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在徐烈的计划之中,都是要组织起来的。在短暂的收容、整理之后,并要对其分流。
在梁启超考察的几天内,徐烈就在忙着有关民生安置的一件事,那就是审核沂蒙特区的交通规划。
沂蒙特区如何发展,原时空的经验基本不可参考。原因有三,一是日照港的建设时间起步较晚,好像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才开始的;二是沂蒙地区的高速公路,起步也特别晚,三是除了莱钢以外,整个沂蒙特区就没在全国叫得响的工商企业。
或许,像蒙阴这样的地方,硬要发展工业可能得不偿失,但像临海的莒县,徐烈以为其在工商方面就大有可为。以原时空的经验看,山东半岛的工商企业,将市场瞄准蛇国、高丽国等,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在徐烈的计划里,沂蒙特区哪怕在以后的国家版图上,它也应该是有特色的地区工商业中心。
而要让这个地区工商业中心名符其实,第一步就是交通,而要搞好交通,前提是做一个科学的规划。
说到规划,徐烈也感觉到一言难尽。
从古代说,龙国人的规划能力可称世界第一,有很多传承千年的建设项目,譬如长城、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无不是规划与建设的杰作;但到了后世,龙国的这种能力似乎褪化得比较严重,一座城市广场,在短短的三四十年时间里,竟然要被重修五六次,直到该城市修建地铁,要在其下建一个枢纽车站,其地面建筑模样才最终定型;至于新建的房屋寿命,据说平均只有三十几年;譬如某一条公路隧道,规划日通车流量,刚刚建好时其流量就已经超标。至于著名的“首堵”,几乎是从拥有私家车那个时代就开始堵,堵了几十年后变得更堵,据说为了治堵要收“堵车税”,有收那个税的心思为何不在规划上多做做文章啊。
所以,以其说徐烈要在龙国大地上搞各种建设规划,还不如说徐烈首要之目的是要避免各类设施建好后被老百姓背后咒骂!
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审视沂蒙特区的交通规划,想来结果应该不差。
沂蒙特区的交通规划,肯定得放在整个半岛来加以考虑。但在规划之前,得立几个规矩,譬如,交通设施到底该谁建谁管谁有的问题,这个,涉及到此后的交通体制。
以公路为例,徐烈以为,公路的建设,属于基础建设,应该国家出资。但公路建好后,其管理、维护责任应下放给地方政府,因为一条公路,它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增值”,当然,也不是搞一刀切,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之地区,国家应该给予维护、维修之补助,一些边疆公路,可以纳入国防战备公路,直接由中央负责维修。
即便是高速公路,徐烈以为也应由国家投资。原时空高速公路的收费,极大地提高了各地物价,既不利于民生又不利于发展经济。徐烈觉得,既然要建高速公路,国家就应该承担起责任来,只要徐烈在世一天,他就要禁止在龙国出现“收费公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