领你在庄子里四处走走?”

李泰点点头,眼前看到的这一幕幕,令他忽然对这个村庄产生了好奇,同时,心底深处不由自主冒出一些疑问,这些疑问正在叩击着心中看似坚硬的外壳,心中长久形成的壁垒,似乎慢慢裂开了缝隙。

李素的神情很平淡,领着李泰慢慢走进庄子,在李素的带领下,一行人走得很随意,没有任何目的性。

李泰留心观察着这个村庄的一切,越看越心惊。

“贫瘠”二字似乎已不足以形容这座村庄的破败程度,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字眼来形容的话,似乎“绝望”二字更合适。

老人们神情麻木,似乎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等待并不遥远的死亡,或者说,他们更希望死亡早一日来临,好让他们得到解脱。

妇女们大多是中年,简单的粗布钗裙,一根枯木枝桠将头发随意地挽成髻固定住,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妆容打扮,她们沉默地操持着农活,家里没有了男人,她们默默地扛起了养家的重任,她们已完全代替了男人的角色,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生活对她们来说,似乎是一场炼狱里的修行,从她们的脸上完全看不出对生活的热爱,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沉重的忙碌,肩上永远承受着原本不该由她们承受的重任。

或许,只有孩子们那一张张困苦迷茫的脸上偶尔闪过的天真无邪,才算是这个贫瘠村庄里唯一的一抹阳光。

李素一行人边走边看,李泰的神情越来越沉重,最后终于停下了脚步,忍不住道:“难道当地官府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李素沉重地一叹,道:“以前官府除了赈济粮食,基本没什么可做了,去年东征前,东阳公主特意去了一趟雍州刺史府,向刺史提议将这个村庄迁移出去,老人妇孺和孩子全部迁往相对富足的村庄,与他们混居一处,鼓励妇女们再嫁,老人们则由村里的青壮们轮流照顾,如此,勉强算是为他们找了一条活路吧。”

李泰喃喃叹道:“怎么会这样?大唐竟还有如此凄惨贫苦的百姓,而且他们离国都长安仅仅百里地,大唐……不该有这么惨的百姓啊,这些年父皇和朝臣们不都说大唐已是盛世么?”

李素摇头道:“不过是粉饰太平之辞而已,如今的大唐,离真正的盛世还有不小的距离,大部分的百姓仍是贫苦的,他们仍在为温饱而发愁,可惜,眼前的这些人,朝堂里的诸公却看不见。”

李泰望向他:“你是如何发现的?”

“我也是偶然才发现这个地方,去年与东阳公主外出踏青,东阳说想重新看看当年被叛将阿史那结社率劫持的那个破败的道观,因为那是我救了她的地方,于是无意中路过这个村庄……”

说着李素苦笑道:“说到底,我也是‘朝堂诸公’之一,只顾自己安享富贵太平,却没想过我的富贵日子之外,还有这么多的百姓仍在为生存而挣扎,若非我和东阳无意中发现,恐怕这个地方仍是不为人知的人间地狱,这是我的过错。”

李泰目光闪动:“所以,你今日所说的‘会猎’,真正的目的是要我来看看这些贫苦的百姓?”

李素摇头,道:“现在,我可以回答你刚才提的那个问题了,殿下,你刚才说村里战死的那些青壮们‘报效家国君上之志可嘉’,这话我不敢苟同,他们都是普通的百姓,若说报国之心,或许有一点点,但他们更在乎的,是活下去,以及如何让自己和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这些战死的或活着的人,他们大多没读过书,并不懂得圣贤说的那些大义气节,战死也好,苟延残喘也好,其实目的只是为了活下去……”

“生于斯世,能活下去已经很不容易了,谈什么‘志气’‘大义’?全是胡扯罢了,只有真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才谈得上报效家国的志向,参加府兵是因为朝廷征召,战死沙场是因为军令如山,忧国忧民这种事,大概只有我们这些不事生产的闲人才会考虑。”

李泰若有所思,许久之后,道:“你今日带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些道理?”

李素淡淡道:“我只是想让殿下亲眼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真正尝尽这七种苦的人,是他们,而不是你,他们尝尽了人生的苦,却仍不得不活下去,就算做不到活得更好,至少也要勉强维持这种吃不饱又饿不死的现状……”

“殿下,你所经历的,不过是‘求不得’,无非是争不到太子而已,你便在府中自甘堕落,邀醉嗑药,好像天塌下来了一般,跟眼前这些人比一比,你受的苦算得什么?”

李泰沉默片刻,道:“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天家贵胄,生来便应高他们一等……”

李素冷笑:“这话听得让我真想抽你,你一没有为大唐征服过一寸土地,二没有为百姓谋得一丝福祉,你凭什么就比别人高一等?就连你父皇都说过‘水亦载舟,水亦覆舟’,他对天下子民的态度是敬畏且谦逊的。而你,从出生到现在,不生产不种田,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反而要穷苦百姓的赋税来养活你,你把自己活成了一只吸取民脂民膏的蛀虫,然后你告诉我你生来比别人高一等?肉多了,脸皮也厚得理所当然了?”

李泰的脸顿时涨红了,李素的这番话可谓词锋犀利,毫不留情,而且,李泰完全无法反驳。

李素盯着眼前这张肥脸,缓缓道:“殿下,我出身便是农户,当初我的境况比这些百姓们好不到哪里去,十年过去,我已是大唐权贵,可我一日不敢忘本,你是天家贵胄,天生高贵,且熟读圣贤书,那么我告诉你,真正有着良好教养的贵胄,绝不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就算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也不会说出来,这一点,你做得很差,这也是当初我决定辅佐晋王,而不愿辅佐你的原因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