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是“半”游牧,是因为黄帝部落和后来的游牧民族不一样,他们的生活是五光十色的,除了游牧还时不时采摘野果种点麦子高粱,有有空了围着几只棕熊逗着玩。而且呢,平时虽然养点牛呀羊呀鸡呀野狗啊,不过主要是圈养,不怎么漫山遍野的放养。
漫山遍野的放养是游牧民族的标志。
“放出去了万一再跑了肿么办,好不容易打猎打回来,”一位居住在这里的大哥如是对我说。
“嗯嗯,”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当然,随着养的家畜越来越多,这些小动物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也不怎么逃跑。部落里的人便会时不时放养的——比自己割草省事多了。
这样就形成了黄帝部落丰富多彩的半游牧生活。
半游牧生活,也面临游牧生活所特有的问题。那就是,这里的草吃完了换下一个地方,随水草变迁迁移成了家常便饭的事。迁移就要搬家,搬家就要搬东西,搬东西就要,人担肩挑。没错就是人担肩挑,这是部落时期,现代化的运输货车没办法穿越过去。当然,把东西放马背上牛身上也是可以的,可是祖先大人只是刚进入游牧生活,牲口并不多,搬东西还得靠人上。
这就为难了祖先大人。
扛着百十斤的东西走几百里地,这种迁移生活,每次都给祖先大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真的不可磨灭,谁的肩膀上没有被扁担压出的血茧子啊~
作为部落青年之一,黄帝先生也饱受扁担的折磨。
“为啥他们不放车上?好傻!”课堂上,大眼睛的小女孩如是说道。
“这个时候车还没有发明,你没学过历史课么,你真傻,”大眼睛的小男孩对她说道。
“啪——”小女孩把一个文具盒摔了过去,小男孩被砸晕晕了过去。课堂顿时安静了许多。
没错,黄帝先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使用“车”这种工具。
车子是怎么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怎样省劲怎样来。
人们工作一段时间就会知道,一种活干多了,时间越长,越知道怎么用巧法窍门省劲,还能保质保量干完活。
黄帝先生每天干的活儿很多,所以车子的来历的可能性也很多,我们说其中一种吧。
黄帝先生每天要砍柴。
说是砍其实金属斧头还没出现,捡柴火、掰断树枝成了黄帝先生的主要工作内容。偶而他会看到一根硕大的倒地的枯木。这个时候,黄帝先生喜出望外。可他笑了一会儿就不笑了,因为,木头真的很硕大,黄帝先生两手在树干下抬了半天,木头只是晃了晃。
有大柴火可是运不回家,这可为难了黄帝先生。
害我白高兴一场!
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柴火多就不说了。偶尔遇到盛夏,没几个干树枝可捡,闹柴荒了,黄帝先生坐在这些枯木上生闷气。
闷气积攒多了要发泄一下,黄帝先生使劲踹了木头一脚。于是,奇迹的一幕出现了——木头“咕噜噜”的滚了好远,黄帝先生看了目瞪口呆。于是,这根硕大的木头就这么被滚到部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