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淳于三国> 第四十四章 烧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四章 烧烤(2 / 2)

鲍忠听了,做了个是的手势,向营寨飞奔过去。

淳于琼看了看跑远的鲍忠,对鲍韬和典韦继续道:“鲍韬和典韦,你们负责生火,生好火后,找些干木头烧,等木头全部烧透,你把木头埋在泥土里。”

鲍韬和典韦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们相信淳于琼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就没有多问,跑到河边的空地上,找地方生火去了。

淳于琼指了指于禁和国渊道:“你们两个去捉几条鱼过来,鱼不要很大,不要超过一尺长,抓到后,你们把鱼去鳞破肚,去除内脏,洗干净放到旁边。”

于禁和国渊什么都没有问,转身就忙碌起来。

淳于琼转头对张绣道:“大师兄,麻烦你和师兄们能否打几只野鸡和兔子,然后去毛、去除内脏,洗干净,我等下要用。”

张绣问了句:“你确定你说的烧烤能好吃吗?”

淳于琼点了点头道:“我保证很好吃,只是缺少了一门佐料,如果有了那门佐料,我保证味道更佳。”

张绣得了淳于琼的保证,没有再说什么,跑到平山河边,召集起藏霸、童飞、李丹,安排起淳于琼交代的事情来。

都是半大的小子,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都对吃有着天然的兴趣,所以都二话不说地,开始配合起淳于琼来。

其实在中国古代,自周代开始,就有了很多的调味品和佐料。人们即已认识饮食中调味、佐料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因而,有因季节不同及时变换调味品烹调饮食的习惯。大致可分为六类。

一、食用油脂。有:花生油、动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芯油、米糠油、棉子油、葵花子油、茶油、桂皮油、海松油、花椒油、红花油。

二、鲜调味品。有:大葱、葱头、大蒜、生姜、香菜。

三、香辛调味品:大茴香、小茴香、莳萝、食茱萸、花椒、丁香、桂皮、砂仁、陈皮、甘草、当归、川芎。

粒粉调味品。有:食糖、芝麻粉、花椒粉、五香粉、沙茶粉、虾籽、豆豉、红曲。

五、酱制调味品。有:酱油、豉油、虾油、糟油、鱼露、食醋、酒、腐乳汁、甜面酱、沙茶酱、蒜头酱、蜜桂花、芝麻酱、花生酱、菌油、笋油。

六、花调味品。有:桂花、菊花、茉莉花、玫瑰花、夜合花。等等。

《周礼.天官.食医》:“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其中,盐、梅、酒是最先出现的三大烹饪调味品。

?盐的始用当甚早。《世本》称炎帝时“宿沙作煮盐。”甲骨文有云:“取”,末一字疑为卤字。《说文》谓卤“象盐形”。《玉篇》云:“卤,咸也。”《一切经音义》云:“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卤似指自然界的天然盐块,而非人工熬煮之盐。甲骨文又有“卤小臣”一名,似晚商已有盐官之设。《本味》述伊尹烹饪理论,有“咸而不减”之说。《尚书·洪范》记商末箕子言,有“润下作咸”,凡咸、苦、酸、辛、甘“五味”,咸为其一。

梅则主要利用其果酸作调料,梅酸具有收敛固涩、健脾胃、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新石器早期人们已知利用梅酸,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有梅核。安阳出土商代铜鼎,曾发现有满盛已炭化梅核者。殷墟西区M284墓中随葬一铜鼎,内也尚存一梅核。

至于酒的出现,似可上推到新石器中期以前,大汶口文化遗址墓葬出土有高柄陶酒杯以及硕大的滤酒缸;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小口圆肩小底瓮、尖底瓶、细颈壶等,或认为曾作酿酒、盛酒或饮酒之用。《淮南子·说山训》谓“清醠之美,始于耒耜”,显然酒的出现与农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世本》称“仪狄始作酒醒变五味。”《战国策·魏策二》云:“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看来酒为饮料及调味品,至夏禹时已相当流行。

古代还有一味常用的香料调味品花椒。《诗·载芟》:“有椒其馨。”《荀子·礼论》:“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天论》:“君子啜菽饮水。”花椒能刺激味觉,减除腥腻,增加菜肴肉食的美味。花椒味辛而香烈,还可用酒浸泡,古称椒酒、椒浆,又可作药用,花椒调味,今已能追溯到商代,最近河南固始葛藤山发掘的晚商六号墓,墓主头旁发现放有花椒数十粒。值得注意者,同一地区以前发掘的固始侯古堆春秋晚期一号墓,曾出一件制作精美、有盖紧扣的铜盒,盒内盛大半盒花椒。似本地区先民一直持有花椒调味的食癖。

糖作调味品大概也甚早。《洪范》“五味”中有甘。《诗·绵》述晚商时周人古公亶父迁周原,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礼记·内则》有“枣栗饴蜜以甘之”。饴是麦牙糖,蜜是蜜糖。五味之甘,可能指这类糖。适量食之,能补气血,养阴和中,解除疲劳。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