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小皇叔> 第六十七章 扶余隆的烦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七章 扶余隆的烦恼(1 / 2)

 大唐东北方三国中,高句丽最为强大,当年如日中天的隋朝之所以顷刻间土崩瓦解,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过如今的高句丽已经不比从前了,一方面虽然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但也绝对严重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另一方面,百年前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原本属于高句丽附庸的国家趁着当时高句丽祸起萧墙之时联手攻打高句丽,使高句丽丢失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且又土地肥沃的汉江流域,使得东北三国渐成鼎足之势。不过虽然高句丽日渐衰弱,但是有着高句丽七百年来第一名将之称的渊盖苏文(按:唐人避高祖李渊讳,称之为泉盖苏文)存在,在东北三国中,仍然首屈一指。

和高句丽相反,这个扶余隆的百济国,虽然国号“百济”,但却是东北三国中实力最为不济的。原本百济的国力至少是在新罗之上,所以百年前百济、新罗联军攻打高句丽的时候,百济是联军的主战力量。但也正是因为百济和高句丽之战将百济的国力消耗殆尽,所以,当联军拿下高句丽的汉江流域后,以逸待劳的新罗就立刻撕毁同盟协议,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

说来这个做法也是新罗这个国家一贯的传统了,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再过二十年,新罗就是先依附大唐将东北三国中的另外两国灭掉,当灭掉百济和高句丽后,新罗就又再一次像当年与百济同盟的时候那样撕毁同盟协议。不过话说回来,新罗的做法也无需指责,国与国之间嘛,本来就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怒于新罗的背叛,百济圣王扶余明秾兴兵报复,可惜攻守之势已经改变,最后被生擒身死他国,此后百济就成了鼎足中最矮的那一足了。因此新罗和百济也就成了世仇,不死不休,不到百年的时间两国之间大大小小的战役就不下二十次。

不过毕竟新罗吞并了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的汉江流域,其实力早已不是百济能比的,现任百济王扶余璋对己国的情况当然心知肚明,知道仅凭他百济一国的力量绝难撼动日益强盛的新罗,所以一方面和高句丽与虎谋皮,毕竟高句丽也时刻想着收回被新罗占领多年的汉江故地,而另一方面,则趁朝贡的机会,派遣王孙扶余隆到大唐京师,希望大唐的天可汗陛下能够在百济和新罗的战争中支持百济一方。

不过大唐好像对百济并不感兴趣,反正扶余隆自从去年十二月到长安城至今,已经过去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了,还是一点进展都没有,心里面不着急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也私下和鸿胪寺的几个小官吏打探过,好像天可汗陛下并不喜欢百济,这让扶余隆沮丧不已。

而且扶余隆心里对新罗那个叫金春秋的家伙非常忌惮,这个家伙曾经以“若百济灭新罗,那么高句丽的南部将会形成强大的势力,而这一势力如果与大唐联合,将会成为高句丽致命的威胁。”这一番鬼话游说高句丽与新罗同盟来对付他们百济。不过幸亏高句丽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一来新罗还占着高句丽汉江两岸的大片土地,高句丽岂会和新罗那头中山狼同盟,二来若是没有高句丽在身后牵制,以新罗目前的实力,怕是早就吞并百济了,何谈百济灭新罗,以渊盖苏文的睿智,怎么可能看不出金春秋的伎俩。

但是,如果那个金春秋也像他这样到大唐来游说天可汗陛下那就不好办了,大唐和高句丽不一样,它和新罗之间并没有什么旧仇,而且这段时间下来,扶余隆也能感觉到百济和新罗相比,大唐朝堂上好像对新罗更有好感。

扶余隆正愁苦着呢,没想到却在回鸿胪寺客馆的路上碰到太子舍人杜荷,也许刚才这一路上扶余隆也碰到过不少显贵,不过他一个外乡人,即使是路遇房玄龄、杨师道,也不一定认识。能在芙蓉池边见到杜荷肯定是意外之喜,要是能再说动他为百济在太子殿下美言几句那就更好不过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