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帝遗诏,这其中还有一段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的故事。
在至和帝夺嫡上位的过程中,他本人占一成,母族占一成,皇后母族占三成,剩下的全是身为嫡长子的太子的功劳。
因大胤重嫡,自太宗以下,高宗、先帝俱是庶出,盼望嫡子的心,那是热切又虔诚。
先帝元后因难产而死,一尸两命,是个男胎。先帝默默吐了口血,再接再厉,继后身子倒是不错,可惜连生仨闺女。
先帝扼腕的同时,也将仨闺女宠上了天——没有嫡皇子,嫡公主也是尊贵的,生生将一众庶皇子比到了泥里。
至和帝生母仅是个美人,母族不显,助力十分有限。但他娶了个好媳妇儿,安国公府的嫡次女。
更妙的是,媳妇儿肚皮实在争气,进门一月就怀了身子,顺顺当当生下了先帝的长孙。
且这长孙不是从侧室贱妾的肚里出来的,而是正经嫡出,一下子就显出了不同来。
先帝大喜,将皇长孙接进宫,亲自带着。等到进学,长孙殿下又显出了十分的聪慧来,五岁时就被先帝立为皇太孙,寄予厚望。
理所当然的,作为皇太孙的亲爹,至和帝一跃成为储君。
先帝元丰九年,原本小打小闹的夺嫡之争白热化,爆发六王之乱,地位仍有些晃荡的至和帝亦暗中下手,给先帝松了份掺料的爱心。
那会儿先襄王还在,见天家父子兄弟斗得跟乌鸡眼似的,脸都要丢出国门去了,实在没眼看。就暗中引着先帝发现了这令人伤心的真相。
皇儿叛逆伤透皇爹的心,皇爹也不能把亲儿子全都干掉。只是,这么闹腾着,也实在叫人心烦。
因此,先帝六子,五个被贬出帝京,一水儿地发往偏远地区做了奉国将军。这爵位吧,比没有强,但逢着没嫡子连降三回也就没了。
只留了个至和帝在京里。先帝当然不是对这个儿子就毫无芥蒂了,他且得为皇太孙着想呢。有这么个没人伦的不孝父亲,皇太孙委实叫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