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班师还朝第一卷终
(求收藏!兄弟们,看书的时候还望能够受累在加入收藏的地方顺手点一下。你们的支持与鼓励就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拜托了!漫步在这里叩谢了!!!)
二十天后,李恪的队伍终于与讨伐吐谷浑的主力部队会合。也终于见到了一直以来都想见到,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的李靖和李绩。
后世传说中,李绩(评书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原名徐世绩,归唐后被赐姓李,李世民登帝位后,要避讳所以又去掉名字中的世字)可是诸葛亮一样的人物。留给后世的印象那是仙风道骨、手持羽扇,多智近乎妖的人物。实际当中,李绩却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勇将,根本就与仙风道骨没有任何关系。而李靖在传说中,更是风尘三侠之一,大有散仙的味道,实际中虽说没有神仙的味道,但也算得上是魅力十足的老男人。见到这两人之后,李恪心里有种怪怪的感觉,既有兴奋又是失望。造成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李绩现在已经四十出头的年龄,而李靖更是已经六十五岁高龄。任何人的心理都是希望自己所崇拜的英雄,永远年轻、永远光芒四射。
在等待李恪到来的这段时间,这些个老将们早已经和薛仁贵等三人详谈过。老将们对于三个人还是很满意的,尤其是薛仁贵,虽说年龄不大,言谈举止之间已经流露出名将才具备的大家风范。最开始,当他们听到这些人从言语中流露出对李恪的崇敬之意时,还认为那是出于对他们提拔的感激。毕竟这个蜀王小的时候,他们也曾经见到过,也都知道当今天子对于这个儿子非常喜欢,常说和他很相像。在当今天子的众多子嗣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但是,他们很难相信一个才十六岁的王爷,能有多么了不起的能耐。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中,不管是指挥士卒操练,还是做军事推演,这三人总是显得与众不同。每每问及为何如此之时,这三人总会说当初蜀王殿下曾经说过如何如何。几员老将不由得对这个恪殿下产生了好奇。一个尚未成年,而且从未掌过兵的少年,为何会有这么多与众不同的军事知识,又是如何令这些个上过战场的将领对他如此敬服。不由得产生了,见到这位殿下后,好好聊聊的想法。
军人对于那些繁文礼节的重视,远远不如文臣那样看重。再见到李恪时,说了一些场面话之后,很自然的便把话题扯到了军事上面,大有要考较一番的意思。
李恪在前世的时候,虽说没有正经的钻研过什么兵书,但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漫画书却是看过的。这两部兵书,在后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当中,商业领域也是广泛使用。任何一个对军事有兴趣的人,对于这两部兵书都更不会感觉到陌生的。至于那些战略战术问题,后世的二战题材的电影中更是演绎的淋漓尽致。用于对敌时,李恪有可能做不到临机应变,但是口头上的军事推演,对他来说还是可以轻松应付下来的。
李恪到来的第三天,大军班师还朝。在还师的路途中李靖等一众老将们,对于李恪那层出不穷的新鲜战术思想大感兴趣,一有机会就会和他一起探讨。李恪呢,空有一千多年的书面理论知识,却对于现实中的兵种配置,多兵种协同作战以及攻城器械的应用等等实际作战经验极度匮乏。所以,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学习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