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汉末卫公子> 第五百三十七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三十七章(2 / 2)

与其毫无防备的被对方冲破侧翼。不如牺牲部分伤亡,将战场转移到城下!

面对江东军的动作,经验丰富的宿卫们自然知道,那支即将到来的骑兵肯定便是救援兵马了!

所有人如释重负,就是一支肃杀无比的宿卫们都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援军于来了我们的援军卫灌两眼都忍不住湿润流淌了起来,比起那扑面而来的死亡,他此刻浑身的酸痛仿佛立刻烟消云散了一般,仿佛一个小孩子一样。失态的起了激动的喊叫。

“全军听令我河东援军已到!固守城池,将江东军赶出城外”。一声虎啸,宿卫们纷纷拿出武器,如同虎入羊群一般,猛然向着城墙扑将过去。

而相比较起上一刻已经开始涣散的河东兵们,在见到了那滚滚飞扬的扬尘,已经越来越如雷鸣一般的马蹄声,一扫刚才的混乱恐惧,在宿卫们的激励下,纷纷掉转了身形又和那些本来已经占稳跟脚的江东军厮杀在了一起!

江东士兵猝不及防,本来还有人因为惊愕而将目光放到城外,河东军的反扑到来,立刻损伤惨重,却不曾想到,本来好不容易占据的城墙段落,竟然又被河东军逼迫到了边缘!

而陈武的战鼓又很快唤回那些被马骑兵所震慑分心的士兵们,一场血肉的拼搏又再度拉锯开始,,

不过,情势已经开始改变。

当那高高飞扬的马家军大旗展开。一切都是那么的明朗”

陈武想要牺牲部分侧翼来延缓马军冲击力而借此争取其余部队借助城墙防御的打算并没有得逞,的确。如果背靠城池,马不可能再使用上他们西凉军最擅长的枪刺突击,但显然。陈武也恰恰是低估了西凉铁骑的穿刺力是何等的恐怖!

区区千人的韧带,根本挡不住西凉军仿佛无坚不摧的尖峰,当第一名骑士将敌人扎透践踏后,仿佛打开闸门的洪水,一波一波的宣泄出来。将整个江东军,硬生生的扎开了个对穿。

本来凌乱的阵型,中间便形成了一道难堪的空白,缺缺坎坎。

这就是唯有西凉铁骑才会使用的战法,也是只能使用一次的力量。但这股力量的强大母庸置疑,陈武脸色苍白的看着自己的士兵们仿佛稻草一般,被马给推倒收割,而自己一方毫无招架之力!

“西凉马在此!江东贼匪,就擒!”马挺着长枪,跃马而出;环顾了周围那因为一次骇人的冲击已经肝胆俱裂的江东兵们。仿佛虎啸一般,高高昂起头颅,出惊天大喝!

“喔喝数千骑士,同时挺枪。直指天际,符合马的呼喊,同时出气势逼人的叫嚣!

血火肃杀,如同天崩地裂,数年整齐的声音,回荡天际,经久不散。雄伟非常!

所有人惊呆了,江东兵。河东兵。在西凉铁军完成了这样一次血腥的表演后,只是呆呆的着城楼下。被他们一次冲击就碾压成一片血土的空地,听着那杀气凛然,无坚不摧的声音,所有人都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断了那股肃杀的气氛,陈武双眼充满着怒火。挺枪出马,直向马扑去,“马贼子,纳命来!”

“不自量力只见对方军中蓦然杀出一今年轻小将,马眼中闪过一丝讥讽,放开马缰,四蹄如风,毫不示弱的扑了上前。

三合。

本该在未来有更加辉煌的事迹,陈武却再没有资格去享安他人的赞叹。马那网猛无比的长枪穿透了他的肝脏,将他挑在了空中”

长枪落地,这是一次耻辱的征战。

陈武之死,宣示着南顿之战的结束,残余三千江东士兵,全数被俘。

没人能够想到,本来占据了绝对,只要差一点气力,就能够将南顿夺下,将卫灌擒拿,却因为马的杀入,而彻底的扭转结果。

马也不曾想到,原本以为还能多支撑几天的南顿,差点就因为自己一时松懈,而酿成了大祸。倘若,自己再晚来片玄,那岂不是要让他成为整个河东的罪人!

终究,上天的垂怜,并没有生最可怕的事情。当马见到卫灌那疲惫无比的脸,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而相比马的庆幸,卫灌经历过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几度转折,已经让他的神经变得非常脆弱,当亲眼看到了马的表演过后,他终于挡不住心力的煎熬,还没来得及听马说话,便两眼一黑昏阙了过去”

不过,至少,现在安全了。而一个稚嫩的灵魂,在经过了区区半个多月的锤炼,显然在进行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卫宁都不曾料到的”不过,不管怎么说,未来将出现在面前的那个侄子。将不再只是一个依托他羽翼遮风挡雨,只一个唯唯诺诺只知道聆听的小孩子,而是一个经过风霜,生死洗礼的后继者!

南顿下了帷幕,整个救援之战目标已经达成,但是,最后的尾巴。还需要添上一道厚实的笔墨。

只是,这笔墨,在此时此亥,恐怕显得分外艰难了。

太史慈自从马南下后,在将大军向东开进二十里后,骤然转道,直向北面而走,顿时,让在南顿和蔡县之间修算营寨准备防御的凌操和徐盛大惊失色。

显然,太史慈的动作让他们不解。但通过对方的行军方向,竟然是直向许昌!这,便让两人彻底坐立不安了!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这可能是太史慈的调虎离山之计,但是,相比较起太史慈的诡计到底有没有,但他行军的方向却的的确确在凌操和徐盛两人心中吊起了一块大石。

许昌城外,张颌六万兵马对峙,他固然无法将许昌吃下,但孙坚面临这样一支大军也无暇顾及他处。两军正好形成了一种恰当的平衡,也是河东军所乐于看到的平衡牵制,但孙坚军百般无奈,也只能接受这样的平静。

当然,也并不代表孙坚会放弃。事实上,在当初看来,虽然豫南为卫灌所偷袭,但豫南战场的优势始终还是掌握在江东方面的。这个平静如果要打破,而且是有利于自己一方得打破,那么,凌操和徐盛两军的合击,将会给他最大的帮助。

所以,孙坚将大半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凌操的身上,期望他早日将太史慈击败,然后领兵北上救援自己,从而合并一处,将张颌彻底斩落马下。

可是,短短时日过去,不单单孙坚,就是凌操也不曾现事态竟然就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徐盛的兵败。就是这场优势的扭转最直接的表现。

他们现在固然还保持着兵力上的优势,但地利上的劣势将他们的优势不单单是扯平,反而更落下了一段。蔡县是地理要害,卡住河东军没有任何办法绕过这个地方,可是,当徐盛失守的时候,也意味着,河东军的铁骑可以依靠度的优势,横扫豫南!

这样拥有兵力上的优势,却很容易在机动性的胜负上输了大截。不管是骚扰,截粮,偷袭后方,河东军可以使用的手段实在太多。

所以,凌操他只是准备将太史慈拖住,以步步为营的方法挤压掉对方的展空间,从而逼迫对方决战。

可是,对方这一转战,却反而让他们落入了两难的境地。

对方是要和张颌配合攻打许昌?从侧面袭击江东军的防御带?这显然太胆大了,也显得太过愚蠢,是。就算太史慈你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但两万多江东军你也不可能真的当是空气吧?

何况,凌操和徐盛并不认为太史慈会是那么傻的人,要知道,如果他真做出这样的打算,那么从后面给他致命一击,他那一万多兵马。恐怕没有半点、作为就会烟消云散。

所以,有阴谋的可能性要更大一点。

这不由又让人想到了马的那一万西凉铁骑,以强大的突破力而闻名的西凉铁骑,曾经有无数的诸侯闻到他们的名字而望风而逃,虽然经过了董卓之死,让盛极一时的西凉兵团烟消云散,但同出一脉的马家军显然还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保持西凉军团彪悍作风的军队。

他们不会小觑这个曾经让他们江东军也吃足了苦头的军队,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了马的身上。

蔡县门户洞开,豫南一马平川。的确。失去了机动性的优势,他们只能憋屈的原地踏步来和对方游走作战,但让两人所联想到的也是这个问题。太史慈这样做会不会是一种故布迷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让骑兵趁虚突进?

这样的想法从刚刚浮生就让两人都认为极有可能,但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却又无解。擅长水军作战的江东兵,陆军的实力同样强大无比。但马背上的战士别提和河东比,就是和曹操也是无法比肩的。

这也说明了,想要和河东在平原战场上一争长短是愚蠢之极的。

所以,马就算突袭后方,他们也无可奈何,倘若将兵马退悄回去。豫南大块土地的空白,将会彻底暴露出许昌侧面的薄弱,更容易让人有机可趁。

事实上,凌操和徐盛都明白。如果是以豫南战场来言,退兵将南顿夺取,依靠豫南东面城池群来形成防守反击自然是最佳的策略,但是,如同将这场战争上升到大战略的高度的话,他们的退缩,就将换来河小又刃咄咄谒人的讲攻。而汉个讲攻的目标就不是他们了。晓卜

倘若他们再有所行动,比如北上救援,比如出城阻截,都很容易被河东军逐个击破,从此彻底丧失掉豫南的主宰权。

所以,凌操不能退,也退不得,局部的战争,只是为全局战略服务,他这里就算失败,也不能连累江东军布局的失衡。

如此下来,两人便陷入了泥沼。

倘若要顾全大局,他们唯一的办法,只有紧紧跟随太史慈的脚步,抢在对方抵达颍水的之前,逼迫他进行一场决战。

太史慈的大军至少大半都是步兵,这也限制了他们的机动性与己方持平,而经过了和徐盛的一场生死苦战,固然胜利,但也元气大伤,实力大为削弱。所以要堵截住太史慈其实并不难,难,却难在如何保存了豫南的情况下,还要将任何可能出现的危险都吸引出来,一并解决掉。

事实上,没有人能够想到,当卫宁派遣马一万骑兵南下的时候,竟然会让凌操和徐盛如此苦恼。事实上。这两人觉得,哪怕河东军再来个两万,三万人,都好过马这一支骑兵给他们的压力。

所以,凌操和徐盛终于还是达成了共识,以徐盛为后军,领着五千兵马从西北切入,尾随太史慈大军的脚步,而凌操带领中军两万直向北面奔走,将逼迫太史慈停止行军的脚步而决战。

不过,与其说是逼迫太史慈决战,不如说,他们其实是被太史慈逼的不得不决战了”虽然这决战看上去胜率很大,但是在潜意识里,两人都觉得这一次肯定是凶险无比。

没错,这一次两人都没想错。将太史慈堵住,其实只是灾难的开始。

当他们将太史慈堵住的同时。却没想到太史慈根本就没有丝毫北上的打算,竟然就地驻防了起来,而相比起太史慈的有条不紊,而凌操和徐盛通过观察,脸色的难看的现。太史慈的兵马的确消失了一部分。

这一部分,毫无疑问就是马带领的骑兵,而这支骑兵将会从什么地方出现,掀起什么样的风暴。两人不知道,这让他们不得不下一个艰难无比的决定。

强攻。

至少在马骑兵难之前,将太史慈攻破,逼迫对方前来救援。

但是,对方倘若救援,对自己一方也是危险,为了防备那不知道会从何处杀来的骑兵,他们不得不收缩部分兵力随时警惕,防备。

可是,这样一来,能够用于攻打太史慈的力量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就算是因为一场激战而元气大伤,可是数量上,还是有一万之数,而且,这可不是卫灌用于偷袭南顿的那种二流部队,这可是太史慈的嫡系。能够进入河东一流战力的军团。

即便失去了至少三四成的作战力量。但只是防御的话,对方又无法挥出全力来,这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太史慈不疾不徐,两方的立场又调转了过来,当初无论自己用什么办法都难以拿下徐盛,若非是马的增援,恐怕先扛不住还会是自己。可是现在。孙坚可能还有什么援军派来么?现在也该让徐盛尝尝当初自己的痛苦了,,

比起这场胜败来说,太史慈更看重的是马到底是否成功,而自己其实就是吸引对方的攻势,所以他只要保护好自己就行了。

显然,对方也现了自己一方失去了一半生力军的消息,而攻势也一如同当初自己一样,那么猛烈,可是,就算如此,要拿下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太史慈何尝不也是在期待,当救下卫灌之后。马的那五千骑士。也该挥出他们真正的锋锐的獠牙”

或许,豫南的战局,将会改变?

青州,泰安。

自从黄忠南下讨伐刘备不果后,便一直和夏侯渊僵持了起来。随着南面大战场的总攻开始,东面固然耍克制了许多,但气氛也开始变得格外紧张。

并且随着黄忠大军的推进,收复了为了不会早日引起冲突而空白的泰安后,两军已然正式形成了正面战线的接壤。

但两军的兵力差距下,致使夏侯渊只能处于守势。不过依托过人一等的兵法韬略,夏侯渊依托泰山到济水形成狭长地带,将拉锯战线牢牢的控制在了柜平和济南一线上。黄忠纵然兵多,但无法拔出这两个钉子。大军终究也是无能为力。

而事实上,早在当初他坐镇青州统御大军开始,曹操就在青州东面布置了三万兵马,而这三万兵马即便形势再恶劣,也没有调动过分毫。又如同一柄尖刀悬在他背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狠狠的扎进心窝。

如此,黄忠也不可能将所有力量都运用到前线来,虽然兵马有五万之巨,但实际上,夏侯渊能够这么久的将他牢牢控制住,加上青州的钳制兵马,实力上的差距也并不明显。

青州是一个大州,也便是后来的山东地,这里民风彪悍,盛产豪杰。后世无数个朝代,每逢乱世必然有无数英雄从这里展露而出。所以,黄忠手下的这五万兵马大多都是青州人,他不敢冒着青州动乱的危险,而孤注一掷将夏侯渊击垮。

青州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东面临海处偏僻无比,人烟稀少,只有中部,和西部才是精华所在。可偏偏就是中部,有那么一座巨大的山体。稳稳的扎在了青州的中间,使得无数繁华的城池围绕着这根天柱临星坐落。而恰巧的是,泰山向东与济水形成一个狭长的甭道,将青州和充州一分为二,在北面,又与渤海海岸线形成了另外个狭长的莆道,又恰恰将河东版图和曹操治下分割开去。

这对于防守方便是一今天然有利的防御带,但是对于攻击方,可却是痛苦无比。

假如是在中原,某个城池受到攻击,而要援救,只需要直线奔驰,不日便到。可存青州,大多繁华的大城都是邻着泰山,如果要抢救。就必须绕道而行,这样耽搁的时间就不是一般的多了。

所以,夏侯渊和青州东部的兵马形成钳制,却让黄忠苦恼无比。不管攻击哪一边,都必须要绕过泰让一凡久险,而耗费的时间,将会让战事很容易变得扑朔妹离这倒也是曹操的战略眼光敏锐无比。事实上,曹操就是看穿了这样的地形,会让黄忠大军变得无用,所以才放心大胆,没有放任何心思在北方,只是安心和卫宁角力,而让一切军事都交给夏侯渊来操作。

事实上,曹操的做法都还有些保守。在经过了程昱徐州之变后,事实上青州东部,就算只放一万兵马都已经可以了,毕竟当初三万兵马。只不过为了防备因为东部防御过于薄弱而让黄忠有机可趁将手伸到徐州这个重地来。但是,现在的徐州已经残了,也没有了防御的价值。一直孤军穿破了漏洞,在徐州搅风搅雨,也不会动摇曹操的根本了”元气都已经快没了,也谈不上损失。

但不管怎么说,曹操这样的布置,便让黄忠空有五万强军,却一直不能有丝毫进展,让他苦恼无比。

现在唯一的慰藉只是能够成功的将战线扩大到济南方向弃,如果能够成功突破,那么至少泰山,济水那条见鬼的狭长带将无法束缚住他。

当然,比起这个来说,那一份卫宁亲手所写的沉甸甸的军情却让他显得各个的郑重。

事实上,黄忠在被调来青州后,就被告知,他坐镇这里将会有一场大事,不过是什么大事他并不清楚,不过现在,随着典韦南下的消息传来。显然也知道这其中的意义。

这十数万兵马的合流,一道小小口子就会造成崩溃般的决堤,何况还是那么大条裂缝。

黄忠从当初的郁闷到接过卫宁的手书后,便一扫顾丧,整日里仿佛打了鸡血一样,对着夏侯渊所控制的济南地区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骚扰。

当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主将因为憋层而开始耍起了狠来,却不知道他这样做,其实只是为了给典韦南下尽可能的扫清障碍罢了。

这是一场决定天下走势的大战。也是他亲自参与的一战,他如何能不激动,就算再傻,也知道这次如果成功在曹操后方起致命的一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史书上一定会有垂重的一笔,而这样的功劳,也绝对是立于河东顶峰的,,而卫宁将这样的功劳给了他,他如何不激动?

而相比较起黄忠先苦后甜的转变。在东阿驻防的夏侯渊又成了先甜

苦。

事实上,不单单黄忠,就是卫宁恐怕也不知道,他们将偷袭充州后背的尖刀已经被王佐看出了一丝端倪。一时的疏忽。却暴露了踪迹。

虽然这丝踪迹有些模糊,但并不妨碍荀彧在大局观上的猜测。

当然,荀彧也只是猜到了开头。却难以猜到结尾。

这个世上,有些东西是很奇妙的,因为一点微不可查的失误,暴露了某件事情的存在,却又因为这件事情只暴露了一丝,又让那种猜测偏离了一丝的真实,而恰恰又因为猜错了那一丝真实,又让前面的洞察变得毫无疑义,,

正是这样,荀彧只猜到了偷袭。却因为猜错了偷袭的主体,也将让会让充东陷入危险无比的地方。

他毕竟还只是一个人,没有到近妖的地步,他的能力出类拔萃,但人的力量还是有尽头的时候。倘若再给他一点时间,倘若让荀攸,让程昱等人一起展开分析,这些同样不逊色卫宁智囊团的俊才们要破解卫宁布局,或许并非不可能,,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或许,而曹操的形势,不容这么多或许出现。没有荀攸,在正面战场上。曹操再没有一个能够和卫宁麾下智囊们匹敌的一流谋臣,而在徐州,没有程昱这个狠人坐镇,为他压制住这个新控制没多久的地盘,指不定什么时候世家大族的复起会让他损失惨重。而充州,如果没有荀彧这个大管家为他在幕后默默耕耘,又岂会有他如今直面卫宁的底气!

人才的匿乏竟然出现在了曹操的身上,这的确是值得让人惋惜。但恰恰是这份惋惜,让卫宁有惊无险的岩成了他人生最后一次杰作。

夏侯渊收到了荀彧的书函,一如同黄忠收到卫宁密函时候的惊喜。夏侯渊相反是惊得后背都湿凉无比。

他用两万人挡住黄忠,也已经是极限了,事实上,如果没有青州东部的兵马钳制,如果正面上和黄忠对垒,能守住一时,却也不能像这样守住大半年寸土不失”

可是,一旦对方的兵马形成压倒性力量,自己又还能守住多久?

可是,荀彧的意思分明就是说,不管他用什么方法,直到对方大军出现开始,最起码也要守住半个月的时间!

半个月!以两万人,面对可能上十万的敌人,夏侯渊拿着那份沉甸甸的书函,苦涩无比。

这么长时间的对峙,他也明白了对面的对手是个狡猾无比的家伙,看上去中规中矩,但时不时会出些莫名其妙的招数,正如同他出名的箭术一样,擅长在厮杀中用箭的人,哪个会是那种迂腐之辈?

他不会怀疑,一旦对方压倒性的力量集合完毕,对方将会不惜任何手段形成对他所设的防御带动狂涛骇浪。

而荀彧要做什么,他其实也是知道的,为了防御住对方的攻势,一个稳固的充州,以及未来将要出现的援军,荀彧要做的事情并不会比他轻松多少。

要说夏侯渊在曹军中最尊敬和重视的,或许除了曹操,还有几名族兄外,便是这个文弱偏偏的君子了。在充州驻防开始,没有人比他了解。这个谦谦君子到底是付出了多少心血来完成族兄大业,那透支的,可是他的生命力啊!

所以,面对荀彧的要求。夏侯渊就算心里有万般苦涩,他也不能不接下来。对方的肩膀上抗下的已经不单单是整个曹军的后勤和稳固,现在又多了一笔负担起十数万敌人的压力!

而他夏侯渊的责任相比起来,却是轻松了百倍。

这任务,他必须扛,也必须扛住!

而在同一时间,数万大军成功度过了黄河,进入了乐安,而乐安向南一马平川,将会是他们的目的地,”

典韦大手一挥,“全军向泰安急。前进!”

尖刀已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