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一百零九章:老皇帝和老和尚懵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九章:老皇帝和老和尚懵了!(2 / 2)

到底是有什么事情,这么急。

就当在场的人一阵疑惑之时,此刻那鸡鸣寺内。

朱棣的厢房之中。

老头子终于还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一旁坐在地上的老和尚姚广孝,此时看着正在大笑的皇上,脸上非但没有笑意,反而眉头凝重。

很快,老头子朱棣也瞧出了那老和尚姚广孝的不对劲,不由的皱眉问道:“老和尚,你这是什么表情?”

听到朱棣的询问,老和尚姚广孝也有些犹豫的说道:“刚刚皇上在外面与汉王之间说的话,贫僧也全部听到了。”

“可不知为何,贫僧总觉得此事颇有些蹊跷。”

闻言,朱棣也是想起自己刚刚那一瞬间的疑惑,说道:“我也觉得今天这老二有些反常,却想不出反常在什么地方。”

见朱棣也是如此,那姚广孝当即便用肯定的语气说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看老和尚如此的肯定,朱棣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浓郁。

可偏偏又实在想不出,到底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在谨慎的考虑了片刻后,老头子朱棣还是将门外的锦衣卫与东厂的小太监叫了进来。

下令让他们各自谨慎的监视汉王府和太子府的动静。

既然想不清楚,那就看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从他们的举动中获取想要的信息。

与此同时,当汉王朱高煦回到汉王府后,第一时间便将自家老三,赵王朱高燧给叫了过去。

而在那赵王朱高燧前往汉王府的同时,还顺带了好几名京城当中的宗亲贵族。

这些都是平日里,私下与汉王、赵王关系最好的宗亲。

汉王府的密室当中。

当汉王朱高煦将那国债的事项,仔仔细细的给他们讲解了一遍后。

这些人都显得蠢蠢欲动。

一年就是四分的利.....

在如今新政推行的大局势下,他们这些宗亲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往常只需要有钱就往那土地上堆,无论管理的好与不好,这每年的收益是绝不会少的。

可如今,却不行了。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本就不善于打理这些事情的府上,那获得的收益更是少了非常多。

也不由的让他们担忧起未来的生计。

如今在听到有这么好的事情,不光利润不少,更关键的是简单还保本。

什么都不用做,将银子拿出来,就能获得不少的收益。

这样的好事,他们可从未听说过。

不过这种事情毕竟是头一次见,这心里头难免还是有些打鼓的。

尤其是对这位汉王爷,虽然平日里也算不错,可到了关键的时候,指不定还会出什么茬子。

到那个时候,这位汉王爷可就没有太子靠谱了。

虽说这事儿背靠朝廷,可这朝廷还不是他们老朱家的吗?

到时候要真的出了茬子,他们还真能去找不成?

就当在场的人都蠢蠢欲动,却又担心这件事是否靠谱的时候。

那汉王朱高煦却突然说道:“当然,我也知道诸位兄弟心中还有疑虑,不知道这件事到底靠谱不靠谱,但该说的,本王也都说了,一旦发生任何损失,都有朝廷来保证本金和利息。绝对不会少一分一厘。”

“但如果诸位真的不信,或许不需要的话,本王也不强求。不过,有件事还得请诸位帮个忙。”

听到朱高煦的这番话,众人不由的问道:“汉王请说,若能帮到,一定竭尽全力。”

闻言,朱高煦笑了笑,说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对于诸位而言或许还是好事。就是我这汉王府中还有些耕地的地契,本王想要按照正常的价格,卖给诸位,最近这手头上的银子有些不够使了。”

听着朱高煦的话,在场的众多宗亲们不由的疑惑起来:“汉王爷,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啊?竟让王爷您到了这卖地的地步?”

对此,朱高煦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此次国债一共发行了两百万两,如今土地在手中的收益越来越低,还得劳心劳神的去折腾,本王也不想麻烦,想以这些地契卖于诸位,我自己去买这国债。”

瞧着一脸轻松笑意的汉王朱高煦,其中一位宗亲不由的问道:“王爷,您这次准备买多少啊?”

朱高煦笑道:“那要看诸位能买走本王这名下多少的土地了....”

闻言,众人皆是一惊。

“王爷,那些土地,您要都卖了?”

朱瞻基笑着点点头:“有这么好的门道,本王还烦心那些土地耕种做什么,每年还得派人去查账,麻烦!”

“不过,咱们这话先说到前边,诸位可不能趁机会压低我手中土地的价格啊.....”

闻言,众人都知道汉王是打趣,不由的都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那赵王朱高燧第一个站了出来,说道:“二哥,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弟弟我说什么也不能把这好机会让给别人,一共也就两百万两,眨巴眼儿的功夫怕就让人给买走了。”

“这样,我先买个五万两的国债!”

听到赵王朱高燧的话,在场之人又是一惊。

五万两!

他们这些人的身份和人脉可不能跟眼前这两位王爷比,他们的家底自然也远远不如。

五万两,对于他们其中一些人而言,基本上是全部的家当了。

见赵王如此的大手笔,这中间的一些人不由的动了心。

还不等汉王朱高煦再说什么,其中一人便沉声说道:“汉王,弟兄们都信你的,我也买一万两的!”

说话这人在他们这一群人当中家境并不算好的。

只能算是中间档次的。

如今见他都买了一万两的国债,众人不由的都被调动了起来。

“我也买!一万五千两!家里能动用的银子,就这么点了。”

“得!给汉王爷捧捧场,我也来五千两的吧!”

听到此人的话,那汉王朱高煦赶忙笑着说道:“诸位,都是弟兄,给本王捧场,我心里记得。但本王还是那句话,诸位看各自的情况,千万不强求,这稳赚不赔的买卖,要不是我自个手里没这么多银子,不然早都全部拿下了。”

“诸位平日里都是弟兄们,本王这才率先想到了你们,这好东西,总不能便宜了旁人吧?”

听到朱高煦的话,众人顿时纷纷改了口。

“对对对,咱们还得感谢汉王爷有好事能想到咱们呢!”

一时间,在场众人纷纷拍起了马屁。

毕竟,如今的汉王爷,可是朝廷的监国王爷。

这分量.....

短短一刻钟的时间。

就在这间密室当中,一群人你一言,我一嘴。

便足足领去了四十六万两的国债份额。

对此,朱高煦的心里头也是乐的高兴。

“得,诸位,今儿本王的事情不少,喊诸位过来就是这件事,我也不留诸位了,那国债的相应文书,本王给诸位留好了,什么时候银子送到户部,这文书就到诸位的手中。不管是几年限的,到了时间,便可以直接到户部取银。”

“若是有急事,需要用度,也可以提前取回,不过那红利,可就没有了。”

在朱高煦的再次嘱咐下,众人纷纷表示都知道了。

随着这些人离去,一旁的赵王朱高燧顿时对着身边的老二笑道:“老二,我发现你这当了监国,现在也学会老大那一套一套了。”

“不过,这次一共也就卖了四十六万两的份额,还差着不少呢,老二你打算怎么办?要不要我帮你在京圈里串透透风?”

可那朱高煦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种事情,怎么能自己传呢,刚刚这些人离开后,这消息很快就会传的满京城都是,放心吧,这两百万的份额,一两银子都不会少,反而会供不应求。若是自己去传了,反而不美。”

听到这老二朱高煦的话,老三朱高燧惊讶的瞧着他,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

这可是整整两百万两的白银啊.....

然而,面对老三的质疑,朱高煦却丝毫不在乎。

在经过了早前的种种事情印证,他对自己那大侄子所说的话已经是有了绝对的信任。

既然这办法是他想出来的,那就绝对不可能出错。

不过就当这汉王与赵王站在一起闲聊之际,那汉王府的大门口,一名东厂的探子便紧紧的跟在了那些离开汉王府的宗亲身后。

而伴随着这些人的情报送往鸡鸣寺中后。

老皇帝朱棣在听到这些情报后,顿时便笑了起来。

“我就说这老二在背地里搞什么鬼,原来是跟那小子暗中商量好了对策,今日前来,为的不过就是堵朕的口。”

“这叔侄俩,倒是算计起朕来了!”

听着朱棣的笑声,一旁的姚广孝也是笑了起来。

不过,虽然他们都很认可朱瞻基这次的率先堵住嘴的计策。

可对于那国债之事,却并不觉得有什么。

四五分的利,对于那些官绅和权贵而言,并不算什么暴利。

他们不相信,这叔侄俩靠着这区区四五分的利,便能在京城当中筹措到整整200万两白银的巨款。

虽然靠着这些宗亲,在短时间内便筹措了四十六万两白银的款子。

可这些人都是那汉王与赵王平日里关系甚好的人。

这些人捧捧场子,还是会的。

但接下来呢?

那两百万两的军饷,可还差着整整一百五十四万两呢!

对于筹措军饷这种事情他们太熟悉了,这款子越到后面是越不好筹。

要是真这么容易,他老头子也不会为了每次打仗的军饷而发愁了。

.......

整整一夜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就当那鸡鸣寺中的朱棣与老和尚姚广孝正在如往常一样,在那寺庙当中闲聊之际。

那汉王府的门口,已经是人满为患。

当昨日那些认领了份额的宗亲们一个个将银子送到户部领了那国债文书之后,便立马跟炫耀似的将这件事给传了出去。

一个个在与旁人讲述当中,简直比那朱高煦讲述的还要精彩。

就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要强过旁人。

加上京城当中权贵的圈子本来就没有多大,这一家两家也就罢了,如今这十几家都认领了那国债的份额,一时之间顿时便在整个京圈贵族当中,引起了渲染大波。

不少的人都在吃着早饭时谈论着那国债的事情。

毕竟在新政推行下,土地收益不如以往并不是一家两家的情况,而是普遍的情况。

以往大手大脚惯了的宗亲贵族们。

如今却要因为新政推行而节衣缩食,这怎么能接受。

对于往后生计的担忧,也并不是一家两家的事情,而是整个京圈贵族的共识。

如果要他们这些人当第一波人,他们自然会因为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而担忧。

可在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领了份额,并且带着银子送到户部,领取了国债文书时。

这一个个都急了起来。

首先银子是送到户部的,也就是说,这件事的的确确是朝廷所正式发行的。

而不是那汉王爷自己搞出来的。

虽说朝廷说到底只是老朱家的朝廷。

但从以往的各种事情来看,朝廷无论是做什么,也都是遵照着朝廷法令来办事的。

不会真的出现那种,一句话便罔顾整个朝廷法度的情况。

第二,还给了那国债的文书。

约定的内容都在那文书之中有记录,并且还有朝廷户部的大印。

这更加给予了他们十足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此次朝廷国债一共也就发行了200万两的数额,一旦这个数额全部被人认领。

那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当府里的下人丫鬟从各处得到消息,某某府上已经带着银子去认领国债时。

更是让这些人心中焦急。

尤其是那国债可以随时取出的条件,更是刺激着他们内心当中的贪欲。

这一大清早,不过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此次朝廷所发行的200万两国债便全部被人认领,虽然还有一些人没有来得及将现银运到户部,但已经提前与汉王约定好。

又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汉王朱高煦一脸笑意的将后续的事情全部安排妥当后。

他压根没有丝毫的停留,便带着户部的折子,朝着那鸡鸣寺而去。

而那鸡鸣寺内,老爷子朱棣虽然也派了人在京城当中四处的探查监视,但因为事情发生和结束的太快了。

他们压根还没有来得及将获取到的情报送往鸡鸣寺内。

那完成老爷子交代筹措两百万两军饷差事的汉王朱高煦,便已经来到了那鸡鸣寺内。

靠着老爷子给的特权,不用禀报,汉王朱高煦便径直来到了老爷子的厢房之内。

在门口命人通报了一声后便走了进去。

瞧着这急匆匆赶来的老二,朱棣正疑惑他来做什么的时候。

却看到那汉王朱高煦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uu看书然后将其献给老爷子的同时,说道:“爹,你叫儿臣筹措的两百万两军饷,儿臣已经全部筹措完毕,这是户部的折子,爹您可以查阅。”

随着那汉王朱高煦的话说完,一旁那老爷子朱棣顿时露出了震惊的目光。

原本那幅澹定从容的神情也荡然无存。

一把接过那户部的折子后,便仔仔细细的查阅起来,直到他将所有的内容查阅完,并且在那折子最后看到了户部的印章后。

他终于是相信了朱高煦的话,也相信了他真的在这短短的几天内,便为朝廷筹措出了整整两百万两的军饷!

两百万两啊!

当然,朱棣很清楚,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是朱瞻基那小子谋划的全局。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无法冷静。

这叔侄俩,凭什么靠着一张嘴,空口白舌的便筹措到了两百万两的军饷?

就靠着他长孙和汉王的名头?

他老头子自己的皇帝名头,为什么就不管用?

每次筹措军饷,去到处弄钱的时候,都是人人避之而不及。

此时感到震惊的又何止老爷子朱棣一人。

向来都一直是云澹风轻神态的老和尚姚广孝,在听到那汉王朱高煦的话时便已经感到了极为震惊。

可再看向那老皇帝朱棣惊变的脸色后,便立刻明白过来,这件事.....竟是真的!

这叔侄两个,真的在不依靠朝廷增加赋税的情况下,筹措到了两百万两的军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