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史记> 卷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2 / 2)

荆轲到邯郸游历,与鲁句践博戏,两人为博局的路数起了争执,鲁句践发怒后呵斥荆轲,荆轲却悄悄地逃走了,于是两人再没见过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与一个宰狗的屠夫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相交甚欢。荆轲嗜好饮酒,天天与那个屠夫还有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到似醉非醉的时候,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子在街市上唱歌,两人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对哭泣,如入无人之境。虽说荆轲混在酒徒的圈子里,可是他为人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各诸侯国时,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长者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对他很好,知道他不是平庸之辈。

高渐离改名换姓给别人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工作。日子久了,觉得很累,他听到主人家的堂上有客人击筑,就在那里徘徊舍不得离开。常常脱口而出:“那筑的音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之处。”侍从将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酒保懂得音乐,私下对击筑的好坏很有研究。”他家主人就叫高渐离到堂上击筑,满座人都说他击得好,赏酒给他喝。高渐离想到要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是没有尽头的,便退下堂来,从行李匣子中取出自己的筑和衣裳,改装整容再次来到堂上,满座的人都大吃一惊,离开座位对他施以平等的礼节,将他尊为上宾。众人请他击筑唱歌,没有谁听后不被感动得流着泪离去的。宋子这个地方的人们轮流请他去做客,秦始皇听说了这件事后便下令召见他,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人是高渐离。”秦始皇爱惜他擅长击筑的才华,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但熏瞎了他的眼睛。秦始皇让他击筑,听后没有一次不叫好的。渐渐地他离秦始皇更近了。高渐离把铅块放进筑心中,等到再一次进宫击筑靠近秦始皇时,举筑要击杀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将高渐离杀了,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各诸侯国的人了。

张耳陈馀列传

范阳人蒯通对范阳令劝道:“我私下听说您就要死了,所以前来表示哀吊。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恭喜您,因为有了我蒯通你将得以死而复生。”范阳令说:“为什么哀悼我?”蒯通回答道:“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您做范阳县令十年了,杀死多少百姓,多少人成了孤儿,砍断人家的脚,在人家脸上刺字,数也数不清您做过多少这样的事。然而没有哪个慈父孝子敢把刀子插进您肚子里的原因,是惧怕秦朝的酷法罢了。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法律没有办法施行下去了,然而,此时那些慈父孝子就会把您杀了,以成就他们的名声,这就是我来哀吊您的原因啊。如今,各诸侯都背叛了秦朝,武信君的人马即将来袭,您却坚持要死守范阳,年轻人都争先抢后地要杀死您,去投奔武信君。您应该赶快派我去找武信君,大概能转祸为福的时机就在当下了。”

范阳令就派蒯通求见武信君:“您一定要打了胜仗之后再夺取土地,攻破了守敌之后才占领城池,我私下认为这么想是错的。如果您真的能听从我的计策,就可以不发兵而使城邑降服,不通过战斗也能攻占土地,只要发出檄文就能让您平定千里,您看可以吗?”武信君说:“你是什么意思?”蒯通回答道:“如今范阳令本该整顿他的人马坚守范阳的,可是他胆小怕死,贪恋富贵,他本打算率先投降,又害怕您觉得他是秦朝任命的官吏,像从前那些被攻下的十座城池的官吏那样被杀。可是,如今范阳的年轻人也正想杀他,然后据守城池来抵抗您。您为什么不让我带侯印去任命范阳令,范阳令就会将城池献给您,年轻人们也不敢杀死他们的县令了。派范阳令坐着豪华的车子,在燕国、赵国的郊野行驶。燕国、赵国郊野的人们看到他后,都会说这是范阳令,他率先投降随即就得到这么优厚的待遇,他们也会高兴的,燕、赵的城池就可以不战而降了。这就是我说的发布檄文而平定千里的计策。”

一次赵王外出,被燕军抓获。燕国的将领将他囚禁,要瓜分赵国一半土地才肯将赵王放回。赵国派使者前去燕国交涉,燕军就杀死使者要求割地。张耳、陈馀为这件事感到忧虑重重。有一个勤杂兵对他同宿舍的伙伴们说:“我要替大家去游说燕王,我会与赵王一同坐车回来。”同屋的人都讥笑他道:“派去了十几位使者,一去就立即被杀,你能有什么办法救出赵王呢?”这人跑到燕军的大营。燕将见到他,他却问燕将:“知道我来这里是干什么吗?”燕将回答道:“你不过是想救出赵王。”他又问:“您知道张耳、陈馀是怎样的人吗?”燕将说:“是贤人。”他继续问:“您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吗?”燕将回答道:“不过是要救出你们的赵王罢了。”赵国的勤杂兵笑着说道:“您还不了解这两个人想要的东西。武臣、张耳、陈馀马鞭一挥,就指挥军队攻下了赵国几十座城池,他们个个都想面南而称王,难道他们甘愿终身做别人的卿相吗?做臣子与做国君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只是他们顾虑到局势刚刚稳定,还没有敢将国土一分为三,各立为王,权且暂时先按年龄大小为序立武臣为王,用以维持赵国的民心。如今赵国已经稳定,这两个人也想瓜分赵地分别自立称王,只是时机还不够成熟罢了。如今,您却囚禁了赵王,这两个人表面上是救赵王,实际上是想让燕军杀死他,他们好瓜分赵国自立为王。原来凭着一个赵国的力量就能将燕国轻而易举地攻下,何况若有两位贤王相互提携,以杀害赵王的罪名来讨伐燕国,灭亡燕国是很容易做到的事。”燕将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将赵王放回,勤杂兵就替赵王驾车,与赵王一同归来。

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路过赵国,赵王袒露短衣,戴上袖套,从早到晚亲自侍奉皇上饮食,态度谦卑,尽到了女婿的礼节。高祖却席地而坐,伸开双腿责骂赵王,对他非常傲慢。赵国相国贯高、赵午等人都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们原来都是张耳的宾客,生性豪爽、爱冲动,就愤怒地说道:“我们的国王是一个懦弱的国王啊!”于是规劝赵王道:“当初天下豪杰并起,有才能的人先立为王。如今您那么恭敬地侍奉高祖,而高祖却对您如此粗暴无礼,请让我们替您杀了他!”赵王张敖听了这些话后,便把手指咬出血来,说:“你们怎么能说出这样的错话!更何况先父亡了国,是靠着高祖才得以复国,恩德使子孙也受惠,所有这些都是高祖出的力啊,但愿你们不要再说了。”贯高、赵午等十几个人都纷纷议论道:“都是我们的不对。我们的大王有忠厚长者的风范,不肯背弃恩德。可是我们的原则是不受侮辱,如今是我们怨恨高祖侮辱大王,所以才要杀掉他,何必要玷污了我们大王的名声呢?假使事情成功了,功劳就给我们的大王;失败了,就由我们自己承担罪责!”

汉八年,皇上从东垣返回,途经赵国,贯高等人在柏人县住所的夹壁中埋伏下武士,想要截杀高祖。皇上路过那里想要留宿,心有感应,问道:“这个县的名称是什么?”回答道:“柏人。”“柏人,是要受到别人迫害啊!”于是没有留宿就离开那里了。

汉九年,贯高的仇人知道了他的密谋,就向皇上报告了贯高谋反这件事。于是皇上下令将赵王、贯高等人统统逮捕,同案的十几个人争相刎颈自杀,只有贯高一人愤怒地骂道:“谁让你们自杀的?如今大王确实没有参与这件事,却要一块被捕;你们都死了,谁来辩白大王并没有反叛的意思呢!”于是众人被囚禁在密封坚固的囚车里与赵王一道被押送到长安。朝廷要给赵王张敖治罪。

皇上向赵国下诏,群臣和宾客中有敢追随赵王的,全部灭族。贯高和门客孟舒等十几个人,都剃掉自己的头发,用铁圈钳住脖子,装成是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进京。贯高一到,便接受审判说道:“是我们这些人干的,赵王确实不知情。”官吏审讯他,打了他几千鞭,又用烧红的铁条去刺他,把他弄得体无完肤,但他始终没再说话。吕后多次对皇上说,张敖因为鲁元公主的缘故,是不会做这种事的,皇上愤怒地说:“若是让张敖拥有了天下,难道他还会考虑你的女儿吗!”皇上不听吕后的劝告。廷尉将审理贯高的情形和他的供词禀报皇上,皇上说:“真是壮士!谁对他了解,可以通过私情问问他的想法。”中大夫泄公说道:“我和他是同乡,对他一向很了解。他本来就是为赵国树立名声节义、不肯背弃承诺的人。”皇上便派泄公拿着符节去问他。泄公来到竹轿旁,贯高仰起头看看他说道:“是泄公吗?”泄公像从前与之欢好时那样慰问他的劳苦,问他赵王到底有没有参与这个计谋。贯高说:“依照人之常情,有谁会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呢?如今我的三族都因为这件事要被论罪处死,我怎么忍心用我所有亲人的性命去换赵王呢!但是赵王确实没有谋反,只是我们这些人干的。”他详细地说出了他们之所以要行刺皇上的本意,和赵王确实不知内情的情况。于是泄公进宫,把这些事详细地报告给皇上,皇上便赦免了赵王。

皇上看重贯高是一个讲信义的人,就派泄公告诉他赵王已经被赦免了,说:“赵王已被放出来了。”因此也赦免了贯高。贯高高兴地说:“我们赵王确实被放出来了吗?”泄公说:“是的。”泄公又说:“皇上赞赏您,所以也赦免了您。”贯高说:“我不死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为了证明大王确实没有谋反,如今大王已被释放,我的责任也已经尽到了,死了也不会遗憾啦。况且身为人臣却有篡杀的罪名,还有何脸面再侍奉皇上呢!纵使皇上不杀我,难道我的内心不惭愧吗?”于是仰头断喉而死。就在当时,贯高已经名满天下了。

张敖被放出去不久,由于娶了鲁元公主的缘故,所以被封为宣平侯。皇上当时很赞赏张敖的宾客,凡是以被铁环钳脖的家奴身份跟随赵王入关的,没有不做到各诸侯的相国、郡守的。一直到孝惠帝、吕后、孝文帝、孝景帝时,赵王宾客的子孙们都能做到拿二千石俸禄的高官之位。

太史公说:张耳、陈馀都是受世人称道的贤人;他们的门客奴仆,没有哪个不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在他们所居住的诸侯国里,没有不当上卿相的。然而,张耳、陈馀当初在贫贱不得志的时候,相互信任,誓同生死,难道没有义无反顾吗?等到他们占有了土地,就开始争权夺利,终于相互残杀,恨不得把对方消灭。为什么以前曾那么真诚地相互仰慕、彼此信任,而日后又相互背叛,对待彼此的态度是那么暴戾呢?难道他们不是为了势利才相互交往吗?他们的名誉虽高、宾客虽多,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吴太伯、延陵季子相比,恐怕就大相径庭了。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家里穷,他品行又不好,没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做买卖谋生,所以经常去别人家吃闲饭,大多数人都厌恶他。他曾经多次去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吃闲饭,接连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讨厌他,便提前把早饭做好,然后端到内室急急地吃完。到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没给他准备饭。韩信也明白了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就与他们断绝关系,然后离开了。

韩信在城下钓鱼,那里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衣物,其中有一位大娘看到韩信很饿,就给韩信饭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的活儿做完。韩信很高兴,对那位老大娘说:“我以后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却养活不了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指望着你报答吗?”

淮阴的屠户中有一个年轻人侮辱韩信,他说:“虽然你生得高大,喜欢带刀拿剑,其实你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羞辱他:“你韩信要是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你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瞅了他几眼,低下身从他胯下爬了过去。满大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觉得他是个胆小鬼。

当项梁率军渡过淮河的时候,韩信持剑跟随项梁,做他的部下却没什么名气。项梁战败后,他又隶属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但项羽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的时候,韩信离开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名气,只做了接待宾客和负责外联的小官。后来因犯法被处斩,同伙的十三人都已被杀了,轮到韩信受刑,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夏侯婴,就说:“难道汉王不想统一天下吗?何必要杀壮士呢!”滕公觉得他的话非同凡响,又见他相貌堂堂,就把他放了。与韩信交谈后,很是欣赏他,便把这件事报告了汉王,汉王就任命韩信做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出他有什么出众的地方。

韩信曾多次跟萧何交谈,萧何认为他是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共计有几十个人在半路上逃跑了。韩信估摸着萧何等人已向汉王推荐自己多次,但汉王并不想重用自己,于是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之后,来不及报告汉王,就去亲自追回韩信。有人报告汉王道:“丞相萧何逃走了。”汉王听了后大怒,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一样。过了一两天后,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为什么要逃走?”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回逃走的人。”汉王说:“你追的人是谁呢?”萧何回答道:“是韩信。”汉王又骂他:“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个,你都没去追;却说去追韩信,你这是在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都容易得到。但是像韩信这么杰出的人,普天之下再找不出第二个。大王您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就用不着韩信,如果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谁能与您共计大事了。只看大王怎么决定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发展啊,怎么能苦闷地长期待在这儿呢?”萧何说:“大王既然决意向东发展,如果您能重用韩信,韩信就留得下来,不能重用他,他终究是要逃跑的。”汉王说:“看你的面子,我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您任命他做将军,他也一定不肯留下来。”汉王说:“那就任命他当大将军。”萧何说:“那可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召来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萧何说:“大王您一向待人轻慢,不讲礼节,现在任命大将军就像叫小孩儿似的,这便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如果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就选个良辰吉日,斋戒后设置高坛和建筑广场,要准备好完备的礼仪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众将听到要任命大将的消息后都很高兴,人人都觉得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的时候,竟然是韩信领命,全军都感到非常惊讶。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东下突破井陉口,以攻打赵国。赵王、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将要袭击他们,便在井陉口聚集大军,号称有二十万人。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道:“听说汉将韩信渡过了西河,俘虏了魏王,生擒了夏说,最近还血洗了阏与,如今又有张耳协助他,商议着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离开本国远征的表现,其锋芒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挨饿,临时打了柴草烧火做饭,部队就经常吃不饱。眼下井陉的这条道路,两辆车无法并行,骑兵也不能排成行列,这样行军数百里,运粮草的人马势必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精兵三万,我从小路将他们的粮草拦下,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跟他们交战。他们向前没法战斗,向后不能退却,我率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让他们在荒野里抢不到一点东西,不出十天,两将的首级就可送到将军帐前。希望您可以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我们一定会被这两个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古板书生,时常说正义的军队不用诡计制敌,便道:“我从兵书上看到,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可以将敌人包围,是敌人的一倍就可以与之交战。现在韩信号称率领数万人马,其实不过数千。他们竟然跋涉千里来侵袭我们,也已经非常疲惫了。像现在这样回避不出击,以后有强大的后续军队到来,我们又如何对付呢?各诸侯会觉得我胆小,然后轻易地来攻打我们。”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广武君的计划落空了。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密探得知广武君的计谋没有被采用,回来报告,韩信大喜,这才敢领兵进入井陉。距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的时候,大军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大军准备出发,选了轻装骑兵两千人,每人拿着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在山中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这支队伍:“交战时,赵军看见我军败逃,必然会全军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营,拔掉他们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同时让副将传达给士兵们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败了赵军后正式会餐。”诸位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答应道:“遵命。”韩信对手下的军官说:“赵军已先行占据有利的地形筑造了军营,若他们看不到我军大将的旗鼓,就不会出来攻打我军的先头军队,怕我们到了山路险要的地方会退回去。”于是韩信派出一万人做先头军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远远望见此情此景,大笑不止。天刚亮,韩信率军大张旗鼓地走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门出击汉军,双方激战了很久。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战败,抛旗弃鼓,逃回了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军队打开营门让他们回来。然后又与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抢夺汉军的旗鼓,死追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回到河边阵地。汉军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去的那两千轻骑兵,在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之时,火速冲进赵军的空军营,将赵军全部的旗帜拔掉,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打败汉军,无法俘获韩信等人,于是想要退回军营,但军营处插满了汉军的红旗,赵国将士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俘获了赵王的全部将领,于是赵军大乱,士兵们纷纷逃跑,即便赵将诛杀逃兵,也无法阻止这场变乱。于是汉军前后夹击,彻底击垮了赵军,俘虏了很多人,并在泜水岸边杀死了成安君,生擒了赵王歇。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能活捉他的人可得千金封赏。于是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韩信军营,韩信亲自为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则面向西与其对坐,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对待他。

众将把首级和俘虏献给韩信,向韩信表示了祝贺,趁机对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列阵应该背后和右边靠山,而前边和左边临水。这回将军反而命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败了赵军后正式会餐’,我等并不相信,然而居然真的取得了胜利,这到底是什么战术啊?”韩信答道:“这个兵法上也有,只是诸位没有加以留心。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何况我平时没有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谓的‘赶着百姓去打仗’,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将战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非要为保全自己而奋战不可;如果把他们留在能逃生的地方,那他们就都逃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打仗呢?”诸位将领都佩服地说道:“太对了。我们就想不到这些。”

齐国人蒯通知道决定天下胜负的关键就在于韩信,打算用奇计打动他,于是用看相人的身份规劝韩信道:“我曾经学过相人术。”韩信说:“先生怎么给人看相?”蒯通答道:“人的贵贱在于骨骼,忧喜在于面色,成败在于决断。用这三项来给人相面就会万无一失。”韩信说:“好,先生能替我相面吗?”蒯通说:“希望能单独跟您谈。”韩信说:“周围的人都退下了。”蒯通说:“看您的面相,只不过能被封侯,而且还有危险,相当不安全。看您的背相,却是贵不可言。”韩信道:“这话是什么意思?”蒯通说:“当初,天下人起事反秦的时候,英雄豪杰们纷纷建立名号,振臂一呼,有志之士便像云雾那样汇集,像鱼鳞那样杂沓,像火焰迸发和大风骤起。在这个时候,人们关心的只是如何灭亡秦朝罢了。而如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辜的百姓惨遭杀戮,父子老小的尸骨暴露在荒野,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楚国人从彭城起事,转战各地,追逐败军,直到荥阳,乘胜席卷了很多地区,威震天下。然后部队被困在京、索之间,被阻于成皋以西的山地不能再往前进,已经长达三年了。汉王率领几十万人马占据巩县、洛阳,在那一带抵抗楚军,倚仗着险要的地势,但尽管一日数战,却没立下半点功劳,以致兵败潦倒,几乎不能自救。汉王在荥阳打败仗,在成皋受伤,于是逃到了宛、叶两县之间,这就是所说的智慧和勇气都被困住了。将士们的锐气由于长期困顿于险要处而被挫伤,仓库供应的粮食也被消耗光了,百姓都疲惫不堪,怨声载道,人心动荡,无所归依。我估计,若不出现天下的圣贤,就没法平息这场祸乱。当今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协助汉王,汉王就赢;协助楚王,楚王就赢。我愿意披肝沥胆,献上我的计谋,只怕您不采纳啊。若您愿意听从我的计谋,不如对楚、汉双方都不损害,让他们共存下去,您与他们三足鼎立,就没有谁敢在这种局势下轻举妄动。凭着您的贤能圣德,又拥有众多人马,占据着强大的齐国,您只需迫使燕、赵两国服从于您,再出兵攻打刘、项两军的空虚地带,牵制住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愿望,向西去阻止刘、项分争,为军民百姓请命,那么,天下人就会迅速群起响应您的号召,有谁敢不听从于您!然后,您就分割大国的疆土,削弱强国的势力,重新分封诸侯。诸侯分土立国之后,天下人就会对您感恩戴德,归服听命于齐国。您稳守齐国的故土,占据胶河、泗水一带,用您的恩德感召诸侯,恭谨谦让地对待他们,那么各诸侯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我听说‘苍天赐的好处不拿,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却不采取行动,反而要遭殃’。希望您仔细考虑一下这件事。”

韩信说:“汉王待我很好,把他的车子给我坐,把他的衣裳给我穿,把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子,就要分担人家的苦难;穿人家的衣裳,就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食物,就要为人家的事业死拼,我怎么能够贪图私利而背弃信义呢!”蒯通说:“您自认为和汉王很要好,想帮助他建立流传万世的功业,我私下觉得您这种想法错了。当初常山王、成安君在还是平民老百姓的时候,结成了生死之交,后来却因为张黡、陈泽的事起了争执,使得二人结怨。常山王背叛了项王,提着项婴的人头逃跑归降汉王。汉王借他军队向东出击,在泜水南边杀了成安君,使他身首异处,这件事被天下人耻笑。这两个人的交情,可算是天下最要好的。可是到头来,都要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祸患产生于欲壑难填,而人心又难以揣度。如今您打算用忠信与汉王结交,但你们的交情一定比不上常山王张耳、成安君陈馀的交情,而你们之间关连的事又比张黡、陈泽的事重要得多,所以我以为,您断定汉王不会加害自己,也是错的。大夫文种、范蠡使即将灭亡的越国保存了下来,又辅佐句践称霸诸侯,等到句践功成名就之后,文种却被迫自杀,而范蠡被迫逃亡。野兽已经打光了,猎犬也就要被烹杀了。以交情论,您和汉王就比不上张耳与陈馀了;以忠信论,也赶不上大夫文种、范蠡与越王句践。通过这两个例子,足够使您看个明白了。希望您深思熟虑。何况我听说,勇气与谋略令君主感到威胁的人,生命有危险;而功劳最大的人得不到赏赐。请让我数一数大王的功劳和谋略吧:您渡过了西河,俘虏了魏王,生擒了夏说,率军夺取井陉,杀死成安君,夺取了赵国,以声威逼降了燕国,平定了齐国,南下摧垮楚军二十万,东进杀死楚将龙且,西面给汉王捷报,这就是说您的功劳天下无二。而您的谋略出众,世上少有。如今您具有威胁君主的气势,立下无法封赏的功劳,您归附楚国,楚国人不敢相信;您归附汉国,汉人震惊害怕。您带着这样大的威名和功劳打算归附谁呢?您居于臣子地位而拥有使国君感到威胁的气势,名望又比天下所有人都高,我私下替您感到危险。”韩信说:“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我会考虑您的意见。”

几天以后,蒯通又对韩信说:“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预见事情发展的征兆,能反复思考,就能把握事情成功的关键。听取意见后决策失误而能够长久安全的人,实在很少见。听取意见后很少决断失误的人,别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迷惑他;考虑计谋周到不本末倒置的人,别人就无法用闲言碎语去扰乱他。甘愿做奴役差事的人,就会失掉当国君的机会;安心于微薄俸禄的人,就做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所以聪明人办事果断,犹豫不决就会坏了事情。专在小事上用心思,就会丢了天下的大事,有决断是非的智慧,却不敢行动,这是所有事情失败的祸根。所以常言道:‘猛虎犹豫不决,倒不如黄蜂、蝎子一心用毒刺去螫;骏马徘徊不前,反不如劣马安然慢步前进;孟贲般的勇士狐疑不定,就不如凡夫俗子有实现目的的决心;即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闭口不言,还不如聋哑人打手势有用。’这些俗语都说明了最可贵的是付诸行动。所有功业都难成而易败,机会难得而容易失去。机会啊机会,过了就不会再来。希望您再仔细地考虑考虑。”韩信犹豫,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以为功劳大,汉王终究是不会夺去齐国的,于是谢绝了蒯通。蒯通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就装疯当了巫师。

韩王信卢绾列传

卢绾是丰邑人,与汉高祖是老乡。卢绾的父亲与高祖的父亲是好朋友,等到两家都生儿子的时候,高祖和卢绾又是同一天出生。乡亲们牵着羊抬着酒去两家祝贺。等到高祖、卢绾长大后,又一起读书,关系非常要好。乡亲们见这两家父辈是好朋友,儿子同一天出生,长大后又很要好,再次牵着羊抬着酒前去祝贺。高祖还是平民老百姓的时候,曾因躲避官司而四处逃匿,卢绾总是跟着他东奔西走。等到高祖从沛县起事时,卢绾以门客的身份相随,高祖进入汉中后,卢绾担任将军,总是陪在高祖身边。高祖东击项羽的时候,卢绾以太尉的身份不离其左右,他可以在高祖的卧室内来回进出,在衣被饮食方面得到丰厚的赏赐,其他大臣无人能及,就是萧何、曹参等人,也不过是因为事功而得到礼遇,至于说到亲近宠幸,没有谁能赶得上卢绾。后来卢绾被封为长安侯。长安,就是先前的咸阳啊。

汉高祖五年的冬天,项羽已经被击败了,高祖就派卢绾带另一支队伍,与刘贾一起攻打临江王共尉,共尉兵败。七月凯旋,卢绾又跟随皇上攻打燕王臧荼,臧荼投降。高祖平定天下后,诸侯中不姓刘而被封王的共有七个人。高祖想要封卢绾为王,但又害怕群臣不满。等到俘虏了臧荼,皇上就下诏封诸位将相为列侯,让大家在群臣中挑选最有功劳的人封为燕王。群臣都知道皇帝想要封卢绾为王,就一齐进言道:“太尉长安侯卢绾常年跟随皇上出征平定天下,功劳最大,可以封他为燕王。”皇帝下诏准许了此项建议。汉高祖五年八月,便立卢绾为燕王,诸侯王中受到皇上宠幸的,都比不上燕王。

汉高祖十一年秋天,陈豨在代地谋反,高祖去邯郸征讨陈豨的军队,燕王卢绾也率军攻打陈豨的东北部。在这个时候,陈豨派王黄向匈奴求救。燕王卢绾也派张胜出使匈奴,告诉匈奴人说陈豨等人的军队已被打败。张胜到匈奴后,原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逃亡在匈奴,见到张胜便说道:“您之所以能在燕国得到重用,不过是因为您对匈奴的事务熟悉。燕王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诸侯王屡屡反叛,战事连年不断。现在您为了燕国想要尽快消灭陈豨等人,但他们被消灭完之后,下一个就要轮到燕王,您这些人也要沦为阶下囚了。您为什么不设法让燕国暂缓攻打陈豨而与匈奴联盟呢?这样战争的形势延缓了,卢绾也能长期当燕王,即使汉朝突然发难,也可以借此保住国家。”张胜觉得他的话是对的,就暗中请匈奴帮助陈豨等人攻打燕国。燕王卢绾怀疑张胜与匈奴勾结起来谋反,就上书皇上请求将张胜满门抄斩。张胜回来后,把这样做的原因全都告诉了卢绾。卢绾觉悟了,就找了别人替罪,释放了张胜的家属,让张胜成为与匈奴联络的密使,又暗中派范齐到陈豨那里,想让他长期叛逃在外,使战事连年不断。

汉高祖十二年,高祖东征黥布,陈豨常率军驻扎代地,汉朝派遣樊哙攻打陈豨,并将其斩杀。陈豨的副将投降,供出燕王卢绾曾派范齐到陈豨处互通情报,策划阴谋。高祖派使臣召见卢绾,卢绾称病推托不去。皇帝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前去接燕王,并顺便查问燕王的臣子。卢绾更加害怕,闭门躲了起来,对自己宠信的臣子说道:“不是刘姓而在王位的,只剩下我卢绾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淮阴侯韩信被满门抄斩,夏天,又杀掉了彭越,这都是吕后的主意。现在皇上重病在身,把国事全都交给了吕后。而吕后这个女人,总想找借口杀掉异姓的诸侯王和功高的臣子。”于是卢绾还是装病拒绝进京。卢绾的部下都逃跑藏匿了起来。但卢绾的话渐渐泄露出一些,被辟阳侯听到了,便回朝将这一切都报告了皇上,皇上更加恼怒。后来,汉朝又得到一些来投降的匈奴人,说张胜逃亡到匈奴,是燕王派去的密使。于是皇上说:“卢绾果真造反了!”就派樊哙征讨燕国。燕王卢绾把所有的宫人家属以及数千名骑兵暂时安顿在长城下,等待时机,希望等到皇上病好之后,亲自进京谢罪。四月,高祖逝世,卢绾就带领部下逃入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卢绾不断受到匈奴蛮夷的侵袭掠夺,总想重返汉朝。过了一年多,卢绾死在匈奴。

在吕后当政时,卢绾的妻子儿女从匈奴逃回重投汉朝,正赶上吕后病重,不能接见他们,便把他们安顿在了燕王驻京的府邸,准备等病好之后再设宴接见。但吕后竟在这时候去世了,未能接见他们。卢绾的妻子后来也因病去世。

汉孝景帝中元六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匈奴东胡王的身份向汉朝投降,被封为亚谷侯。

郦生陆贾列传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喜爱读书,但家境贫寒,落魄潦倒,没有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只得当了一名在里中看门的小吏。尽管这样,县中的贤士和富豪却都不敢随便役使他,同县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起事反秦的时候,攻城略地而经过高阳的各路将领有数十人,但郦生听说这些人都没有度量、喜欢烦琐细微的礼节又刚愎自用,不能听取有抱负的见解,因此他就深居简出,藏了起来。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名骑士恰恰是郦生老乡的儿子,沛公常向他打听他的家乡有哪些贤士俊杰。一天,这名骑士回家,郦生看到他,便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看不起人,但有远大的谋略,这样的人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只可惜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就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生,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狂生,但是他说自己并非狂生。’”骑士答道:“沛公不喜欢儒生,许多戴着儒生的帽子的人去见他,沛公总是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往帽子里撒尿。在与这些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会破口大骂。因此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游说他。”郦生说:“你只管照着我的话去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照郦生嘱咐找机会将这番话告诉了沛公。

沛公到了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召见郦生。郦生到旅舍后,进去拜见,沛公正坐在床边让两个女人给他洗脚,就这样接见郦生。郦生进去,只是拱手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说:“您是想要帮着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呢?”沛公骂道:“你个书呆子!天下的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才相继起兵反抗暴虐无道的秦朝,你怎么说是帮着秦朝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真要下定决心起兵推翻暴秦,那就不该用这种傲慢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停止洗脚,起来穿好衣裳,请郦生坐到上宾的座位,并向他道歉。郦生讲述了六国合纵连横时所用的谋略,沛公大喜,命人端上饭来,请郦生进餐,然后问他道:“那先生您看如今我们该制定怎样的计策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都发动起来,共计也不到一万人,如果靠他们直接对抗强秦,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把手伸进老虎的嘴巴里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眼下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与陈留的县令很要好,请您派我去他那里一趟,让他归降于您。若是他不听从,您再发兵攻城,我可以作内应。”于是沛公就派郦生前去陈留,自己领兵紧随其后,终于攻取了陈留,沛公将广野君的称号赐给郦生。

陆贾是楚国人。他以门客的身份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他被人们称为是很有才华的辩士,所以陪伴在高祖身边,常常出使各诸侯国。

等到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将南越平定了,于是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也封他为南越王并派陆贾赐给尉佗大印。陆生到南越后,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锥形发髻,伸开两腿坐着,就这样接见陆生。陆生对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违反中原人的习俗,扔掉衣冠巾带,想用南越弹丸之地来与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就要大祸临头了。更何况由于秦朝施行暴政,所以诸侯豪杰纷纷而起,汉王第一个入关,占据了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依附于他,可算得上是非常强大了。但是自从汉王从巴蜀起兵之后,征服天下,降服诸侯,最终杀死项羽,灭掉了楚国。五年之内,平定海内外。这不是靠人力能办到的,而是上天相助的结果。现在天子听说您要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人讨伐暴逆无道的人,汉朝将相们都想带兵来灭掉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可怜他们近来才结束了战乱之苦,因此才暂且罢兵让他们休养生息,派我封给您南越王的金印,剖分符节为信,互通使臣。大王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北拜倒称臣才是,但是您却想倚仗刚刚建立,还没有安定的小小南越,在这里逞强。倘若让朝廷听说了这件事,就会挖开并烧毁您的祖坟,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员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南越,那么南越人若要起兵杀死您,然后再投降汉朝,就如同翻手掌那么容易啊。”

尉佗听完他的话,立刻起身向陆生道歉道:“我在蛮夷之地居住的时间久了,所以对您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与萧何、曹参、韩信相比,哪个更有贤能呢?”陆生说道:“大王您似乎比他们都强。”尉佗又问:“那我与皇上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残暴的秦朝,荡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丰功伟绩,统治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方圆万里,位处天下最肥沃之地,人多车众,物产殷实,政令出于一家,这是自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盛况。而现在您统治的人口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蛮夷,又居住在这崎岖的山海之间,不过抵得过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能与汉皇相比!”尉佗听后,大笑道:“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事,所以才在此地称王。假使我在中原,怎么会比不上汉皇呢?”通过交谈,尉佗很喜欢陆生,留下他与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的人,直到你来了,才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听不到的事情。”尉佗赏赐陆生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价值千金的宝物,另外送给他的其他礼物也价值千金。陆生终于拜尉佗为南越王,使他向汉称臣并服从汉朝的管制。陆贾回朝之后复命,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经常在与皇上谈话时引用《诗》、《书》等儒家经典,高帝就大骂他道:“你老子是骑在马上打出来的天下,哪里用得着《诗》、《书》!”陆生回答道:“您可以骑在马上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骑在马上治理天下吗?何况商汤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夺取天下,然后顺应形势以文教治理天下,文武并用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啊。从前吴王夫差、晋国智伯都是因极力崇尚武力而致使国家灭亡的;秦王朝也是依赖严酷刑法而不加变更,最后政权毁在赵高的手里。假使秦朝在统一天下之后,施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哪能取得天下呢?”高帝听完之后,心情不快,但面露惭愧之色,就对陆生说:“那就请您试着总结一下为什么秦朝失去天下,而我们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各国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在。”于是陆生奉旨粗略地论述了国家治乱存亡的原因,一共写了十二篇。每奏一篇给高帝,高帝没有不道好的,左右群臣也都欢呼万岁,将他这部书称为《新语》。

孝惠帝时,吕太后当权,想封吕氏众人为王,害怕大臣中那些善辩敢谏的人,而陆生也深知靠自己力争也无济于事,于是称病辞职,赋闲在家。他见好畤一带土地肥沃,便在这里定居。陆生有五个儿子,他把出使南越所得的珠宝袋拿出来卖了,得了千金,分给儿子们,每人二百金,让他们谋生。陆生自己常常坐着舒适的四匹马拉的车子,带着十个唱歌跳舞和弹琴鼓瑟的侍从,身佩价值百金的宝剑四处游玩。他曾这样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和你们约好:当我出游路过你们家时,要让我的人马吃好喝好,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我十天换一个地方。我死在谁家,就把宝剑、车骑以及侍从都给谁。我还要到其他朋友那儿去,所以一年当中我去你们各家大概不过两三次,总见着你们就不新鲜了,你们也用不着因为总见着我而厌烦我了。”

吕太后当权时期,封吕氏众人为王。吕氏众人专揽大权,想威逼控制幼主,夺取刘氏天下。右丞相陈平对此非常担忧,但其力量有限不能与之强争,害怕灾祸殃及自己,于是常常闲居家中反复考虑这件事。有一次,陆生去他府上请安,径直走到陈平身边坐下,此时陈平正在深思,没有立刻察觉到陆生来了。陆生问道:“想什么事这么出神?”陈平说:“你猜猜看我究竟在想什么?”陆生说:“您位居高职,是有三万户食邑的列侯,可以说极为富贵了,没有什么好追求了。然而若是您有忧愁的话,不过是担忧吕氏众人和幼主罢了。”陈平说:“你猜得对,你觉得这事该怎么办呢?”陆生说:“天下太平的时候,要注意丞相;天下动荡的时候,要注意大将。如果将相配合默契,士人就会归附;士人若归附,那么即使天下有乱,国家的大权也不会分散。为了江山社稷考虑,这件事都掌握在您和周勃的手里了。我常常想对太尉周勃讲明白这些话,但是绛侯和我开玩笑惯了,不太重视我的话。您为什么不与太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接下来,陆生又为陈平想出了对付吕氏的几个办法。陈平采用他的计策,就拿出五百金来为绛侯周勃祝寿,并且为其准备了丰盛的酒食和优美的歌舞;而太尉周勃也以同等方式来回报丞相陈平。这样,二人建立起了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吕氏篡权的阴谋也更加难以实现了。陈平又送给陆生一百个奴婢、五十辆车马、五百万钱当作饮食费用。陆生就用这笔资财在汉朝廷的公卿大臣中游说,名声大盛。

等到诛杀了吕氏宗族后,陆生对拥立孝文帝登基也出了不少力。孝文帝即位后,想派人出使南越。陈平等人便推荐陆生为太中大夫出使南越,让南越王尉佗取消黄屋称制等越礼行为,要他采用和其他诸侯一样的礼仪。陆生完全照着皇上的意旨完成任务,所以文帝非常满意。关于此事的细节都记录在《南越列传》里。陆生最后以高寿辞世。

刘敬叔孙通列传

汉高祖二年,汉王率领五个诸侯王攻入彭城,叔孙通就归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逃,叔孙通也一直跟随汉王。

叔孙通总是一副儒生打扮,汉王见了很是讨厌;他就变换服饰,穿上短衣,而且是按照楚地习俗裁制的,汉王便高兴了。

当初叔孙通归降汉王时,跟随他的儒生有一百多人,可是叔孙通从来不在汉王面前推荐他们,反而专门推荐那些曾经的盗匪、壮士。弟子们都私下骂他道:“侍奉先生几年,有幸能跟他一起投降汉王,如今他却不推荐我们做事,却专门推荐那些凶恶奸猾的人,这是什么道理?”叔孙通听说这些话后,就对儒生们说:“汉王正亲自冒着利箭坚石的危险争夺天下,你们这些人难道能搏斗吗?所以我先要推荐那些能斩将夺旗冒死拼杀的勇士。各位暂且等等我,我不会忘了你们的。”汉王任命叔孙通为博士,号称稷嗣君。

汉高祖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一起拥戴汉王为皇帝,叔孙通负责制定礼仪名号。当时高帝将秦朝的那些烦琐严苛的礼仪全部废除,只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制度。可是群臣在朝堂上饮酒争功,有的人醉后便狂呼乱叫,有的人甚至拔出剑来砍庭中的立柱,高帝非常担心这件事。叔孙通知道皇上已经越来越讨厌这些越礼的行为,就劝道:“那些儒生不能为您攻取天下,可是他们能够帮您守住天下。我希望您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与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会礼仪。”高帝说:“只怕很困难吧?”叔孙通说:“五帝、三王都有不同礼乐制度。所谓礼,就是依照当时的世事人情而给人们制定的节制或修饰的法则。所以从夏、殷、周三代的礼制有所沿袭、删减和增益的情况看就可以明了,不同朝代的礼制是不相重复的。我希望多用古代的礼法与秦朝的礼法合起来制定新礼法。”皇上说:“可以试着去做,但要让新礼仪简单易懂,考虑我能够办得到的。”

于是叔孙通身为使者去鲁地征召了三十多个儒生。鲁地有两名儒生不愿跟他走,说:“您所侍奉的君主都快十位了,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而得到亲近,进而显贵的。方今天下刚刚平定,死去的人还来不及安葬,受伤的人还没有康复,又要制定礼乐制度了。新的礼乐制度,只有在施行德政百年以后,才能时兴起来。我们不会违心替您做这种事。您的所作所为不合古法,我们不去。您还是走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道:“你们真是鄙陋的书呆子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所征的三十人一起西行进京,他们连同皇帝派来学礼仪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野外设好表示位次尊卑的标记进行演习。演习了一个多月后,叔孙通说:“皇帝可以来试看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行礼,然后说道:“我能做到这些。”于是下令群臣都来练习,这时正巧十月,能进行入朝会的实际排练。

汉高祖七年,长乐宫落成,诸侯及群臣都来朝会。礼仪规定:先在天亮前,谒者开始主持礼仪事务,引导着诸侯群臣依次进入殿门,殿内有战车、骑兵、步兵和侍从保卫宫殿,摆好各种兵器,张设各式旗帜。谒者传令“小步快走”,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之下郎中官员立在台阶两侧,台阶边上有几百人。凡是功臣、列侯、将军、军官都依次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以下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安排了九宾,依次传令。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里出来,百官手持旗帜而传警,然后赞礼官员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级别的各级官员依次上前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祝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大臣无不因这威严仪式而肃然起敬。等到行礼完毕,再摆下酒宴。诸侯群臣都坐在大殿上敛声屏气地低着头,依照尊卑的次序站起来向皇上祝贺敬酒。斟酒九次以后,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御史纠察礼法,找出那些违反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会到酒宴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喧哗失礼的人。大典过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道:“我到今天才知道当皇帝有多尊贵啊。”于是任命叔孙通当太常,并赏赐给他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乘机进言道:“各位弟子跟随我很久了,与我一起制定朝廷礼仪,希望陛下能授与他们官职。”高帝把他们都封为郎官。叔孙通出宫之后,将这五百斤黄金都分赠给各位儒生了。这些儒生都高兴地说道:“叔孙先生真是一个大圣人,懂得当世的紧要事务。”

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仗义有肝胆,好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项羽让他领兵,曾屡次使汉王刘邦陷入困境。等到项羽被灭后,汉高祖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下令有敢窝藏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在濮阳的一个姓周的人家家里。周氏说:“汉朝非常着急地悬赏捉拿您,就要搜到我家来了,将军您如果能听我的话,我才敢给您献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在您面前自杀。”季布答应了他。于是周氏便剃掉季布的头发,用铁箍钳住他的脖子,给他换上粗布衣服,放在运棺材的大车里,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起,卖给了鲁地的朱家。朱氏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将他安置在田里干活,并且告诫他的儿子:“田里的事,都要听从这个家奴的吩咐,一定要和他一起吃饭。”之后朱氏便乘轻便的马车去洛阳拜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氏喝了几天酒。朱氏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下什么大罪,皇上这么急着要捕获他?”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将皇上逼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朱氏说:“您看季布这个人怎么样呢?”滕公说:“他是一个贤人。”朱氏说:“臣子各受自己的君主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分内之事。难道可以将项羽的臣子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得到天下,仅仅因为私怨就去追捕这样一个人,这是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器量狭小呢!何况季布这样有贤能,而汉朝又如此急迫地追捕他,这样一来,他不是向北逃去匈奴,就是要向南逃去越地。这种因记恨勇士而逼他去帮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之所以要对楚平王掘墓鞭尸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找个机会向皇上说清楚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氏是一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藏在他那儿,便答应道:“好。”滕公等时机一到,果真按照朱氏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便赦免了季布。在那个时候,许多人都称赞季布能化刚强为柔顺,朱氏也因此而闻名于当世。季布被皇上召见,感谢皇上赦免了他,皇上便任命他做了郎中。

孝惠帝时,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出言不逊,吕后非常恼火,召集众将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十万大军横扫匈奴。”诸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意思,齐声说:“对。”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被斩首啊!当年,高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匈奴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带十万人马怎么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说谎!再说秦朝正是由于对匈奴用兵的缘故,才引起陈胜等人造反。直到现在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却又在这时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再变得动荡不安。”这时殿上的将领都十分惊恐,吕太后退朝,终于不再商议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担任河东郡守,孝文帝时,有人推荐他说他很有才能,孝文帝便召见他,想要任命他为御史大夫。这时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发酒疯时令人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在客栈住了一个月,皇上召见他之后就不再搭理他了。季布因此向皇上进言:“我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却得到了您的恩宠,得以担任河东郡守。现在陛下您无缘无故地召见我,看来一定是有人用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到了京城,没有任何事情,您就这样将我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陛下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就召见我,又因为有一个人毁谤我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的有识之士听说这件事后,就由此看出您为人处世的程度深浅了。”皇上默不做声,心中惭愧,过了很久才说道:“对我来说河东是最重要的郡,所以我才要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向皇上告辞,回到了河东任上。

楚地有一个曹丘,能言善辩,多次用金钱买通权贵。他侍奉过赵同等权贵,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说这件事后,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我听说曹丘不是个有德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了。”等到曹丘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介绍信好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你,你别去了。”曹丘坚持请窦长君给他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去找季布了。曹丘先派人把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果然大怒,等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向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国、楚国一带得到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国人,您也是楚国人。由于我周游天下到处宣扬,您的名字才会为天下人所知,难道我对您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要这样拒我于千里之外呢!”季布于是十分高兴,把曹丘请了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将其奉为上宾,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季布之所以远近闻名,都是曹丘替他宣传的结果。

季布的弟弟叫季心,勇气超人,待人恭敬谨慎,又好行侠仗义,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为他效命。季心曾经杀过人,逃亡到吴地,躲在袁丝家中。季心用侍奉兄长的礼节来侍奉袁丝,又像对待弟弟一样照顾灌夫、籍福这些人。他曾经担任中司马,连中尉郅都也不敢不礼待他。许多年轻人常常假冒他的名义去外边行事。在那个时候,季心因他的勇敢而出名,季布因他的守信而出名,都在关中名声显赫。

季布的舅舅丁公是楚将。丁公曾替项羽在彭城之西使高祖陷于窘境。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高祖危急,回头对丁公说道:“我们两个好汉何必要相互为难呢!”于是丁公领兵返回,汉王得以脱险。等到项羽被灭后,丁公前去拜见高祖。高祖将丁公捉回军营示众,说道:“丁公身为项王的臣下而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正是丁公啊!”于是就杀了丁公,说道:“让后代做臣子的人不要仿效丁公!”

栾布是梁国人。当初梁王彭越还是平民的时候,曾经与栾布往来。栾布家里穷,在齐地被人雇用,给卖酒人家做佣工。过了几年,彭越离家来到巨野一带做强盗,而栾布却被强人劫去卖了,到燕地当奴隶。栾布曾替他的主人报了仇,燕将臧荼推荐他做都尉。后来臧荼成了燕王,就任用栾布为将。等到臧荼反叛,汉朝攻打燕国的时候,将栾布俘虏了。梁王彭越听说了这件事,便请求皇上赎回栾布,让他当梁国的大夫。

后来栾布出使齐国,还没回来,汉高祖召见彭越,以谋反的罪名诛灭了彭越三族。之后又割下彭越的头,将其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并且下令:“有敢来收殓或探视彭越的头颅的,就立即抓起来。”这时栾布从齐国回来,到彭越的头颅下面汇报他出使的情况,祭奠哭吊他。官吏逮捕了栾布,并向皇上报告了这件事。皇上召见栾布,骂道:“你参与了彭越的谋反吗?我下令任何人不得给他收尸,你偏偏要祭吊他,分明是参与了彭越的谋反。赶快把他烹杀了!”正当皇帝的侍从抬起栾布走向汤镬之时,栾布回头说道:“希望您能让我说一句话再去死。”皇上说:“还有什么话说?”栾布说:“当年皇上您被困彭城,于荥阳、成皋一带兵败,项王之所以最终不能顺利西进,是因为彭王在梁地据守,与汉军联合牵制楚军的缘故啊。在当时,只要彭王调头与楚联合,汉就失败;帮汉则楚败。再说垓下之战,没有彭王参战,项羽也不会灭亡。现在天下已定,彭王被封,也想让这个封爵世代相传。现在陛下到梁国征兵,只是因为彭王有病不能前来,陛下就心生怀疑,觉得他要谋反,可是造反的形迹并没有显露,就因一些小事而诛灭了他的三族,我担心功臣们会人人自危。现在彭王已经死了,我活着还不如死了,就请您把我烹杀了吧。”于是皇上就赦免了栾布,任命他为都尉。

孝文帝的时候,栾布担任燕国相国,又做了将军。栾布曾扬言:“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能辱身求全的人,不是真正的人;等到富贵的时候,又不能称心如意的人,也不是贤才。”于是对曾经对自己有恩的人,便重重地报答;与自己有仇的人,一定借法律除掉他。吴、楚七国反叛的时候,栾布因战功而被封为俞侯,又做燕国的相国。燕、齐一带的许多地方都替栾布建造祠堂,号称栾公社。孝景帝中元五年,栾布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侯位,担任太常,后来因祭祀时所用的牲畜不合规定,封国被废。

太史公说:虽有项羽的气概相映,但季布仍能凭着勇敢在楚地扬名,他多次亲自消灭敌军,拔取敌人军旗,真可谓是壮士啊。然而他被施以刑罚,做了人家的奴仆还不肯死去,又是何等卑下啊!他一定是自负有才,因此蒙受屈辱而不以为耻,以期找到地方发挥自己未曾施展的抱负,所以他终于成了汉朝的名将。贤能的人的确能够看重自己的生命,至于那些奴婢、姬妾、低贱的人因为怨愤而自杀,算不得勇敢,那是他们知道再也没有其他办法了。栾布痛哭祭吊彭越,把赴汤镬就死视同回家,他的确知道要死得其所,所以不再吝惜自己的生命。即便是古代重义轻生的人,又怎能超过他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