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明,隋文帝杨坚刚到御书房,便见早早有奏章呈上,而且是太子呈奏。隋文帝看罢奏章,半晌坐着沉默不语。
隋文帝拿着奏章来到外殿,独孤皇后正在一个人玩弄着一盆花草,一看皇上脸色不对劲,独孤皇后问道:“皇上怎么了?”
“你瞧瞧这本奏章。”
“出什么事了?”独孤皇后随说话对手接过奏章,打开观看,没看几行,心中一颤:“是太子参劾晋王?”
“手心手背都是肉,竟然出事出到他俩头上。”
“陛下,晋王担任河北道行台,果真有强征百姓钱粮的作为么?”
“唉……”长叹一声,隋文帝道:“强征些钱粮到好解决,朕最担心的莫过于党争和宫斗。如今可好,太子告了晋王,以后这宫里别想安宁了。”
独孤皇后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自然懂得这些道理,“他们兄弟二人,一个监国理政,一个功勋卓著,这件事臣妾觉得陛下还需审慎而行。”
“皇后有什么高见?”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如听听大臣的意见。”
隋文帝点了点头,“朕把苏威、高颎召来,皇后就在屏风后面听着,看他们怎么说。”独孤皇后浅浅一笑,欣然同意。
不到一个时辰,苏威、高颎两个相国,匆匆来到宁安殿,隋文帝赐坐左右,拿着太子参劾的奏章说道:“今日这本奏章,太子参劾晋王,令朕失望,你们看看。”
苏威、高颎传着看了看,高颎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隋文帝道:“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但讲无妨。”
高颎道:“臣以为应当公事公办,先查明实情,再做定夺。”
“好,这到是个办法。”隋文帝一边点头一边打眼去看苏威,因为隋文帝知道高颎历来支持太子,但是苏威是当朝首辅,自然也要听听意见。
苏威道:“依法严查也是应当,不过陛下多年来筹备平定陈国,但前提又要先收复梁国,而晋王是梁国的女婿,这个时候不能冒失呀。”
苏威这一提醒,到让隋文帝和高颎有些警悟,自从隋军击败突厥,平定塞北。隋文帝就积极筹备准备收复江南,渴望早日实现大一统。而梁国虽是小国,但是占据长江上游,地势险要,又不得不先收复梁国。大隋若想和平统一梁国,晋王杨广的作用极其重要,如果杨广有了不测,梁国人必然不会归顺大隋。
隋文帝沉思良久,带着几分迟疑问道:“收复梁国要先收人心,朕还需顾全大局。”
“那陛下的意思是?”高颎问。
隋文帝对苏威说道:“朕历来爱民如子,无论强征税赋是真是假,你立刻传旨青州府,青州免征一年赋税。”
“臣遵旨。”
“此事就此作罢,收复梁国之前,谁也不要再提了。”
独孤皇后在屏风后面,听得清清楚楚,作为一个极有政治理想的女人,明白收复梁国远比青州一年的税赋重要的多,当然支持隋文帝的决定。
苏威、高颎两个人离开宁安殿,高颎心里还是有些顾忌,虽说高颎为人耿直,但一贯支持太子,对苏威道:“苏相国,下官还有些事,先失陪了。”
“高相国请便。”
高颎、苏威各自离去,看着苏威远去的身影,高颎转身便去了东宫,面见太子杨勇。
东宫的香炉不断冒着柔和的轻烟,太子杨勇悠闲躺在长椅上,让丫鬟给自己捶着腿,昏昏欲睡。一阵脚步声惊醒太子,一见高颎怀揣心事而来,杨勇让丫鬟退下,起身问道:“高相国来的正好,快快请坐。”
高颎作揖施礼,坐到椅子上,杨勇问道:“本宫正有要事想找你商议。”
“不会是太子参劾晋王之事吧?”
杨勇一愣,问道:“相国如何得知?”
“陛下刚把我和苏威召入宁安殿,商议了此事。”
“那父皇怎么说?”
“陛下利用晋王与萧妃的联姻,准备不战而收复梁国。对于强征青州税赋的事,就此作罢。”
太子杨勇倒吸一口凉气,感到又浪费了一次参劾晋王的良机,脸上有些失望,高颎说道:“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太子切莫轻易参劾晋王。”
“唉……”杨勇叹了口气,不耐烦的站起身来,焦虑的说道:“杨广两次出兵北塞,备受父皇、母后恩宠,说不定哪天就要和本宫争夺太子之位。”
“那太子怎么打算?”
“联合朝中大臣,参劾杨广,这次就是燕荣的提议。”
高颎作揖道:“太子即便参劾,陛下也不会治罪晋王,太子还不要轻信大臣。”
太子杨勇伸手挠着眉角,一时也没了主心骨,高颎向前一步,叮嘱道:“一旦收复梁国,那么接下来便是讨伐陈国一统天下!谁能打下半壁江山,谁就是盖世奇功!”
杨勇心中如同一道闪亮,问道:“相国的意思是,本宫要争南征的帅印!”
高颎坚定的点了点头,二人都意识到将来隋朝讨伐陈国的重要性,似乎会决定皇权的走向。这才是:
龙子绝代有双雄,欲求帅印四海同。
从来自戕多无益,纷争终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