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帝阙春> 0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57(1 / 2)

 次日段贵妃设宴,谢珩果然没去仪秋宫。别说仪秋宫,这日散朝之后,他连麟德殿都没去,招呼刑部一位员外郎随行,调了东宫百名司御率,直奔铜石岭。

徐公望得知他的去处,脸色甚为难看。

然而谢珩要去,他也难以阻拦,况有东宫司御率随从,更不敢叫月神教的人生事。徐坚的案子还在审,罪证越攒越多,端拱帝却不肯给个痛快,悬而未决,令他夹在其中,十分被动。如今谢珩要动铜石岭的私矿,徐公望谨慎斟酌后,给洛州守将去了封信。

朝堂上紧锣密鼓,堆云积雨,永平街上一隅安好。

伽罗在那宅中住到九月底,总算见到了那位易铭的真容。

二十岁出头的男子,五官端正,长相颇好,只是整日南北往来,晒得皮肤如同秋日小麦。兴许是经商的习惯使然,他待人颇为热情,见面三分笑,说话做事皆圆滑周全,另外七分,则穿插在闲谈话语里,不过几句话过去,便能叫人生出亲近之感。

因为戎楼的关系,易铭对谭氏和伽罗格外照拂,回京当日便设了小宴款待。

随后详细商议了去西胡的事,约定十月初二启程,先去洛州的商铺。因要召集人手,顺道安排铺子里的琐事,暂在洛州住上半月,而后启程向西,避过谢珩防范严密的西北一带,却从锦州择道而行,去向西胡。

对于这般安排,伽罗和谭氏都没有异议。

因渐渐入冬,谭氏专门列了路上起居用物的单子,采买齐备。

待十月初二时,祖孙二人和岚姑乘着易铭备下的车马,混在一队满载丝绸的商队里,绕过重重街市,驶向西边专供货物进出的开远门。

因路途遥远,易铭准备的车颇宽裕,除了货物和随行的商队,谭氏和岚姑乘了一辆方便照看,伽罗则单独一辆,内里铺设厚软的毯子,厢壁旁的抽屉里摆着各色干果糕点,可在途中磨牙打发时间。易铭甚至还在车里备了几卷书,亦有九连环等解闷之物。

开远门外排着长队,都是往来各地的商旅。

伽罗坐在车中,听着外头的热闹喧嚷,闭目养神。

队伍缓缓前行,马车终至城门。

谢珩最初布下的城门搜查在近半月毫无所获之后,早已松懈。易铭又是经商老手,早在开这家皮毛店之前,易家在京城就有旁的生意,寻常货物走西边的开远门,长年往来之下,跟门口盘查的卫兵早已惯熟。

管事的过去送个烟袋子,如常寒暄,城门的老兵随便点了两个年轻人,将每车的丝绸货物大略翻了翻,按着管事报的货物数量登记过后,当即放行——随货物而出的女眷车马,当然不曾搜查。

青石铺就的路上有数道深浅宽窄各异的车辙,马车沿着车辙微晃而出,咯吱轻响。

伽罗缓缓睁开眼,不自觉的长舒了口气。

回身掀起车帘一角,巍峨庄重的城楼下,依旧是簇拥着的南北商人。

初冬冷冽的风吹过,道旁垂杨枯叶渐凋,木叶萧萧。

春来,冬去,一晃大半年的时光,回忆起来,如在梦中。

谢珩,后会无期,善自珍重。

伽罗落下车帘,靠着软枕,闭上眼睛。

*

昭文殿中,谢珩阅罢文书,眼皮微微跳了跳。

最近他的眼皮经常跳,比从前频繁许多。

时气已经很冷了,窗外那丛绿竹墨色深浓,昨晚经了霜,枝叶耷拉。推窗望外,寒气扑面而来,无孔不入。他迎窗站了许久,任由冷风浸透全身,终至思绪无比清晰。

北凉、洛州、锦州……鹰佐、徐公望、太上皇、月神教……

许多事慢慢串成一条线,在他脑海织作推断、谋划。

让他在风云暗涌的朝堂,看到了一条日益明晰的路。

铜石岭的事查得很快,禁军扑过去,不过数日,就找到了开采私矿的隐秘通道。纵然那里的人手都已撤去,但徐公望仗着权势欺上瞒下,暗里采矿数年,留下的痕迹却不少。且各处铜铁矿都是朝廷在管,私自开采、售卖必会留下端倪,顺蔓摸瓜,明察暗访,不过十数日,就揪出了两名幕后官员,重处入狱。

也是在这些时日,洛州忽然传来急报,说有流窜的匪类闹事,围攻县衙重伤县令,官兵难以镇压。

端拱帝自知其意,接到奏报没几天,便命刑部结了徐坚的案子——

事涉通敌,徐坚死罪难逃,判了斩监候。只是从开春至今,诸事繁杂,入冬后年关将近,端拱帝以不宜专开刑场斩杀犯人为由,留待明年春天一道处决。因徐坚毕竟曾事君有功,端拱帝宽大为怀,刑部特地开了唯有皇亲国戚能用的刑房,单独关押,一应起居饮食,都不算太差。

徐公望这些日子颇安分,也叫谢珩终于得空,去安排另一件筹谋已久的事。

手边是杜鸿嘉递来的消息,一封一封,都被谢珩装入扣着铜锁的盒中,藏在书架上的暗格。自伽罗离开,杜鸿嘉似也颇消沉了两日,得知谢珩有意平定洛州之患,主动请缨,前往洛州探查消息。

一个月过去,如今该查的消息、该埋的暗线,杜鸿嘉都已按吩咐筹备完毕。

谢珩立在案前,展开洛州舆图,将上头近二十处折冲府的位置标明,又选了其中一处,钻研其山势地理。

洛州刺史是姜瞻的女婿李凤麟,那位早已投诚,棘手的是都督宋敬玄。

宋敬玄也算是永安帝的大舅子,一母所生的妹妹凭着诞下皇子的功劳位居贵妃之位,加之天生丽质,极得圣心。宋敬玄也是凭了这层关系,从一位没落伯府的纨绔子弟扶摇而上,位居都督之职,手握洛州、灵州、宿州的军权,其中以洛州占地最广,设有折冲府二十余处,余下的灵州、宿州则只有十余处。

理所当然的,宋敬玄的都督府便设在了洛州。

早在永安帝未被北凉捉走时,宋敬玄便凭着皇亲国戚的身份,是京城一霸,在洛州一带,更是说一不二,连同三州刺史,也都不放在他眼中。后来永安帝出征,带走了驻守京畿的左武卫大将军,却将宋敬玄留下,以做后应。端拱帝趁机使诈,令埋伏多年的旧臣赵英夺得京畿兵权,而后借了禁军中棋子之力,在极凶险的情势下迅速回京,入主皇宫。

除却姜瞻在朝堂文官中的力保,那位手握京畿兵权的赵英将军算是端拱帝最大的筹码。

端拱帝即位之初便封了赵英侯位,予以重赏,将原先守将的家财尽数赏给赵英,并选其庶女入宫,算是额外加恩。但也仅此而已,对于手握军权的武将,端拱帝多少会有戒心,不至于如姜家那般抬举提拔、赏识重用。

赵英也识时务,多年埋伏算是报答端拱帝的当年救命知遇之恩,得了侯位,便安分守着京畿,寸步不挪——倘若尚未收服的禁军哗变,生出事端,京畿守军便是端拱帝最牢靠的倚仗,绝不可轻动。

而洛州这位都督宋敬玄,也是看准了这情势,依旧作威作福,公然抗旨。

这回所谓的匪类闹事,也不过是他随手安排,如同寻衅,也是威胁。

洛州二十余处折冲府,大半都是宋敬玄这些年提拔的亲信,仗着皇权式微,几乎自成天下,前次徐公望阻挠新政的推行,也是这三州闹得最厉害,着实让谢珩父子头疼了一阵。这回他帮着徐公望,显然也是铁了心要保住徐家,以期太上皇能归来。

谢珩眉目沉肃,手中黑白棋子挨个落下,整个洛州,触目几乎都是黑棋。

而他所选中的那一处,孤零零的白棋为黑子所困,甚是凶险。

山川、地理、兵力、人心……

谢珩挨个琢磨,从晌午时分做到天黑,直至天光昏暗,才收了棋子,命人掌灯。

白日里压下的政务,一件件都报了进来,最先进来的自然是太子詹事韩荀。

谢珩在他跟前,也不拘礼,命人摆了饭,边吃边谈,一个时辰后才放韩荀出去。而后便是战青,东宫十卫虽是韩荀总掌,却因战青身份特殊,大半消息都按着谢珩的吩咐报到了战青这里。

将要事逐一说完,外头月圆中天,洒了满院清辉。

又是月中,离伽罗离开,不知不觉竟已是一月时光。从最初的盛怒、失落,到明白她的顾虑、誓要掘地三尺,再到一日一日的杳无音信,谢珩的心里越来越沉,亦越来越焦躁。

冬日夜长,数次从梦里惊醒,手边却空无一人。每常疲累回宫,信步走至南熏殿外,才想起她早已离去,不像从前触手可及。那座原本繁花盛开的南熏殿中,如今唯有阿白独居,空荡冷清。别苑里的炙热亲吻,隐秘的情.潮翻滚,仿佛都是梦中,清晰却又遥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