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小皇叔> 第一百六十七章重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七章重逢(1 / 2)

 老出两仪殿。从殿外的卫十口中得知李世民应该是殿方向去了,褚遂良便要跟着去立政殿。不过却被李元婴给阻拦了下来。

李元婴蹙眉道:“馆主,皇兄现在还在气头上,你就先不要再过去了,分封制的危害元婴也晓得。不过现在进谏不可能会有什么效果的。馆主还是等皇兄把气消了再进谏吧!”

褚遂良迟疑一下,心知李元婴说的有道理,现在如果再赶到立政殿进谏,只会起到反效果,于是拱手道:“多谢滕王殿下提点,那遂良还是去弘文馆看看吧,殿下也有些日子没有回弘文馆了,那些弘文馆学生对殿下的“滕王体,可是推崇得紧,不知殿下有没有兴致故地重游啊?”

李元婴估摸着现在差不多到百时了。弘文馆那边也快下学了,正好可以去找一下还在弘文馆受苦受难的李治、李孝逸他们,也不会让延喜门外的薛仁贵和刘仁轨久等,于是便点头应下,转头对李大亮道:“李大将军,那元婴和馆主就一块去弘文馆了,大将军要不要也同去啊?”

李大亮微笑地摇头道:“弘文馆大亮就不去凑热闹了,而且大亮离开京师已有几天,也该回右卫公癣看看了!”

李元婴点点头,拱手道:“也好。那李大将军,元婴和馆主就失礼告辞了!”

“告辞!”李大亮一抱拳,转身便往左延明门方向走去。

回过头来,李元婴见褚遂良依旧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以为他还在担心李世民的怒火,宽慰道:“馆主不必担忧,既然皇兄去了立政殿。有明达在皇兄身边,想来皇兄很快就会消火的!”

褚遂良怔了一怔,摇头道:“滕王殿下误会了,遂良并非担心陛下刚才的怒,而是在思量该如何让陛下停罢世封刺史!算了,不说这些了。滕美殿下,我们先过去吧!”

世封刺史这件事情,李元婴前世根本就没有印象,但他却清楚地记的历史上的李元婴根本就没有世封刺史这个官衔,所以李元婴心里猜测这场君臣之争,最后应该还是李世民妥协了,于是一边走着一边开解道:“馆主也无需烦恼,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虽然皇兄他一直以来都对夏商周的分封制青睐有加,不过既然群臣一致反对,那皇兄最后一定会从谏如流的!”

“但愿能如滕王殿下所言吧!”褚遂良苦笑道。仙对李元婴的话并不以为然,自从李世民有世封刺史这个意向后,这些年来,包括长孙小无忌、房玄龄、魏征等这些宰辅在内。都不知上疏反对过多少次了,最后也还是没能阻止李世民正式下诏。

从褚遂良的语气中,李元婴当然能感觉到褚遂良并没有多少信心。可惜李元婴却不知道历史上李世民是因为什么才最终让步的,否则还能帮一帮这个一脸无奈的褚遂良,转而道:“不过馆主,除了皇兄一直对分封制青睐有加外,萧相公他也是分封制的坚定支持者,所以馆主还是要,”

本来李元婴还想提醒一下褚遂良,毕竟萧玻对分封制可是最热衷的,魏征、房玄龄可以不惧萧璃,可褚遂良的官职还是小了点。不过说到后面,李元婴却自己先笑了起来,萧璃虽然自身操守无可挑剔,但那张嘴从来不饶人,如果不幸与他共事,就要随时做好被他弹劾的准备。所以不管是得罪还是不得罪萧聘也都无所谓了,更没必要去刻意地交好萧璃。当然,交好萧璃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褚遂良对萧璃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听到李元婴提起萧璃,不屑地说道:“若非萧相公当年对圣人说。“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簿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鞋。此封建之有明效也”陛下又岂会如此热衷

建!

滕王殿下您听听,这哪是一个懂的治理国家的人说出来的话,“魏、晋废之,亡不旋鞋。笑话,曹魏本就是继承汉朝,其分封爵位难道就不是实行封建制?而西晋也是继承曹魏,同样沿袭曹魏的旧制。又何来“魏、晋废之。一说。再者,周朝虽然因为分封诸侯而维系了八百年的江山社稷,但是仅仅一百年之后,到了周夷王时期,就要天子亲自下堂去迎接朝见的诸侯,而周平王东迁后,还有谁会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又哪来的什么江山稳固?可惜圣人却一直不肯纳谏,唉!”

听着褚遂良那如怨妇般的抱怨,李元婴也只能在一旁当着忠实的听众。很快两人就走到了弘文馆门口。褚遂良的抱怨也立刻就停了下来。这些话在李元婴面前说说还成。以褚遂良对李元婴的了解,李元婴自然不会把他刚才的抱怨宣扬出去,但要是被别人听到就不妙了。

刚才这些话,对萧璃的不满还是其次,往大了说又何尝不是在诽议圣人呢。

“上官仪见过馆主!”看到褚遂良踏入弘文馆,上官仪连忙殷勤地迎了上去,结果却在褚遂良的身后看到李元婴的身影,只好尴尬地又拱手道:“上官仪见过滕王殿下!殿下这么快就从江南回来啦?”

心里也是一登,前几天京中传言滕王李元婴回京了,不过上官仪却始终没有见到李元婴到晋王府来。原本还以为只是谣传而已,没想到李元婴还真的回来了。既然李元婴回京了,那随李元婴下江南的李义府不就也回来了吗?奇怪,李元婴没有登门还说得过去,毕竟没有叔叔去看望侄子的道理,怎么李义府也不见踪影。难道说去了江南一趟,李义府投靠李元婴了?也不对啊,就算李义府投靠李元婴,以李元婴和自家殿下之间的关系,他也该登门吧!

当初上官仪听说已经处于弥留中的永兴县公虞世南听了滕王殿下的那《消蚊贺兰功曹之扬州》后。登时就叉重新能下地走路了。而咀杜诗大为推崇,加之滕王殿下在京师本就有不俗的名声,使得这斤小传闻在长安城里越传越神奇,心里面就越憋屈得紧。

滕王李元婴是什么人,别人不知道,他这个弘文馆直学士会不知道吗?书法上的成就他当然望尘莫及,可是作诗?上官仪仿佛听到了一斤小荒诞的笑话,就滕王李元婴在弘文馆里的表现,能做出什么好诗!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滕王殿下让哪个学士替他所作的,所以那时候上官仪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只是有些好奇滕王殿下会让谁代作,便也在一个弘文馆直学士那里抄来了这《消桥送贺兰功曹之扬州》,上官仪也是一代诗家,自信只要是当代人的诗风,他一眼就能看出是谁代作的。谁知道将整诗看下来后却是气得不行,这分明是几行连妇孺都能听得懂的大白话而已,也能算是诗?上官仪也就信了这诗应该就走出自滕王殿下之手。

但是随后心里却越想越不忿,他上官仪未及弱冠就考中进士,入朝十余年来,除了被圣人称为“五绝”的虞世南外,他是圣人最为欣赏的诗家,在民间尚且没有如此名声。而滕王却仅以几行“大白话”就风靡整个长安城,暗暗猜想肯定是滕王府的人在私下推波助澜,还编什么连虞公都大加赞赏的谣言。当即便去了虞世南的府第,想要求证一下,以求心安,结果没想到这竟然不是滕王府瞎编的谣言,虞世南一看到他就把他给拉到了书房,满面红光地跟他讨论起滕王那几行“大白话。”接着更是直言不讳希望他能学习一下滕王殿下的诗风,差点没气的他当场吐血。随便应付几句后便马上就落荒而逃,回到家中心里一直憋着一团火,看着他抄写的那几行“大白话”越想越恼,一气之下就把这张纸卷给撕了个粉碎。

上官仪知道第二天是李元婴提前考核的日子,本来心生怨恨的上官仪还想趁机难为难为他,却没想到这场考核竟是由馆主褚遂良亲自主考,连德高望重的萧德言学士都被排除在外。萧德言除了是弘文馆学士外,还是魏王李泰的文学馆学士,上官仪知道这肯定是滕王殿下担心魏王想要对付他才请出馆主来。既然如此,上官仪心想眼不见心不烦,便去了秘书省想要避开李元婴,直到感觉差不多时间了才从秘书省匆匆回到弘文馆,结果没想到在路上却与李元婴撞了斤小正着。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上官仪作了一个直到现在还万分后悔的决定。那就是想都没想就冷着脸拒绝了李元婴的赴宴邀请。在进入弘文馆的时候,上官仪鬼使神差地又回头看了一眼,结果现李元婴依旧站在刚才那里,还和梁郡公李孝逸一起看着他的背影指指点点,眼睛顿时一黑,回想一下刚才与李元婴的对话,心知自己也把李元婴给得罪了。想想韦挺、薛万彻的下场,上官仪就不禁毛骨悚然,他一个小小的秘书郎兼弘文馆直学士,滕王殿下要对付自己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直担惊受怕的上官仪直到李元婴离京的时候才放下心来,心里也不由自嘲,以滕王李元婴的身份。恐怕早就把他这斤小卜芝麻官给忘记了吧。正好又听到一个好消息,晋王侍读李义府随滕王殿下下江南了。他被诏为新的晋王侍读。

从接到圣旨那一刹那间,上官仪立负就又琢磨开了,心里美滋滋地想到:晋王也是长孙皇后所出,也属于嫡子,太子李承乾储位不稳那是朝野上下的共识,而最有可能接替李承乾入主的魏王李泰,最近又生了韦挺被贬出京师的事情,这种事在以前绝对是无法想象的,恐怕也是李泰渐渐失宠的预兆吧,而晋王殿下呢。虽然年纪小了些,不过论起圣眷。也不亚于魏王李泰。而且更重要的是,也许是因为晋王殿下刚刚出阁,圣人还没有为晋王殿下遴选晋王府属官,那作为晋王侍读的他,不就是晋王殿下的第一心腹了吗?若是日后晋王殿下登基,那份拥立之功绝对是跑不了的,房玄龄、挂如晦。可不都是这么出来的吗?至于前任侍读李义府,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寒士而已,晋王殿下少年心性,肯定也是喜新厌旧,待李义府跟着滕王李元婴在江南跑完一圈,晋王殿下恐怕早就把李义府是谁都忘记了,于是便尽心竭力地跟在李治身边。

原本李义府因为有监察御史的本官在身,每天侍读耸治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上官仪就没有这方面顾虑了,他的本职工作就是在弘文馆,所以现在连家也都搬进晋王府去了,每天与李治一起上学,下学。

唯一让上官仪有些郁闷的是。也不知是不是李元婴给李治灌了什么**汤了,李治对李元婴却是念念不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