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都市异能学院> 第二十七章 找了二十年的东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找了二十年的东西(1 / 2)

 第二十七章找了二十年的东西

等到谷黎泠回到了宿舍,苏哲也已经回来了,只是让他有点吃惊的是王博阳也在。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王博阳拍着苏哲的肩膀,不知道说了什么,而苏哲,则是有点失望的点点头。

“唉,大谷,回来了啊。”崔健文笑嘻嘻的和谷黎泠打着招呼,就好像早上的事情没发生过一样。

“嗯,我回来了。导师也在啊,导师是因为小苏的异能来的吗?”谷黎泠说。

“嗯,是的,因为苏哲的异能有点特殊,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听健文说,你早上去考内院升学啦?怎么样?过了吗?”王博阳笑着问。

“没有啊,考核太难了。”谷黎泠摇了摇头。

“哦?考什么呢?”王博阳好像不经意的一问。照理说,王博阳作为一个导师,要比谷黎泠自己清楚很多才是。

虽然说谷黎泠有点疑惑,不过他还是如实的说了。“一个叫做帕摩的考官,他让我在他二阶异能强度的手上撑五分钟。”他说。

“帕摩?难怪,难怪……”王博阳自言自语的说,声音越来越小,陷入了沉思。

王博阳不说话,场上也没有人说话,显得有点安静,这时谷黎泠忍不住的想问问王博阳一些问题。

“导师,你觉得我们内院的校长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总感觉内院都神神秘秘的。那个叫帕摩的考官说,内院校长是个神棍。”谷黎泠好像开玩笑一样说,带着一丝试探的味道。

谷黎泠说这话的时候,还吸引了崔健文的注意力。

“内院校长?你是说他?你见过他吗?”王博阳吃惊的说。谷黎泠点点头。“去小苏家的时候,那一次和健文一起看到过他。”

“哦。”王博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怎么说他呢,好坏参半吧,从他出的那本《崩坏的神明》来说,那本书就像一根强心针,是很好的精神食粮,可以说拯救了很多人。但从做人这一方面来说,他做得并不好,很多因为那本书对他仰慕而来华南大学的人,很多最后都失望而归。正如帕摩考官说的,老校长确实是名神棍,而且他这人……”王博阳顿了顿。“并不像他书里自己描绘的那么好,品行不是很好,有时候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有点不择手段。”

王博阳笑了笑说,听上去好像对老校长不怎么感冒。

“不过他教学生很有一套,教出来很多的学生都非常优秀。”王博阳说。等得谷黎泠眼睛微微一亮,他语气一转。“只是到最后,他大部分的学生都看透他的品行,和他绝交了,因为他骗过很多人,那些被他利用伤透了心的学生,后来全走光了。所有他到现在还只是一个校长,以前他还是人类异能联盟里的一名骨干。”王博阳说。“在华南大学内院,每年被弹劾的最多的就是他了,不过他是元老,也有许多拥护者,开除什么的不可能,现在他也不怎么管事了,也就挂个名。”

王博阳笑着说,但谷黎泠能很明显的从中感觉到王博阳对于这个老校长很有意见。

谷黎泠看了看崔健文,想从崔健文哪里得到一些答案,毕竟崔健文怎么说也是一个大家族出来的人,知道的也多一些。只是看见崔健文对着谷黎泠撇了撇嘴,翻了翻白眼,谷黎泠也就知道了其中肯定还有一些故事。

“导师啊,你刚才说苏哲的异能好像有什么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谷黎泠看着这个话题有些尴尬了,也就自觉岔开了话题。

“苏哲身上的现象是绝无仅有的一例。”王博阳扶了扶眼镜,遇到这种学术性的问题,他就会变得很认真。

“据初步研究来看,苏哲身上的异能的的确确是磁,就算不是磁,也是和磁有关的东西。如果把每一个天体都看作一个强大到一定程度的磁体的话,苏哲身上发生的这些联系可以很完美的说得通。只是苏哲身上的异能就好像一个正在不断衰变的天体,上次检测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他的异能正在缓慢的减弱,而从这次的研究报告显示来看,这个结论完全可以确立了。”王博阳很郑重的说。

“减弱?这是什么原因?异能不是越变越强的吗,为什么会逐渐减弱?”谷黎泠诧异。

“不知道,这是我们发现的首例磁异能,根据报告显示,苏哲身上的异能以这种速率变弱的话,不出一个星期便会弱到我们无法研究的地步,也就是普通人的状态。不过按照天体的衰变规律来看的话,越是到后期,衰变的速率也就会越快。而因为没有先例,这种现象我们完全无法搞懂是怎么回事。或许,之前还有其他人觉醒并幸存下来过磁异能,只是因为这种未知的衰变让他们变成了普通人。”王博阳皱着眉头说。

“那有没有可能这种’普通人’会有再次爆发出异能的可能?”谷黎泠追问。

“按理说是不可能,不过苏哲也和我们提到过了,在他小时候的时候,他曾经觉醒过一次异能,这让我们对研究产生了怀疑,因为这根本不符合天体衰变的规律。而我们也找不出苏哲异能衰变后的产物,不管什么天体衰变后都会留下产物,可是在苏哲身上,我们根本找不到那种’奇特’的产物。”王博阳说,说这话的时候他深深的叹了口气。

“唯一有可能产生产物的地方,就只有大脑了,毕竟异能由精神力所发出,而精神力又是从大脑发出,目前我们华南大学这边的科技无法做到这方面的研究。”王博阳说,这就像是科学家对于科研设备的短板导致了科研失败时那种无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