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淳于三国> 第二十九 到达东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 到达东莱(2 / 2)

淳于琼走到了平台边上,只见坐在平台上的学子,个个都是汗流浃背,有些胖胖的学子已经后背都湿透了。淳于琼看着这些在太阳底下爆嗮的学子们,想想自己即将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心里就开始寒冷起来。

淳于琼向身边的于禁望了一眼,看着于禁也是一脸无奈的眼神,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声道:“这就是要吃得苦中苦啊!”

于禁点了一下头,朝淳于琼又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

淳于琼看着于禁的样子,忍不住低笑起来。

淳于琼看着坐在高台上的中年男子似乎说了什么,然后摇了摇手,淳于琼站得比较远,反正听不到声音。只见坐在平台上的学子们欢呼了一声,全部起立站了起来,朝中年男人一鞠躬,然后匆匆忙忙地向路两边的房子跑去。

这时,淳于老爷子才指着高台上的中年男子道:“上面那位就是郑康成先生。”

淳于琼认真地看了看高台上站了起来,正和几位学子相谈甚欢的中年男人。远远望去,只见郑玄身高约八尺,身材有些偏瘦,皮肤黝黑,脸上一脸的大胡子,远远看去,看不出有一点大儒的风范,就像是个普通的农人。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纪念其人建有郑公祠。

“叔祖父,这就是郑康成先生啊,怎么看起来不像啊?”鲍忠摸着脑袋问淳于老爷子。

淳于老爷子吃惊地道:“你以前见过郑康成先生吗?”

鲍忠连连摇头道:“叔祖父,我没有见过啊!”

“那你说不像,为何?”淳于老爷子道。

“我的是说他和我们以前的先生不一样啊,我们以前的先生都是白白的,干干净净的,您看他,黑黑的,衣服也不干净啊!”鲍忠眨着眼睛道。

淳于老爷子拍了拍鲍忠地脑袋,笑呵呵地道:“小子,人不可貌相啊!”

鲍忠没有明白,疑惑地看着淳于琼。

淳于琼笑笑道:“小忠,祖父是说看人不可以看外表。外表好看的人不一定就有才学,外表丑陋的人不一定就没有才学。康成先生常年躬耕,他要靠种田维持生计,所以晒得黑黑的,衣服有点脏也正常啊。你以前的先生,只需要教你们读书识字,不用风吹雨晒,所以可以白白胖胖,干干净净。”

鲍忠举着大拇指道:“还是老大厉害。”

举大拇指是淳于琼教得,现在已经是几个小子的标准手势了。

淳于老爷子拍了拍淳于琼的肩膀,道:“小子,有件事情你错了,郑康成可不是靠种田维持生计啊。”

淳于琼有些迷糊了,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啊,说郑康成当时家里还很贫穷,便“客耕东莱”,一面种田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难道还有隐情吗?

淳于琼问道:“祖父,为何这么说?”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