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清朝经济适用男> 第八章 江宁手帕巷的粟娘(七夕加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江宁手帕巷的粟娘(七夕加更)(1 / 2)

 “陈大哥,皇上这马不停蹄的,是去哪?”齐粟娘提着两个小包裹走在秦淮河边的人流中,深深吸了一口湿润的空气,满脸笑容地问道。

陈演右手抱着沉重的泥模,左手抱着装水形图的藤匣子,亦是笑道:“皇上的事儿多着呢,除了河工外,还要祭大禹、见名儒,沿江巡视扬州、苏州、杭州等地。不到五月间,怕是不能从江宁返驾京城。”

齐粟娘想了想,道:“方才大阿哥奉着的,皇上亲自接上船的便是皇太后?看着和皇上长得不大像。”

陈演微微一笑,轻声道:“皇上生母早已逝世。”

齐粟娘一愣,微微点头:“皇上对太后很孝顺。”又想了想,“太后也很疼皇上。”陈演哈哈大笑,把右手的泥模夹到了左臂下,伸手提过齐粟娘左手上的包裹,带着她大步向小院而去。

陈演因着这一月有些劳累,康熙又归期尚早,在小院中休养了五日,方准备动身去高邮。齐粟娘本是想回去拜祭陈娘子,却想到康熙必不喜他俩人同止同宿,难免有碍陈演的前程,决定安分守在江宁小院里。见得陈演要出发,便替他打理行李盘缠。

陈演算学极好,又有秀才功名,在高邮也是有名的士子。当初来了江宁便一边备考,一边由梅文鼎引介,在河道官衙里制水形图,或是在富户官宦家任西席,倒也有些进项,不时托人转给陈娘子。今次康熙见他家贫,赐了些财物,几位大阿哥与张鹏翮也有馈赠,一起算下来,竟有五百两之数。

陈演早在船上时,便把银两一并全交予齐粟娘打理。齐粟娘心中细算,其时米价为一两白银一石,一石约是六十公斤。陈演已授九品河道主薄,年俸不过是三十三两白银和三十三斗米,这五百两白银抵得上十五年的“工资”,果真是贵人身上拨根毛,比她和陈演的腰都粗。

齐粟娘来这世上便是穷命,头回见得如此多的财物,不敢多用一分。她细细盘算了,江宁与扬州府高邮州俱是江苏省内,路途不远,取了八十两给陈演,一则作为路上盘缠,二则陈娘子的坟多是要修整一二,三则陈、齐两家的老屋、田地也不能废了,其实五十两也尽够了,只是人在外头,钱就是胆,不能短了。

她又上街花五千文钱,买了江宁各种易带不易坏的下茶糕点吃食,北边来的云片糕、枣糕、炒米、栗子、南边的橘饼、圆眼、梅豆、透糖,样样齐全。她自家动手,把吃食分成近百份,用牛皮纸、草绳一份份包好扎紧,作了一个大包袱。让陈演去陈、齐两家的故旧、逃灾时的高邮四姓乡亲门上作个礼。王大鞭家里自然是个双份儿。陈演也不多问,只接了送礼的名单,在怀中放好。

好在不过四五月间,正是不冷不热,宜于出行的日子。陈演在梅文鼎处牵了马,待要上马的时候,齐粟娘又赶着道:“高邮那边麻鸭产的双黄鸭蛋,别处是少见的,你多少记得带上几十斤回来,阿哥们、张大人、先生那里虽不稀罕这个,好歹也是我们应尽的礼。”

陈演微笑着点头。却担忧道:“因来回劳累。不让你去。只是你一人在此——师母死后。先生一直未再娶。却不方便送你到那边去……”

齐粟娘抿嘴笑道:“放心。待你走了。我日日关门闭户。自然不怕。”看着陈演上马而去。便关了院门。没料到方走到房门前。又听得一阵马蹄响折了回来。陈演在门外叫道:“粟娘。粟娘——”

齐粟娘连忙过去开了门。道:“陈大哥。可是忘了什么东西?”

陈演翻身下马。站在门前看了齐粟娘半晌。叹了口气。柔声道:“你个儿高。看着或许也不像十一岁地孩童。若是闷了。白日里到巷子口看看河景也是好地。只是城里总有拐子。看着天晚了。千万不要出门。”

齐粟娘一愣。咬着唇点头应了。陈演伸手替她理了理额发。上马而去。齐粟娘看着陈演远去地背影。不自禁伸手触了触被他理顺地额发。那发上似还带着陈演地手温。她地唇角不禁隐隐泛起笑意。然则古老地铁掌马蹄踏在古老地麻石路上。发出又沉又重地声响。古老小院门檐上地黛瓦随着这声响轻轻颤动着。齐粟娘地微笑便消失在门檐地阴影之中。

齐粟娘平日里还未觉如何。在康熙船上呆了一月。便觉这小院中连空气都是让人轻松自由地。待得陈演一去。虽是有些挂念。却暗喜无人在眼前。她只要不出这院门。这世里学地规矩便可抛置脑后。除了隔几日上街买些瓜菜。她日日睡到日上三竿。把这一年多受地辛苦结实补了一回。没想到果真积劳。好好儿地竟有些头晕目眩。所幸还未成疾。自个儿饿了两顿。躺了两天。便也好些。

齐粟娘待得身子爽快些,便出了门。她不过想着,虽是力气有,肯吃苦,不惧农事,但到底农家辛苦,不是长久之计,年轻时还好,到老了如何是好?陈演眼下虽是好的,但到底不是一世里的人,他如今离了御前,过不多久便要去永定河为官,日子也算是开始安定下来,她也不用替他担心。她若是不在,他那样的人品、官位寻个美貌贤惠的小家碧玉为妻绝不成问题,日后升了品级便是纳上几个妾也是小事。齐粟娘微微叹了口气,江宁既是人物繁华之所,秦淮河边店铺极多,她还得出去看看,为自个儿谋个退路才是。

此时四月半后,秦淮河上的景致渐渐好了,长江上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按上了四面倘亮的凉篷,撑进了城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