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八十章:是在给你铺路啊,孩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章:是在给你铺路啊,孩子!(2 / 2)

“以山西行省为试点,固然稳妥。但以南直隶为试点,其收益更大!”

“正是因为在南直隶面临的阻力最大,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他的收益也是最大的。以山西行省为试点,即便完成了新政的推行,可接下来面向全国的时候依旧困难重重。”

“但南直隶却不同,因为这里聚集了整个大明朝的权贵,只要在这里新政推行完成,之后再面向全国的时候,那势头必定高歌猛进。就像儿臣之前所说那打仗击鼓的道理一般,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既然是打仗,那我们就在这群狼中挑一个骨头最硬的,挑它们的头狼!集中所有力量,将那头狼的脑袋敲碎,其余的狼群见此必然心生胆寒,不敢再有异动。”

“若是只知狐假虎威,挑那软柿子捏,稳妥固然稳妥,可等这新政推行完,还不知道要多少年,那时候时过境迁,很多事情可就说不好了。”

听着朱瞻基的这一番理论,一旁的老爹朱高炽一时竟还真不知该如何反驳了。

不光是他的这一番话说的无法反驳,更是因为朱瞻基这小子在说话时浑身上下那一股子舍我其谁的气势,仿佛就像他口中所说的那些话一样,既然要打仗,那就挑其中骨头最硬的打。

这话说的是何等霸气。

丝毫没有为即将面临的困难而胆怯的意思。

这样的发现不禁让朱瞻基的老爹朱高炽有些恍惚的感觉。

这还是自己那个每天懒洋洋,只知道四处游玩享乐的懒蛋儿子嘛?

就在朱高炽恍惚之间,那龙椅上的老爷子却对朱瞻基的这一番话十分的对胃口。

朱高炽身为太子,学的又是儒家,有些事情在思考和处置时不免受那儒家思想的影响。

也事事以稳妥为先,尤其是在处置政务这种关系到天下安危的事情上,更是将稳妥放在了一切之首。

可是,老爷子朱棣却不同。

他是马上天子,所思所想自然与自己的儿子朱高炽大相径庭。

反而是朱瞻基这小子所说的这一番话十分对他的胃口。

大丈夫,正该如此。

打仗,就是要先将对方那个看起来最凶最狠的脑袋给敲碎,如此方能震慑宵小。

欺负一些小喽啰算什么本事,又能解决什么根本上的问题。

在老爷子对朱瞻基满眼的赞赏中,老爷子最终有了决断,说道:“臭小子说的不错,施行新政稳妥固然重要,但速度也不能全然不顾。以南直隶为试点,要的就是震慑天下!”

“只要南直隶的新政推行完成,这天下还有什么地方敢于公开违背?”

“定了!就南直隶!”

随着老爷子最终拍板的话说完,这件事终于是尘埃落定了。

尽管最后的结果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但此时的朱高炽对此却反倒没有那么在意了。

这几日,自家这个浑小子,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甚至一个不注意,竟然达到了能够在朝堂上与自己这位监国几十年的太子互相辩论并且胜出的地步。

但很快,老爷子朱棣的一句话,便又将众人的思绪拉回到了场中。

“办法定了,方式定了,地方也定了。”

“现在就少一个主持这新政推行的人了......”

随着老爷子这话说完,又重新乖乖的站回到角落中的朱瞻基,突然感觉后背发凉。

抬头一瞧....

那龙椅上的老爷子正饶有兴趣的瞧着自己。

老爷子的目光自然很快便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顺着老爷子的目光看去。

众人心中一惊!

皇上.....是要长孙殿下亲自去主持这新政推行的事务?

这个发现,对于在场众人而言,可比长孙殿下说出那些摊丁入亩之策还要令人震惊。

毕竟一个是说,一个却是做啊。

莫说是如此年轻的长孙殿下了,就是他们这些主政多年的官场大吏,也没有谁敢说自己就一定能做好的。

毕竟,这可是在南直隶!

就是太子爷亲自主持,其结果也无人敢保证....

新政推行如此重要的事情,事关大明朝基业的事情,皇上却要长孙来做???

就算皇上有意历练,可也不能第一次实际执办就要主持在南直隶推行新政这样的差事吧?

在场所有人都懵了。

他们没一个能想到皇上会这么做。

就在众人震惊之时,老爷子终于开口了。

“臭小子,既然那摊丁入亩之策是你提出来的,南直隶为试点也是你定下的,那么这主持推行新政的事情,便由你来办,如何?”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瞻基愣神的说道:“爷爷,这事关系到大明朝的根基,孙儿哪里能担得起如此重的担子!”

朱瞻基一开口便拒绝了老爷子的话。

然而,面对朱瞻基的拒绝,老爷子却态度坚定的说道:“若推行个新政你都做不到,日后如何执掌天下?这件事由不得你,不做也得做!”

老爷子这话一出口,还不等朱瞻基有什么反应,一旁朱瞻基那老爹朱高炽便感觉自己眼角在抽搐。

当着他的面说这种话....

是想直接越过他这个儿子,让长孙即位吗?

一旁的朱瞻基瞧着老爷子如此坚定的态度,顿时便露出一副生无可恋的神态:“爷爷......”

听着朱瞻基还想说什么,一旁的那些大臣也都跃跃欲试,似乎想要劝说皇上另择人选,老爷子却立马伸手打断了众人的话,说道:“不用说了,这次主持新政推行的人选非长孙莫属,人选已定,不必再议。”

说完,老爷子又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夏元吉以及最初时考较过的杨士奇,说道:“夏元吉,杨士奇,朕命你二人辅佐长孙督办此次新政推行的事务,事关重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老皇帝异常坚决的态度,让众人想要劝说的心思顿时消减。

那夏元吉和杨士奇更是在老爷子说出这话后,立马躬身领命,道:“臣,领命!”

“朱瞻基!”

老爷子突然出声道。

听到老爷子叫他,朱瞻基先是一愣,随后瞧着众人注视的目光,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对着老爷子躬身行礼,道:“孙儿领命!”

见此,老爷子朱棣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随后对着众人一挥手,道:“事情既然已经议定,你们便下去吧。”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长孙留下。”

当这乾清宫中的众人,包括朱瞻基他老爹朱高炽也一同离去后,那坐在龙椅上的老爷子这才缓缓起身,从龙椅上离开后来到了内殿的一处卧榻。

半躺着的朱棣对着朱瞻基招了招手。

等朱瞻基来到身前后,老爷子这才开口问道:“知道为什么要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小子吗?”

老爷子开门见山的问题,其实朱瞻基自己也不明白。

就是这件事交给他朱瞻基自己来安排,也绝不可能交给他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毕竟这中间的人情世故实在太多了,办重了,办轻了,都不好。

唯有将那火候拿捏到最佳,方能成事。

而他朱瞻基压根也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

随即,朱瞻基便摇了摇头,道:“孙儿不知。”

对于朱瞻基的回答,朱棣并不意外,反而是叹了口气,挪动了一下身子,让自己保持着一个舒服的姿势,说道:“此次新政推行事关重大,若仅派一位朝中大臣,身份太浅,镇不住场面。”

“原本也可以指派你爹和你二叔三叔去,但你爹这人待人太过和气,有些话你爹说不出来,有些事情也做不出来。至于你二叔三叔.....”

说到这里老爷子更是直接摇了摇头,连点评都不点评了。

“倒是你小子,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好在不要脸,也心狠手辣,办这事最是适合,况且......”

不等朱棣说完,一旁的朱瞻基插话道:“爷爷,您这是在夸孙儿?”

“哈哈哈哈!”

老头子闻言顿时笑了起来。

“行了,别卖嘴了。记住爷爷的话,这次新政推行,你小子就做好主事的人,其他的都交给那杨士奇与夏元吉办。那杨士奇是你提上来的,之前就在东宫做太子属官,算是你们家的人,爷爷也帮你瞧了,这人可以用,还是有些本事的。”

“而你小子往日净吓跑,也没什么经历,这次就趁着新政推行,好好的历练一下,也好多些资历,不然朝中臣子不服啊。”

说到这里,朱棣瞧着朱瞻基那平静的表情,问道:“你小子到底听懂了爷爷什么意思没有?”

朱瞻基一愣:“听懂了啊,这次新政推行好好历练一下,多听那夏尚书与杨大人的话。”

见朱瞻基压根没有听懂自己为他铺路的深意,朱棣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算了,听不懂就听不懂吧,也不需要你懂。”

“行了,滚吧滚吧,回去好好想想,别丢了你爷爷的脸面。”

听别的或许朱瞻基反应慢一拍,可一听老爷子要他走,朱瞻基当即便道:“孙儿明白!”

说罢,便退了出去。

瞧着这小子跟逃命似的跑出乾清宫,朱棣顿时笑了起来。

可笑着笑着,便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脸色也在这剧烈的咳嗽当中变的发白。

最后在停止咳嗽后,整个人倚靠在床被上,若有所思的嘀咕道:“臭小子,你可千万不要让爷爷失望啊。”

其实,老爷子打一开始便认准了要让朱瞻基来负责这一次的新政推行。

因为他很清楚,这摊丁入亩之策非同小可,若是真的在大明朝内部推行开来,意义深远,是功盖千秋、万世流芳的大事。

作为提出这摊丁入亩之策的人,朱瞻基本就该享有这份美誉。

当然,除此外最重要的还是他想要借此机会,为他这个大孙子‘刷’一份功绩。

毫无治政经验的朱瞻基日后若是登基,在朝中必然会有人针对他这一点提出反驳,甚至以此攻击。

可如果有了这份功绩傍身,莫说是在他大明朝,就是放在历朝历代的君王当中也绝算不上下等。

这样一来,他这大孙子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登基为帝。

而他之所以要在自己还没死,朱瞻基他爹也还没有即位前就考虑这么多,还真不是着急,亦或者什么未雨绸缪之类的事情。

实在是因为他这个孙子太过优秀了。

优秀到让他时常有种错觉,好像在这孩子身上看到了他爹朱元璋的模样。

当初在这孩子尚书房监国时,内阁大学士说朱瞻基颇有太祖之风,起初他还只是笑笑。

可是随着他对这孩子的了解越来越深,他还真的有些相信了。

从在尚书房轻松的解决那解缙的为难起,这孩子便表现出了远超常人的智慧和手段,轻松的解决了那些难办的政务。

而在处置那解缙时,更是毫不留情。

这一点就像极了他爹朱元璋。

除此外,在政务上的天赋异禀,是他朱棣生平仅见。

而且这种处置政务的天赋十分没有道理,就好像他爹朱元璋一个穷苦出身的行僧,却能将天下政务处置的井井有条一样,让人羡慕到都有些嫉妒,却又偏偏很无奈。

那治水之策、摊丁入亩之策,哪一条不是惊世之策。

可到了他的手中,却好像信手拈来,让人输都输的不明不白,没有脾气。

若仅仅这些也就罢了,偏偏这孩子在对待一家人的态度上,又十分像他爹朱元璋,重感情。

这些个优点集于一身,他朱棣实在没有理由饶过他而去立其他人为君。

加上自家那老大身体不好,平日里从太医用药比他朱棣还不受用。

身为人父,又是君王,他朱棣又怎么会不关心自己儿子,太子的身体状况。

每一次老大在被太医诊断后,他都会第一时间查问。

老大的身体,要比表面上看起来的更严重。否则他这次回京后为什么会那么坚定的罢去了老大监国的职务。

要知道老大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几十年,老大会不会造反,他朱棣会不知道?

为的就是让他多休息休息。

而这一点也是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办法坚定的选择自己大儿子朱高炽为继任之君的最大原因。

那代表着九五至尊的龙椅上,怎么能坐一个活死人呢?

就算他愿意,这朝廷上的大臣,天下的百姓能愿意吗?

一个不好,便可能让这大明出现前所未有的动荡,到时候自己都已经不在了,只能是徒叹奈何。

所以,在他发觉了自家那大孙子的天赋异禀后,便动了越过老大直接立长孙为继任之君的心思。

虽然这一点于礼法,于他爹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都说不通,但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办法多的是。

而这,也是他非要朱瞻基这小子主持这次新政推行,为其刷功绩的最大原因。

他要为这个大孙子铺路!

若是正常继位登基,就算他这大孙子没什么功绩,也绝没人能说什么闲话。

可若是越过老大登基,就必然会遭受到无数的压力和抨击。

面对这些,如果自身不硬,难免会授人以口舌。

作为君主,却受人诋毁,处处质疑的感觉,他朱棣已经受够了。

这种事情,他绝不允许在自己大孙子的身上再次上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