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美人卷珠帘> (第十七场)太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场)太后(1 / 2)

 此时是忽必烈在位时期,他是第五代蒙古大汗。也是在他手里,蒙古人才开始学着汉人的朝廷建制,开始建年号。后来又迁都燕京,改名为大都,并定国号为元。

忽必烈的母亲庄圣太后贴妮,全名唆鲁禾帖妮别吉,是克烈部首领汪罕的侄女,也就是左相窝阔台的堂姐。帖妮父母早亡,是叔叔汪罕抚养长大的,所以两人虽然名义上是堂姐弟,实际上跟亲姐弟没什么区别。

成吉思汗征服克烈部后,把帖妮赐给了自己的儿子拖雷为妻。拖雷死得早,帖妮带着四个儿子艰难度日。最后在她的一再请求下,当时的蒙古大汗,拖雷的哥哥窝阔台(也叫窝阔台,蒙古人中很多同名的),很不情愿地赐给了她一块封地,地点在真定,那里是汉族聚居地。因此,帖妮和她的儿子们成了汉族农民而不是蒙古草原游牧民的领主。

帖妮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女人,她认为因地制宜,采取农耕法,而不是像别的占据汉族土地的蒙古贵族那样,强制实行蒙古式的游牧业,更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领主也就能得到更多的赋税。后来证明她的政策是对的,当其他领主土地上的汉族农民纷纷逃亡的时候,她的领地反吸纳了更多的人口,她鼓励他们开垦荒地,新开垦的土地免征三年的赋税。这样不到十年,真定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

有了钱粮,就能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帖妮的儿子们长大后个个骁勇善战,先是大儿子蒙哥取代伯父窝阔台成为蒙古大汗,蒙哥战死疆场后,忽必烈继立为汗。在他的带领下,蒙古军迅速扩张土地,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不仅灭掉了南宋,统一了中国,甚至远征日本,安南,爪洼,建立起了幅员辽阔的大元帝国。

在忽必烈兄弟成功的背后,站立着他们伟大的母亲。当年帖妮守寡后,窝阔台曾几度逼她下嫁拖雷的其他兄弟甚至子侄,这在蒙古是风俗,别的死了丈夫的女人一般都会听从家族首领的安排,让她嫁谁就嫁谁,只有帖妮,以死相抗,只想一心一意地抚养自己的四个儿子。窝阔台一开始不给她土地羊群,让他们母子饥寒交迫,也就是为了逼她就范。后来实在拗不过了,才远远地给了一块土地把他们母子赶出了当时的蒙古国都上都。

这样的母亲,在儿子心目中,以及在整个蒙古民族的心目中是个什么地位可想而知,差不多等于活菩萨了。所以太后牵挂喜欢的人,连皇上也不敢怠慢。

这也是左相窝阔台权势熏天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蒙古人来说,他不仅战功卓著,还是皇亲国戚,按汉人的说法叫国舅。他率领的克列部,也是仅次于蒙古皇族乞颜部的显赫部落,封地直逼忽必烈的两个亲弟弟。

官居左相,又统领着一个强悍部落的男人,没有子嗣的确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虽然他的弟弟们都有儿子,可侄儿毕竟是侄儿,不是他的亲骨血,连太后都替他可惜。直到帖木儿出生,才填补了这一巨大的遗憾。

帖木儿之名也是太后亲赐的。左相之子帖木儿出生十二年后,忽必烈的嫡长孙出世,太后和皇上商量的结果,还是给这孩子取名为帖木儿。

左相窝阔台带着他的儿子帖木儿到达庄圣太后帖妮的慈福殿时,太后正坐在一把紫檀木椅上教六岁的皇太孙帖木儿认汉字。一见到窝阔台父子俩,尤其是见到他后面的帖木儿时,当即笑逐颜开地说:“今天可好了,两个帖木儿,一个大帖木儿,一个小帖木儿。”

说着就把大帖木儿拉过去从头到脚好一番打量,嘴里心疼地说:“你到底跑哪儿去了?弄得这么瘦,害得你阿爸像得了失心疯一样,每天想你都快想死了,你这孩子,怎么一出去就不知道回来了呢?”

窝阔台见堂姐用的是微带责备的语气,忙陪着笑替儿子解释:“他跟着师傅在山上学艺,师傅规矩严,不准他下山,这次回来给他娘拜寿,还是师傅特许的呢。“

太后眉头一皱,不以为然地说:“堂堂的武威候,又是克列部的族长,跑到山上去跟人学什么艺?身边多带几个高手保护就行了。”

窝阔台又赶紧出来替儿子说话:“正因为是武威候,是大族长,所以更需要学好武艺啊,不能因为过了几年太平日子,就偷懒起来了。如果我大元的武威候和克列部的族长还要人保护的话,那说出去不是丢死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