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了粮食,又听几人说明了来意,大同知府也不急着去城外视察灾民情况了,派人给佐贰官交代了一下。
在衙门的二堂,自己的签押房里,知府接待了范大发三人。跟着他们一起来化妆成伙计的满仓则没有这个待遇,被那两个衙役寻了一处僻静出待着。
看到粮食,知府大人虚弱无力的样子改变了许多,不失热情的问起了三人的身份。
三人一一说了。
听说是本地的商人,而且还是大同府有名气的商人,知府大人也没有表现明显的轻视。
历朝历代,官员都是看不起商人的。大明初年也是一样的,在朱皇帝的影响之下,这些官员比起前朝官员对待商人的态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见。
不过能当到一府知府,人情世故上也不会那么幼稚。如今天下大旱,到处缺粮。饥民处处,人心浮动,能有人主动上门送粮,这是好事。所以心中虽然轻贱三人,但是面上却也不会表现的太明显。
范大发三人人老成精,那知府大人虽然没有表现的太明显,可是他们却也能看出来。
不过作为商人,他们心中也有数。若非这特殊时期,他们可没有机会坐在知府大人的签押房中,一人还赐了一杯茶水。所以根本不会在意,反而觉得与有荣焉。
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知府大人这才问起他们的今天的前因后果。
昨天早都商量好了说辞。
范大发回话说,三月份的时候他们就感觉今年雨水稀少,有些担心粮食的收成。后来到五月的时候,天果然还继续旱的不舍得下雨。
所以三家就商量了一下,安排了在江南行商的人采购筹集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没成想,天气越来越旱,先前的担心果然变成了现实。
本来这些粮食留着三家自己吃的,可是看到城外灾民越来越多,想了一想,三家一商量还是觉得应该拿出一部分献给官府,好歹尽点绵薄之力。
三人都是老于世故,这番话都是提前商量过的,所以也是滴水不漏,看不出什么漏洞。
知府听了,想了一想,觉得这番话也说的过去。
商人虽然地位低贱,但是灵敏度却比一般人要高,什么东西要涨价,什么东西要降价,什么东西最紧缺,什么东西最泛滥,他们比其他人看的都清楚。
所以提早筹备粮食这事情也说的通。
其实知府也就是那么一问,这三个有名有姓,而且在当地也不是籍籍无名,所以也不怕他们有什么不轨企图。
再说了三个商人能有什么企图,知府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这三人在城里有产业,经营多年,如果不是担心灾民生乱,会坏了他们的产业,他们才不会把粮食献出来的。
所以归根到底,他们帮了官府也算是帮了他们自己。
大同知府想当然为三人的行为找到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合理的解释。
前面这些问话其实也就是照例的程序,下来的这个问题才是关键。
“你们打算先给朝廷多少粮食?”
“回大人的话,小人三家除了自己所用之外,还有一千石。”范大发小心回答着,脸上挂着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
知府眉头皱了一下,一千石么?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