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一百零六章:爷孙俩暗中的交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六章:爷孙俩暗中的交手!(2 / 2)

而仔细的回想了一番自己二叔刚刚的这一番话后,朱瞻基最终总结道:“说白了,就是没钱了呗?”

朱高煦赶忙点了点头。

想着最近老爷子的一系列举动,还有当初专门设下的计谋,其实朱瞻基早就知道有这一个一天。

老爷子这个人,做事情就是这样。

他能让你顺理成章的坐上那监国的位置,也会用同样顺理成章的理由,让你从那监国的位置上下来。

想来能将二叔逼到这个地步,差不多老爷子想办的事情基本上都算是办完了。

如今要做的就是找个由头,将二叔从那监国之位上拉下来。

按理来说,这样的事情他朱瞻基是不应该管的。

可架不住最近几日二叔坐在那龙椅上给自己挡了太多的火力。

大半个月了,整天最发愁的事情就是去哪里熘达享乐去。

这样的好日子,他可不愿意就这么结束。

想了想后,朱瞻基突然说道:“二叔,这事情,侄儿能帮是能帮,但咱们先说好了,这事儿侄儿要是帮了你,你可要帮侄儿守口如瓶!尤其是爷爷那里,绝对不能让他知道是我办的。”

如今都急的焦头烂额的朱高煦,哪里还会拒绝这样的事情,当即便说道:“大侄子你放心,二叔绝对不会说!二叔要是向外面泄露半个字,天打......”

听着这话,朱瞻基赶忙拦住了他。

“得得得,你答应就好,别五雷轰了。”

说着,朱瞻基仔细的想了想后,说道:“二叔,你这样......”

随着朱瞻基的讲述,那二叔朱高煦的脸上一会儿激动,一会儿沉脸思虑,直到朱瞻基将这个办法说完后,朱高煦一大腿,道:“成!就按你说的办法做!”

见二叔答应,朱瞻基笑了笑,指着外边说道:“那侄儿现在可以走了吧?”

朱高煦赶忙说道:“去去去,大侄子玩的高兴点,这事儿交给二叔办了!”

“得!”

随着二人商议好后,便纷纷离开了太子府。

瞧着那两人一前一后离开,刚刚从后院走出来的朱高炽瞧见这一幕,顿时眉头一皱:“这哥俩怎么又凑一起了。”

听到这话,一旁的太子妃顿时笑了起来:“有你这么说自己儿子和兄弟的吗,你和儿子到底谁是爹谁是儿子呢?”

可朱高炽却摇着脑袋说道:“有你这么个娘,以后让他当老子,我当儿子得了。”

京郊。

随着朱瞻基和胡善祥所乘坐的马车来到那京郊划定的产粮区,并且来到了最近的一处山丘之上,登高望远时。

朱瞻基身边的胡善祥顿时被眼前的这一幕所震撼到。

“怎么会这样!”

胡善祥惊叹的望着眼前的这一幕。

数计万计的百姓,每个人都下挥动着锄头,不断的开垦着荒地。

而在那荒地另外一边,已经开垦好的耕地上,同样有着无数的百姓正在弯腰插着秧苗。

本身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甚至非常的常见。

可是,架不住这里的土地和人员太过于集中了。

站在那山丘之上,一望无际的土地之上,密密麻麻的百姓们正在辛勤的劳作着。

那整整齐齐的水渠,将这一片片的土地划分开,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当这些看似寻常的画面集中下一个地方时,就显的是那么震撼。

而身边的朱瞻基在瞧见远处的一个凉亭时,便出声说道:“走吧,我们去那凉亭里歇一歇。”

“好。”

就当朱瞻基与胡善祥一同朝着那凉亭走去时。

鸡鸣寺内。

老爷子朱棣与那老和尚姚广孝一同在那寺庙当中走着。

看着朱棣那脸上时不时就挂起的笑容,姚广孝一边走着,一边说道:“皇上怕是不日就要返回皇宫了吧?”

听到这话的朱棣顿时一愣。

“哦?为何这么说?”

姚广孝笑道:“每次皇上来鸡鸣寺的时候都是沉着脸的,当脸上时不时就带上笑意的时候,就是离开鸡鸣寺的时候了。”

听到这老和尚意有所指的话,朱棣也没有隐瞒,说道:“事情办的差不多了,老二那小子的能耐也就这些了,再不回去,那小子可就要把朝廷给掀个底朝天了。”

对于朱棣的话,姚广孝一直都陪在身边,自然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不由的笑了起来。

像自己眼前这位皇帝一样,平日里就爱算计自己儿子的,这历朝历代怕也没多少了。

就当这二位一边闲聊着,一边在这寺院中散步之时。

那宫里的一名东厂太监赶忙跑到了朱棣的面前,然后对着那朱棣说道:“奴婢拜见皇上!”

闻言,朱棣瞧见此人乃是他专门派到老二身边的人,便停住了脚步,问道:“什么事?”

那太监说道:“回皇上,汉王殿下要奴婢来将折子呈给皇上,说是此前皇上交代的事情已经尽数开始筹备,按照时间,不出半个月的时间。打造的铠甲、弓箭等便能全部完工。”

听到这太监的话,刚刚还满脸笑容,彷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朱棣,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接过那折子瞧了眼后,继续问道:“这些支出的银子,汉王都是从哪里得来的?”

那太监犹豫了下,还是说道:“回皇上,汉王殿下挪用了给官员们发放俸禄的银子。”

“什么?”

朱棣先是一皱眉,随后算了算日子,然后说道:“这俸禄马上就要发放了,他挪用了官员的俸银,他要如何给官员们交代?”

那太监自然也不知道汉王朱高煦的心思,但还是如实的说道:“此次汉王所挪用的银子只是那俸银的一部分,奴婢听着,好像是将所有官员今年所有待发俸禄中的一部分挪用了。”

听到这话后,朱棣倒没有太大的反应。

在他看来,那老二应该是想打官员们的秋风,以削减俸禄为名,为他筹备军饷。

随后继续问道:“那他的命令下去,六部和内阁的官员们没有反对的吗?”

那太监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刚开始还有些反对的,但在汉王与他们讲了一些道理后,似乎都同意了汉王的做法。”

听到这话的朱棣更加困惑了。

这些官员,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虽说此番他将那些太子党的官员们都清理了一遍,但也不至于在削减所有官员俸禄上这么积极,这么好说话吧?

一时间,朱棣立马意识到了什么蹊跷。

正要继续问时,那地上的太监赶忙从坏这个掏出了一份折子,说道:“这是在那尚书坊中,汉王殿下与官员们商议时所提及的事项,奴婢虽然不懂,但暗中还是命人抄录了一份,想着皇上应该想看。”

听到这太监的话,朱棣瞧了他一眼,便并没有多说什么,接过折子看了起来。

随着他将那折子中的内容看完后,整个人的眉头紧紧的拧了起来。

“这是汉王自己说的,还是旁人说的?”

面对朱棣的询问,那太监忙回道:“皇上,是汉王殿下自己讲的,一旁并无旁人,这些奴婢是亲耳听到的。”

见果真是那老大自己讲出来的,朱棣非但没有想通,脸色反而是愈发的凝重了。

“老二那脑子,能想出这样的法子?”

朱棣始终都无法相信。

随即,便将自己手中的折子交到了那姚广孝的手上,示意他看看。

而姚广孝倒也没有拒绝,接过那折子仔细的看了一遍后,眉目之间也是有些变化。

他姚广孝自恃识人无数,这相面的本事也是一绝。

如果说这份折子是那汉王所写,也就代表他多年所学所习的相面之处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在他看来,以汉王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和品性,绝对不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眼见姚广孝也是一脸的凝重,朱棣越发觉得此事不简单。

难不成,真是他这个当爹的,这么多年都错看了那老二?

还是说这老二隐藏的这么深。

直到如今逼不得已才显露出来。

亦或者,他身边有什么高人指点?

一时间,朱棣始终想不通。

随即看着老二身边伺候的这名太监问道:“最近老二身边可有什么人出现,或者说去见过什么人?”

听到这话的太监也是露出了不解的神色,可仔细想了想后,却还是说道:“汉王殿下最近没见什么人啊。也没见什么生人出现在身边......”

“真要说去见的话,也就是今儿去了一趟太子府......”

随着这太监的话说出口,一旁的朱棣和那老和尚姚广孝都是在这一瞬间便敏锐的感知到什么。

“你说老二今天去了一趟太子府?”

太监点点头,道:“正是,去的时候脸色挺难看的,小的也不敢跟,不过回来后倒是瞧着眉开眼笑......”

随着太监这话说完,刚刚还皱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的朱棣和老和尚姚广孝,都在这一瞬间眉头舒展...

老和尚姚广孝重新面露微笑的同时,朱棣也是笑着说道:“行了,这件事朕知道了,回去之后不要跟汉王说朕问过这些,知道了吗?”

那小太监赶忙埋头一拜,道:“奴婢知道了。”

随着那小太监离开后,朱棣和那姚广孝又开始朝着前面走去。

而老爷子朱棣也在这个时候开口问道:“国师可看出此事是何人所为?”

闻言,那老和尚姚广孝顿时便笑道:“皇上心中早有答桉,又何必再问。”

朱棣笑笑,而姚广孝却又说道:“老和尚虽然猜到那法子是由何人所想,却实在想不通此人为何这么做。倒是百思不得其解。”

听到老和尚的话,朱棣也一瞬间想到了这个问题。

对啊。

那小子虽然平日里跟他二叔关系不错,可也是有利可图才这么做。

更何况,那小子明知道他这个爷爷的心思,也清楚这么做是为了逼迫他那二叔让位,可他为什么还要为那老二出主意呢?

可就当那朱棣和老和尚两个老狐狸怎么都想不通缘由的时候。

一个十分滑稽的念头,却突然被朱棣所想到。

并且,回想以往这小子的种种行为.....

这种脑子有问题的事情,还真就只有这小子能做的出来。

一旁的老和尚姚广孝见朱棣脸色有了变化,从疑惑变为了无奈,不由的问道:“皇上可是想出了原因?”

面对老和尚的询问,朱棣却是脸色有些难看的说道:“如果不出我所料,那小子怕是为了偷懒。

。”

初一听这话,老和尚姚广孝的脸上顿时满是错愕的表情。

显然他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这个原因的,也不明白这个原因跟想办法之间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可当他细细品味了一番那皇上口中的话后,这才回过味儿来。

长孙既然这件事里外里都很清楚真相,那他这么做,好像还真的只有这么一个缘由。

不由的,向来安静的稳重的姚广孝,也是忍不住的出声大笑起来。

那老爷子朱棣虽然心里总觉得有些不痛快,可瞧着这姚广孝大笑,自己也是憋不住的笑了起来。

平日里经历那些什么阴谋诡计的事情经历多了,如今在得到这么一个结果时,可不是让这两位玩阴谋诡计的老祖宗感到啼笑皆非吗。

搞来搞去,猜来猜去,最后却得了这么一个好笑的原因。

“那按照皇上的意思.......”姚广孝问道。

朱棣想了想后,说道:“上一次那小子想跑的时候就打算借助朝堂的压力来迫使老头子我就范,同意那小子跑去北平。虽然被老头子我识破了,可这小子似乎还想跟他皇爷爷过过招,那好......说破了多没意思,咱们就装作不知道,我倒要瞧瞧这小子还有什么手段。”

瞧着眼前这位皇上又起了玩闹之心,姚广孝不由的摇头一笑。

不过,对于这件事本身,他还是挺好奇,也挺有兴趣的。

虽然这位长孙小时候在自己身边学习过一段时间,互相之间也有师生之情分。

可最近他发现自己这位曾经的学生好像对自己生分了一些。

加上最近的种种妙举,也是让他这位念了多年经书的老和尚,动了一番比试的心思。

毕竟之前从身边这位皇上口中所知晓的一些事情,就是他这位国师也颇感惊讶和震惊。

很多奇妙手段,就是他见了也只能瞠目结舌。

若论阴谋诡计,他姚广孝自负不会输给旁人。

可这位曾经学生在政务上的天赋,却让他也不敢自持身份。

如今有了这么一个机会,他还真想好好见识一番。

瞧着姚广孝沉默,对他极为熟悉的朱棣,也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说道:“怎么,国师也想试试?”

面对朱棣的询问,姚广孝也是自知遁入空门的人不该有这番心思,不由的摇头一笑,低头念了句:阿弥陀佛。

可朱棣回应他的却只有一声大笑。

在这两位的三言两语之间,uu看书此时身为汉王,又身负监国之责,一时显赫于天下的汉王,却成为了这两方之间暗中比试的工具人。

可此时的汉王对此压根不知道,身处皇宫之中的他。

在说服了那些六部以及内阁官员后,正因为这些官员们那敬佩目光而得意着。

同时,这件事毕竟是公事,在挪动了银子后,剩余的事情,他还是要赶紧补全的。

随即,便召见了一名朱瞻基身边负责内库临时事务的官员,开始按照朱瞻基的想法,将那官员全年俸禄中的一部分,以用作‘五险一金’费用的名义,划入内库。

然后再从内库,以投资的形式,交付给朝廷,用作此次北征武器装备打造的用度。

而那文书上言明,此次北伐的财富直接收益,内库要占一成,同时所获得的土地,内库要得到百分之一土地百年的使用权。

同时获得与北边游牧民族合法交易的唯一许可。

也就是说,此次北伐就算是失败了,没有任何的财富和土地收益,内库也将获得整个大明朝唯一与北面游牧民族合法交易的许可。

而后,整个大明朝想要与北面交易的人,都必须通过他们的手。

单纯说这笔交易,朱瞻基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而这些赚到的银子,以及往后与北面游牧民族交易的收益,都将用于朝廷官员们‘五险一金’所包含的用度。

当然,朱瞻基所提出的五险一金还是按照这个时代的需求来制定的,并不是完全的按照后世的险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