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一百零七章:你们自己去折腾吧,我不掺乎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七章:你们自己去折腾吧,我不掺乎了!(2 / 2)

瞧着自己二叔说话的神态和那夸张的语气,一点都看不出来他口中所说的人是他亲爹。

但既然这件事并不是自己所猜想的那样,那也就没什么好犹豫了。

想了想后,对自己二叔说道:“二叔,你那里还能紧急凑出多少银子出来?”

朱高煦想了想后,说道:“最多还能弄九万两白银。”

“不能再多了?”

听到这话的朱高煦顿时便要说什么时,朱瞻基赶忙拦住了他的话头,说道:“废话就不用多说了,既然不能凑更多的就算了。”

“那三叔那边呢?二叔你和三叔之间不向来是互通有无吗?现在出了事情,那三叔不帮衬帮衬点?”

对此二叔朱高煦也没想那么多,直接说道:“我可以去问问老三,不过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他就算能出,最多也就是三四万两的银子。”

朱瞻基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后,心算了一下。

九万两再加上三万两,也就是十二万两的银子。

剩下的,就是三十五万两的白银。

在得出了最后这个亏空的数目后,朱瞻基便对二叔朱高煦说道:“行了,侄儿也不废话了,二叔你去找三叔帮忙,你俩凑个十二万两的银子出来,剩下的,侄儿想办法。不过这丑话咱们可说前头,这朝廷的四十七万两银子侄儿那儿可才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咱们之前说好的赚头可就没了啊。”

面对朱瞻基这话,朱高煦却没有丝毫的犹豫,说道:“这脑袋能不能保住都还不知道,还想什么赚头,大侄子,你赶紧去准备银子吧,户部刚刚就来上折子要批银子呢,我随便找了借口搪塞过去,但这事可拖不了太久,二叔这边顶多能撑到明天晚上,再晚,那户部的官员可就要去找老头子了。”

听到这话,朱瞻基也没有再废话,说道:“行了,侄儿知道了,二叔你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了。”

闻言,朱高煦点了点头。

虽然话里话外还带着嘱咐,但对于自己这个大侄子,他还是非常信任的。

只要对方答应了的事情,基本上全部都办到了。

在离开了那尚书房后,朱瞻基便骑着马,径直朝着那京郊而去。

这件事都是自己的亲弟弟,朱瞻墉在负责,现在出了事情也只能找他去商量了。

而伴随着朱瞻基从皇宫离开之后,二叔朱高煦也赶去了那赵王府。

与此同时,朱瞻基与那汉王朱高煦二人的行动也在短时间内便朝着那宫外的鸡鸣寺中传了过去。

当那鸡鸣寺厢房当中的老爷子朱棣在听到东厂探子的禀报后,顿时便笑着对身边的老和尚姚广孝说道:“鱼儿上钩了。”

听到朱棣的这番比喻,一旁坐在地上盘腿念经的姚广孝,也是不由的笑了笑。

“看来之前我们的猜测并没有错,这汉王挪用朝廷国库的四十七万两白银,果然与长孙之间有关系。”

在听到姚广孝的这句话后,老头子朱棣也是不由的臭骂道:“这两个王八蛋,心眼都用在了自家身上,连国库的银子都打起了主意。”

...............

京郊。

随着朱瞻基又重新的回来,第一时间便派人在矿区找到了朱瞻墉那小子。

在瞧见朱瞻基时,朱瞻墉不由的疑惑道:“大哥,你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朱瞻基也没有废话,直接将他叫到了一旁,问道:“现在手头里还有多少银子?”

听到朱瞻基的询问,朱瞻墉有些疑惑,但还是老实的交代道:“之前的四十七万两,如今花费了不到10万两,不过这些银子当中有十五万两银子,要在下个月支出。”

听到这话,朱瞻基眉头一皱:“只有二十二万两银子可以动用吗?”

朱瞻墉也是无奈的说道:“没办法啊,这些银子要是不用,留在手里就是亏本,这不是大哥你交代的话吗?”

这话是自己说的,朱瞻基自然清楚,话本身也没毛病。

本来就是借来的,之后可是要多还九万多两的。

赶紧投入,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这中间的事情谁能预料到。

在仔细的琢磨了一下后,朱瞻基继续问道:“最近那些耕地的出租情况呢?”

朱瞻墉回道:“出租的情况还不错,很多百姓害怕之后租不到了,所以都争先恐后的缴纳了租金,算上目前提前约定好租赁且已经缴纳租金的,一共收入了十四万两白银。”

听到这话后,朱瞻基终于是松了口气。

还真tnd是好人有好报啊。

虽然当初搞出这出租土地一项确实抱有尽快获取一些银子的想法,但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也仅仅只有9万多两的还款压力。

所以完全能够拿出少量的土地出租。

将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荒地开垦以及直接雇人耕种上。

但正是顾虑到京城周边乃至于应天府内很多无地百姓的生活问题,所以规划出了一半的土地用于出租。

也就是说目前这一个多月所开垦出来的耕地,基本上全部用于了出租土地上。

也正是因此,才能有这十四万两白银的收入。

否则眼前这一关还真不一定能过去呢。

随即,朱瞻基便说道:“把银子准备一下,我要用,一共三十五万两。”

“从现在开始暂且减缓一些土地开垦的支出吧,不过那些已经缴纳了租金的百姓,要第一时间完成开垦交付。这一部分的速度不能慢。”

听到自己大哥的话,朱瞻墉也并没有问具体的原由,只是点了点头,说道:“我派人一会儿就送回府上去。”

朱瞻基刚要答应,便又说道:“不用了,命人直接送到汉王府上吧。”

闻言,朱瞻墉不由一愣:“送到二叔那儿?怎么了,二叔这买卖不做了?”

朱瞻基回道:“这些钱是挪用的国库的银子,如今户部要紧急调用这笔银子,所以得赶紧送回去,补足这个窟窿,不然你大哥我和你二叔的脑袋就不保了。”

听到朱瞻基的话,朱瞻墉的眼珠子顿时便蹬了起来,甚至惊讶的喊道:“国库的银子!”

见这小子又开始激动,朱瞻基一脚便揣在了他的屁股上,说道:“你小子吼什么吼?生怕别人不知道是吧?”

听到朱瞻基的训斥,那朱瞻墉这才回了回神,不过对自己大哥这一脚却丝毫没在意,反而再次追问道:“大哥,你和二叔疯了?竟然敢挪用国库的银子,这事要是让爷爷知道了,可不得了。”

对于朱瞻墉这些废话,朱瞻基根本不想搭理,说道:“废话就不用多说了,赶紧去准备银子吧。”

深知这件事情严重性的朱瞻墉,也不敢再耽搁什么,赶忙便转身去准备银子了。

当天晚上。

整整三十五万两的银子便在几十名护卫的保护下,连夜运到了京城中的汉王府。

此刻正在自个儿府上来回乱转的汉王朱高煦,之前去找老三的时候已经谈妥了要筹措的三万两银子,自己府上的银子也现成,如今面对那四十七万两银子的窟窿,只剩下自己那大侄子的三十五万两了。

可那毕竟是三十五万两啊.....

最近那京郊土地开垦的动静,他朱高煦又怎么会不知道?

就是粗略算一算,那数以万计的劳工,每个月所需要支出的工钱就绝对不少。

加上听说他们还管吃饱,这一下消耗的银子数目就更多了。

就算不考虑之后的用度。

那四十七万两银子还能剩多少都不好说。

万一这窟窿补不齐,可就出大事儿了。

此事不光关系到自己这个监国的位置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更关系到自己这脑袋能不能安生的待在脖子上。

他朱高煦又怎么能冷静下来。

就当一旁的汉王妃都瞧不下去,有些埋怨汉王为什么在自己面前一直晃悠,而二叔正要出口训斥时。

厅外突然跑进一名下人,来到了朱高煦的面前,说道:“王爷,府外来了好几辆马车,说是奉了长孙殿下的命令,来送东西的。”

听到这话的朱高煦顿时眼前一亮,赶忙对面前的下人说道:“快快快,叫人都进来。”

“是!”

随着那下人离开后不久。

那些马车便一个个的停在了汉王府的大院内。

随即朱高煦便命人将那马车上面的箱子全部抬到了屋里。

找来那带队之人询问道:“一共有多少银子?”

此人赶忙回道:“回王爷的话,长孙殿下说了,三十五万两白银,一文不少。”

在听到此人这话后,朱高煦那悬着的心终于是落下了。

甚至笑着就拍了拍那带队之人的肩膀,说道:“回去告诉我大侄子,就是二叔这回欠他一个人情。”

对于自己这大侄子能够按时按数将银子再送回来,朱高煦内心也是十分感激的。

虽然嘴上他说老爷子会砍了他们俩的脑袋,但是他自己清楚,这事真的被老爷子发现了,也不可能真的砍了脑袋。

不过相比于自己那大侄子,他朱高煦的下场可就惨了。

就算那大侄子硬着头皮不还银子,他朱高煦也是活没招。

不过好在这小子并没有让自己失望。

虽然这次白忙活了一场,可他朱高煦却没有丝毫的遗憾。

随着这件大事解决,那汉王朱高煦的心情也是瞬间好了许多。

回到那大厅之后,顿时便对着里面的汉王妃说道:“去,叫人准备饭菜,再整壶酒!”

见刚刚还焦头烂额,愁眉苦脸的汉王,这一会儿的功夫便高兴起来,汉王妃也是翻了个白眼,但还是按照汉王的话去办了。

毕竟整个大明朝能像朱瞻基他老娘那样的女人,绝对不会有多少。

尤其是对于汉王而言,女人是绝对不能在男人面前造次的。

就刚刚那说错了一句话,如果不是被下人所打扰,这一巴掌是少不了的。

第二天一大早,朱高煦便带着这些银两全部送回到了国库之内,然后兴冲冲的来到了尚书房之中,第一件事便是将那户部的官员给叫了过来。

然后大大方方的将他们那上报的折子给批阅,让他们自己到国库当中取银。

在成功取到了这些银两之后,那户部的官员也是赶忙将这个消息通过东厂传达到了鸡鸣寺中。

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不管是朱棣还是那老和尚姚广孝,早上醒的都很早。

虽然并没有什么事情要办,但还是一大早的便来到了鸡鸣寺的院儿中走走路。

而伴随着东厂的消息传达到鸡鸣寺中后,听着那东厂小太监的话,朱棣不由的有些惊讶的看了身边的老和尚姚广孝一眼。

说道:“老和尚,这小子有点本事啊,四十七万两,说还回来,就还回来了?”

虽说也有可能是这四十七万两还没有花出去。

但朱棣和姚广孝是什么人,他们都很清楚,既然已经到了私自挪用国库四十七万两白银的地步,你说你只是拉出去逛了一圈?

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可在花出去后,还在一夜之间便又重新还了回来。

可想而知,这背后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有多少。

正当这二人疑惑之际。

一旁的那个小太监赶忙上前说道:“皇上,国师....奴婢倒是听到了消息,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用。”

朱棣眉头一皱:“说。”

小太监点点头,赶忙说道:“奴婢从宫外听闻的一些消息,说是在那京郊之处,正在大批的招收寻常劳力,说是要开垦荒地,一个月五钱银子还带吃饱。”

“很多百姓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蜂拥而至。”

说到这里那小太监便停了下来。

毕竟他身在宫中能够听到的宫外消息也不多。

不过仅从这小太监的三言两语之中,朱棣便意识到应该是跟京郊那一片荒地有关系,随即便派了人手到京郊之处打听起来。

约莫半个时辰的时间后,那派出去的人手便又回到了鸡鸣寺内。

随即,在那朱棣和姚广孝的面前讲述起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而在这名锦衣卫将京郊所发生的事情全部在面前讲述了一遍后,朱棣和姚广孝也对朱瞻基在那京郊之处的所作所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一时间,那老和尚姚广孝便开口说道:“皇上,我们好像损了一桩功德啊.....”

对于那老和尚的话,朱棣也是心知肚明。

一个月五钱银子的壮劳力,还管吃饱.....

走遍这天下也寻不到这样的好事。

除此之外,那京郊之处开垦出来的土地,也基本上全部租赁给了那些没有土地的寻常百姓,等于是给了他们这些百姓一份长久稳定的生计。

不知道解决了多少百姓吃饭的问题。

又增加了多少家庭的收入。

而作为皇帝的朱棣,比那老和尚姚广孝所看到的自然更多。

如果通过朱瞻基那小子的办法做下去,不光会给这些老百姓们带来不少的好处。

对于朝廷也是如此。

收税的问题,通过这种租赁的方式直接解决了。

每年只需要通过内库,给朝廷缴纳相应的赋税就可以。

省去了不知道多少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还保证了税收的稳定。

所以不管是朱棣还是姚广孝,都能看出朱瞻基此次做的事情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虽然他们靠的是挪用国库银两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

但好事就是好事,uu看书他们无从辩驳。

不过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呢?

将银子再乖乖的送回去?

无奈之下,朱棣也只能说道:“这小子既然有这样的主意,直接老头子我说就是了,何必非要用这样的手段。先不管这些了,就说接下来该再怎么办吧。”

听到这话的姚广孝,顿时笑道:“皇上要出征了,这事情还需要贫僧说吗?”

朱棣也是因为刚刚的事情搞的有些思绪混乱,如今听到这老和尚的话后,顿时便笑了起来。

指了指那老和尚,然后对身边的人嘱咐道:“下道旨意,命汉王筹措此次出征的军饷共计两百万两,命其三天内拟出对策。”

“是!”

随着那传令的太监朝着皇宫而去。

当那要求筹措军饷的圣旨摆在面前后,朱高煦的脸色顿时憋红了.....

刚刚才解决了四十七万两白银的窟窿。

如今老爷子一道旨意下来,直接就是要两百万两的军饷,这不是坑人吗?

自己一个人琢磨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好对策的朱高煦,也只能再次的派人去了太子府。

而到汉王的消息传到太子府中朱瞻基的耳中时。

朱瞻基简直都无语了。

就想偷个懒儿,怎么这么折腾人啊?

当即便对着那来传话的太监说道:“回去告诉二叔,就说让他自己解决!”

本来是想偷懒,如今却搞的越来越忙了,这不是扯澹吗.....

你们父子俩自己去折腾吧,我不掺乎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