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长青,潞州襄垣县举人。准备到京城参加秋闱的时候母亲亡故,守孝三年错过了进士考试时间。
等到孝期已满,刚好东南方腊揭竿而起。随后童贯两度北伐失败,杨江、张迪、高托天起兵造反,天下已经乌烟瘴气,国将不国了。
毕长青,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豫让的后裔,也算是传承一千多年的大世家,一套近战剑法纯粹以杀人为目的。
只要是军人,没有不知道豫让这个人的,李宪当然也知道。
为了给赏识自己的晋国执政智伯瑶报仇,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失败。
第一次行刺失败被抓,赵襄子认为豫让是难得的忠臣义士,这样的人杀之不祥,所以就释放了。
豫让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复仇,于是用油漆涂抹面孔除去眉毛,又吞炭让嗓子变哑,最后连他自己的老婆都认不出来,结果第二次刺杀赵襄子依然失败被抓。
赵襄子认为豫让虽然是忠臣义士,但这个人是一根筋,为了刺杀自己无所不用其极,实在是防不胜防,绝对不能再放走。
豫让最后自杀而死,但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并非两次行刺失败的故事,而是因为两句流传千古的话。
第一句: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第二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李宪虽然佩服毕长青的祖宗豫让忠贞不屈,相信毕长青能够继承祖辈传承忠贞不屈,但他从来没有准备给自己弄一个军师在身边。
这倒不是李宪妄自尊大,而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和这个年代格格不入。如果弄一个军师在身边,今后所有的决策都要受到掣肘。
可现在有个问题不能解决,因为李宪此前专门叮嘱过公孙胜和黄裳,如果发现可用的人才,就一定要帮忙推荐过来。
黄裳为了自己云游四方无牵无挂,把十个记名弟子一脚踢过来,李宪照单全收。因为那十个小子都是莽夫,放在军中无所谓,
让李宪难办的是,公孙胜推荐过来的第一个人,居然要当军师。一军之师,这是何等重要的职位!
人无信不立。如果这一次不能兑现自己的诺言,不仅要得罪公孙胜,而且很可能得罪天下所有人。
还有一点,入云龙公孙胜曾经协助托塔天王晁盖造反,而且在一清观准备了大批的金银、铜铁、硫磺和硝石,说明他曾经准备大干一场。
由此可见,入云龙公孙胜的眼光绝对不低,一般的人不可能放在他眼中。现在推荐一个人过来当军师,说明这个人绝对应该有两把刷子。
李宪一向的观点是:人用其长,每个人都是人才。人用其短,每个人都是笨蛋。
如果毕长青真有匡扶社稷的才能,万一用的不是地方,那就浪费一个绝好人才。
李宪不想要军师,也不想错过人才,所以措辞很小心:“毕先生,我的军队和别人不一样,并没有军师一说。我原本设置了一个参谋长的职位,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制定的战略战术方针,统筹三军的协调与部署。”
“我知道。”毕长青微微一笑:“而且我还知道,飞狐军的参谋长是萧芸娘。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娘子,能够用数千乌合之众打垮了萧干、完颜彀英数万精锐,堪称用兵的奇迹。大辽萧家不可轻侮,诚不我欺也。”
毫无疑问,毕长青肯定在私底下潜入蔚州了解过情况,李宪没有继续说话,而是看着毕长青。
毕长青伸出右手五指:“公孙胜让我过来,当然有他的想法。萧芸娘固然厉害,但毕竟只有一人。前、后、左、右、中五军,没有战事的时候当然一个人就可以照顾。一旦全面开战,而且纵横千里,每一军都要独挡一面,一个人就不行了。”
李宪似乎有些明白毕长青的意思,却还没有完全拿准,只能继续当听众:“先生说得不错,请继续。”
毕长青叠起五指侃侃而谈:“飞狐军组建的模式极为怪异,和各国现如今的军队完全不同。如果没有此前一连串的战绩,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事实胜于雄辩,飞狐军战必克,攻必取,至今未尝败绩,说明组建模式是对的。”
“我到蔚州走访过,飞狐军全都是马队,居然没有步军。由此可见,你组建军队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困守一地,而是要游击机动,直接穿插出去打击敌人身后。如此一来,仅仅是一个萧芸娘就捉襟见肘,正是我辈奋起之时。”
李宪不得不承认,毕长青这个鬼手书生的确很鬼,居然能够把自己的心思揣测出一大半,果然是一个当军师的人才。
想到这里,李宪微微一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此乃常理。先生既然如此了解飞狐军,然则我应该如何给先生定位,才能不辜负先生胸中所学?”
毕长青一耸双肩,说话毫不谦虚:“临兵斗阵,正面对决,我不如萧芸娘。偏师急进,抚远镇边,萧芸娘不如我。”
毕长青这话说得很大,直接把自己和萧芸娘相提并论,如果在一般人听来,绝对就是狂得没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