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明斯亚战歌> 第114章捡漏(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捡漏(上)(2 / 2)

李炀:马兄那把粮食从边关直接运过来不就完了吗

马楠:贤弟你有所不知,早在去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浙国北部边关就已经封关了,本来这200万担粮食就是卖到浙国的可由于封关得缘故粮食无法运过来

李炀:马兄那我该怎么帮你呢

马楠:为兄想从海上把这些粮食送到你这来,我只要能合上本钱挣多少钱都是你的

李炀:马兄粮食运到我这来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我手上没有这么多钱来买这些粮食啊

马楠:不用你拿钱你只要帮我卖就行

李炀:行马兄那这些粮食你准备什么时候运过来

马楠:等开春吧海面上的冰一化我就把这些粮食运过来

李炀:行那我先把存放粮食的仓库建好

马楠:贤弟那为兄就不讨饶了

李炀:马兄在这玩两天在走吧

马楠:不了家里边还等信儿呢

等到了除夕这一天天一亮人们就忙着把对联和窗花贴上,整个阿兰县都沈静在这份喜悦的气氛中,街面上挂着一排排喜庆的灯笼从接头一直挂到结尾,商贩们把街面变成了集市这十里八村的人会到县里来置办年货,早在半个多月前韩居正就让猎户们做好了准备以保障肉在过年期间的供应,不管是鹿肉-袍子肉-猪肉-羊肉-海鱼等全都是10文钱一斤这也创出了近几年的最低价,粮食和面粉的价格也控制在每斤5文钱

每年的除夕也是给大伙分红利得日子,大伙在议事厅是一边嗑着瓜子花生一边闲聊开起玩笑,直到家丁抬上来十多个木箱大伙才安静下来,李炀将手一挥家丁便把箱子依依打开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

李炀拿出账本看了看:今年的红利总额为1万6千两,高家分银2千两-元家分银2千两-李龙李虎两兄弟分银1千两-大牛二牛两兄弟分银一千两-韩居正分银1千两-衡旗分银1千两-观山道长分银500两-民团统领每人分银100两-民团乡勇每人分银一两

元奎:乡勇咱们给他们开饷干嘛还给他们分红啊

李炀:元奎民团是咱们兄弟立足北部的本钱,而民团内部的形势也比较复杂龙老哥-孙大人还有国都那边在民团都有眼线,咱们兄弟要想笼络住人心就得舍得花钱,咱们得给出他们给不了的价码这样人家才会死心塌地得给咱们卖命

高原:给弟兄们分点钱到没什么,只是给那几个眼线分银子会不会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啊

元奎:我看那几个小子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民团和咱们北部的事可得提防着他们点

李炀:那几个人眼下我还看不准,人心都是肉长得咱们慢慢看吧,总不能大家都分了银子就他们几个没有吧那不是授人以柄吗,传出去了也让人笑话就不差那几百两银子了,老话不说话了吗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高原:就当花点钱打发小鬼了,民团的兄弟都有分红那陷山营和火陷营的弟兄们怎么没有你得一视同仁啊

元奎:对刚才我就想说这事来这,要有就弟兄们都有让弟兄们都跟着沾沾喜气

李炀:老二一会到银库里在拿出3千两银子来,给高原和元奎让他两给弟兄们发下去,另外在给海防营那边送去两千两

分完钱大伙全都都高高兴兴的离开了议事厅,李松见人都走了便坐到我的身边:老大那3千两银子可是从商会拿出来的

李炀:老二你先记着等过段日子我把就这些银子还给你

转眼时间就到了三月5万套兵器铠甲如期交付到了处州大营,这笔生意让李炀足足挣了1万两银子还给李松3千两自己还剩下七千两银子,他正在家琢磨还有什么能挣钱的买卖时庄园确突然来了几名衙役,说孙大人有急事要召见我于是我便跟着他们来到了州府衙门,刚一进正堂我就看到孙大人在那阴沉着脸就连看我的眼神也略带怒视

就当我还在纳闷怎么回事时他便问我:现在的粮价怎么回事

李炀听闻后更加疑惑了:大人粮价怎么了

孙元武气的直拍桌子:粮价现在都涨到1两银子一担了

李炀:不能啊粮食我一直都卖500文钱一担啊,就算涨价也不可能这么几天就涨到一两银子啊,大人会不会是什么地方搞错了浙国的粮价可从来没有这么高得时候啊

原本孙元武以为李炀和台州的粮商们串通起来哄抬粮家已谋取暴利,但这么一看李炀对粮食涨价的事并不知情孙元武心中得怒气这才消下去了一半:没搞错现在市面上的粮食已经涨到了每担一两银子,而且不少米铺已经出现了无米可卖的局面

李炀:不应该啊粮食怎么一下就这么短缺了,大人粮食价格暴涨供不应求是不是浙国什么地方又遭灾了

孙元武想了一下:眼下浙国并无灾祸

李炀:艾呀那就奇怪了

孙元武:你手上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李炀:2万担左右吧

孙元武:这2万担粮食你把价钱控制好先顶一顶,本府想办法先从其它洲府调一些粮食过来应急

李炀:大人没准过几天就好了

孙元武叹了口长气:但愿吧

李炀并没有把南国会运来一批粮食的事告诉孙大人,因为他觉得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自己就越安全,毕竟这批粮食是马兄私自从南国运来的,而大人又是官府的人同意还好要是不同意那我可就把马兄给害了,第一批粮食20万担一运到阿兰县李炀便立刻把这些粮食投到了市面上,竟管现在的粮食已经涨到了每担1两银子但他还是以每担500文钱的价格在卖

同时李松还组织了几只商队到其它地方去卖粮食,一时间阿兰商号的粮食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所到之地都会被一扫而光,这可就让当地的粮商们感到了不满了,于是这些人在市场上放出来一个风声那就是,价格便宜的粮食都陈米发霉得看着一样实则是被水清洗过了,甚至就连台州大街上也出现了这种留言,这让阿兰商号原本供不应求的粮食变得一下无人问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