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一百一十九章:朕教导他?指不定谁教导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九章:朕教导他?指不定谁教导谁!(2 / 2)

说话间,朱棣已经缓缓起身,手中拿着一根指挥棒,指着那沙盘上的一处地点。

在这一处地点中,整个沙盘都没有标注任何的山脉地势。

这是一处明朝毫不了解的地区。

听到皇上朱棣的话,于谦一边顺着皇上的话去思考,一边看向了皇上所指的地点。

对于皇上朱棣话中的意思,于谦已经明白了,在惊讶这背后还透露出这么多信息的同时。

让于谦更加疑惑的是,那皇上朱棣所指向的沙盘,上面空无一物。

不由的,便开口主动请教道:“皇上,这一处地区在沙盘上为何没有丝毫的标注和地势?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

听着于谦的话,朱棣反倒是笑了笑,说道:“这一片,距离我朝太远,历朝历代,都没有任何测绘官可以走到这里,也没有对这里的地形地势进行测绘,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的信息留下。”

闻言,于谦这才明白过来。

随后问道:“那皇上命令大军急行军的目的,就是给那些草原部族压力,不让他们的计划得逞?”

朱棣笑了笑,说道:“看来你还不算太笨。既然他们已经设好了圈套让我们钻,但想让我们钻进去,总得付出一些代价吧?他们不是想靠着袭扰,靠着送死来拖延我朝大军的脚步吗?那好,那就来,看看他们到底愿意付出多少的代价。”

“他们现在不是达成了一致,受那马哈木的统筹吗?朕倒要看看,他鞑靼部的脱脱不花,能不能就这么瞧着自己的部众来送死,又能看多久。再看看那马哈木,愿不愿意拿他们瓦剌的那点本钱来送死!”

随着朱棣的话说完。

一旁那虚心聆听的于谦,立马便明白了一切。

本以为他所看到的那些影响战场的因素已经是所有的一切了。

却不曾想,在这背后,竟然还隐藏着如此多的暗中较量。

不由的,于谦心中也是一阵的惶恐。

若是将自己放在这种人物的对立面,自己又能看得清多少。

只怕他手底下的那些军队,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儿呢,就已经全部被消灭了吧。

此时的于谦,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以及和这种人物之间巨大的差距。

以往他脑袋里那点让他狂傲的东西,如今却显得微不足道。

那一丝傲气,也在这一刻彻底被自己面前这位皇帝给消磨的一干二净。

就这,还狂个屁。

自己带人上了战场,连对方的心思都看不清楚,这仗还打个什么劲?

真当他能看清楚一切的时候,这场战争也就到了收尾的时刻了。

瞧着自己面前那一脸震惊的于谦。

朱棣顿时一笑。

这于谦,悟性还算不错,也有些才能。

是个可造之才。

可是,当他将自己面前这个于谦与自己那大孙子朱瞻基去比较时,却又长长叹了口气。

这些话,他本来是应该教育自己那大孙子朱瞻基的。

不过仔细想想,也就坦然了。

这于谦本来就是他们的爷孙两个都看中的人,细心教导一番,倒也无所谓。

至于自家那个大孙子,虽然这小子的离开让他失去了在战场之上亲自教导他的机会。

可仔细想想,加上往日与自己那大孙子之间的事情,那小子要是没走,此刻指不定谁教育谁呢。。。。

此时的朱棣显然回想起了,当初在朝廷时那小子所提出的缩小军队建制来对付草原各部族的办法。

这样的办法,可是在战场上打了几十年仗的他,都没有想到的。

并且根据这几十年打仗的经验,他可以确保那小子对付草原各部族的战法,绝对有效!

这么多年北征塞北,之所以收获不多,不是因为打不赢。

而是因为他所习惯的大兵团作战,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弊端。

若是这个战法能够被他朱棣早十年所知晓。

哪还有如今这些事儿?

这草原上各部族的土地,只怕早被他一点点的蚕食完了。

自家那小子,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悟性不错就能概括的。

在政务上的天赋,能让处置朝廷几十年的太子也不得不佩服。

在这军事上,一句话便解决了他大明朝军队几十年无法解决的弊端。

真要将这两个小子放在一起,这天赋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根本没有可比性。

伴随着明朝中军的不断推进。

事实也正如朱棣所预料的,一点不差。

直到天黑,明军的推进速度虽然没有达到百里,但也达到了七八十里的程度。

朱棣对此自然也没有什么话说的,毕竟他之前所说的百里,也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要求。

毕竟一日百里,这已经不是什么努力不努力可以达到的了。

这是在挑战极限了。

而在这一路之上,他们都没有受到任何敌军的骚扰。

大军两侧的骑兵也都一路顺风顺水。

最多也就遇到了一些草原部族派出来查探情报的斥候。

而当这个消息被传回到鞑靼部的主营时。

那统筹全局的马哈木顿时皱起了眉头。

一日行进了七八十里!

这可是他们预计的两日行程。

就这,还是他们无法接受,必须要派兵袭扰和阻挠的程度。

如今明军的推进速度加快,他们就必然需要更多的人去阻挠。

尽管这些被派出去送死的人都是鞑靼部的部众,可如今他们是联盟。若非如此,鞑靼部死多少人,他一点都不在乎。

可如今,一味的叫他们的人去送死,那么对于他们这个本就脆弱的联盟,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可不这样做,那明军就无法按照他的计划,在他愿意决战的地点战斗。

只有这么重重的阻挠下,他们才有可能落入到他布置下的地点进行决战。

不仅如此。

如今那明军突然之间在战后便加快了推进的速度,显然,那明朝的皇帝已经是看出了他的目的。

否则又为何不顾被偷袭的风险,在一日之内便推进了这么远。

要知道,这个距离可是十分危险的。

如果他真在这个时候大军偷袭,那么明朝中军的前后,必然会被截断。

首尾无法相连。

前面的急行军,必然成为一股孤军。

明朝的军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是正面作战!

最怕的是什么,是缠斗,是混战!

一旦陷入到混战之中,他们威力最大的火器,将没有用武之地。

因为那些火器可分不出哪些是自己人,哪些又是敌人。

想着这些,马哈木的心中也渐渐有了主意。

伴随着明军临时的安营扎寨,休整了一夜,第二日继续动身之时。

行进在最前列的军队,却没有丝毫要停止的意思。

依旧在朱棣的命令下进行的急行军。

五军营的步兵居中。

三千营和五军营的骑兵在左右两侧。

仿佛丝毫都不担心被那草原各部族所突袭。

而伴随着前后大军的距离越来越大,就是军中的那些将军们,都开始忍不住的跑回来劝说起来。

“皇上,前后大军的距离太远了,一旦那草原部族派兵来攻,我们后军一时半会根本赶不上去啊!先行军,可就成了孤军了!”

尽管他们一个个都清楚朱棣的想法,可如今距离实在太大了。

就是那于谦,也是有些担忧起来。

扰乱对方的计策固然重要。

可也不能什么都不管不顾吧!

然而听着这些将军的劝说,朱棣却没有丝毫的理会,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军令。

急行军!

在场中所有人都不解的目光中,朱棣却态度坚定。

见此,那些将军们也只能是担忧的各自离去。

既然皇上如此坚定,他们能说什么?

只能是祈求着那些草原兵不要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可就当前线的消息、明军的动向再次被传回到那鞑靼部的中军主营时。

那马哈木的态度却与明军的那些将军们完全不同。

此时的他在收到那前线的情报后,脸上顿时浮现出怒色,甚至有些气急败坏。

“朱棣,朱棣!你欺人太甚!”

显然,在这两军最高指挥者之间,双方的意图已经无比的清晰了。

等同于在打明牌了。

而这马哈木之所以如此的气急败坏,是他料定那朱棣统帅几十万的大军,机动力很差,速度很慢。

所以他不敢继续急行军!

昨日之所以在那战后敢于急行军,可以说是看出了他们的意图,所以抽空占的便宜。

可今日再次急行军,这不就等于当着你的面说:劳资料定你不敢在这个地方打!

这如何能让那马哈木不气!

看出他意图就算了,还准确的拿捏你暂时不敢决战这个点,反复的欺辱你。

“朱棣!有胆子,今日你便再急行军!”

马哈木的眼中,满是怒火。

至于朱棣那边,却丝毫不担心那马哈木会突然之间率大军突袭。

他的先行军虽然只是中军的一部分,但人数也在十万左右了。

加上两翼三千营和五军营的骑兵,人数可达十五万!

那可不是几千人或者一两万人,你大军突袭说吃就吃。

这15万人摆在这里让你吃,撑也撑死你。

虽然在战争发生的第一时间会出现大批的死伤,但他们的骑兵一旦冲进先行军的阵内,那骑兵就跟步兵没什么差别了。

甚至会因为胯下的马,在作战之时无法灵活的行动。

长矛队一上,你砍都砍不住。

可他们如果不停下来,就无法更进一步的去收获战果。

至于他们想一次次的冲击明军先行军阵型,更加不可能。

那左右两翼的五万骑兵,可不是放着玩儿的。

他大明的骑兵,可是能跟这些塞北部族骑兵一对一硬杠的狠角色。

相比起来,同等人数下,指不定是那些草原部族的骑兵更害怕。

明军骑兵,可是从太祖时便打出威风的!

而那些草原部族的骑兵,有些骑兵的马镫甚至是木头做的。

骑射根本无法用力。

至于明军的,全部都是铁铸,装备武器精良。

这正是大明国力的体现。

虽然中军在再次分兵了十万后,除了那些骑兵外,便只有十五万的兵力。

很可能后军遭到突袭。

但是,先行军的那五万骑兵,可是骑兵!

战斗一打响,神机营大炮火铳一轮齐射。

前军回头,两翼骑兵回撤,瞬间便是合围之势!

所以,不管对方是突袭前军,还是突袭后军,他朱棣都不怕!

就怕他们不敢来!

他朱棣有随时随地决战的本钱,而那些草原部族没有!

哪怕是十万换十万,他们没了这十万,将对明军再也没有任何的威胁。

可明军没有了这十万,还有整整四十万的兵力!

更何况,老二老三分出去的二十万兵力,此刻正严防死守着那瓦剌部和兀良哈的兵力。

也就是说,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那鞑靼部的兵力。

让他鞑靼部损伤十万,他鞑靼部的首领会愿意吗?

不过,朱棣的所作所为虽然看似精妙,但其实都建立在兵力的巨大优势上。

哪怕是分兵,也不是对方敢随意吃下的。

而那马哈木之所以气急败坏,也正是因为这些。

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偏偏拿你没有半点的办法。

第三日。

朱棣并没有让那马哈木失望。

依旧是堂而皇之的在那马哈木的面前快速推进。

仿佛丝毫没有将他们放在眼中。

不过,那马哈木到底也不是蠢货。

在眼见仅凭鞑靼部的兵力无法对明朝中军产生太大威胁的情况下,便直接利用他们草原部众机动力的优势,直接杀了一个回马枪。

朝着明朝大军之前分出去的左右两翼兵力杀去。

隐隐有先对汉王朱高煦所率领的左翼十万人动手的意思。

在收到后方传来的紧急军报后,朱棣却只是笑了笑,随后命人传出了消息,示意大军原地驻扎。

同时,左右两翼的骑兵开始回笼。

缩小中军与汉王赵王左右两翼之间的距离。

给那调遣回去的鞑靼部骑兵造成威慑。

如果他们真敢动手,骑兵顷刻而至。

中军大军虽然慢一些,可一旦回撤抵达,那他们去了多少人,就得留下多少人!

毕竟根据他们所获知的情报,那瓦剌部,可不过区区两三万人,就算全部都是骑兵,而汉王所率领的左翼只有十万步兵,无法对他们进行追击,有可能被不断的消耗,但人数的差距毕竟存在。

只要三千营的骑兵回撤到,战场的局势便能顷刻扭转。

不需斩杀多少,只要拖住。

待中军抵达,就是围杀之局。

不过,朱棣也明白,那马哈木不会这么傻的真对左翼动手。

之所以这么做,不过就是为了让他们急行军的脚步停下来。

逼迫他们停止推进。

如果他们真的将双方的差距拉大到不可弥补的距离,或许他们会真的动手。

但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朱棣对此也不在意,这占便宜可以,总不能占便宜没够吧?

此时的中军大营内,于谦这几日跟随着皇上朱棣,从他的排兵布阵之中,也是学习到了不少。

这几日之所以如此的顺利,在他于谦看来,就是一句话。

料敌先机!

皇上朱棣似乎始终都能精确的算准对方的意图。

不过他也清楚,想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光学就能学到的,这其中需要的是无数的经验。

只有当这些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看的明明白白,然后再稳步的应对。

这一次,依旧没有出乎朱棣的预料。

伴随着朱棣中军的停止推进,那绕到后方的骑兵,也停止了合围的迹象。

就好像朱棣和那马哈木互相之间商量好了一般,从始至终都是小打小闹,都保持着一个各自克制的态势。

此时发生在大军之中的情况,也在军队传令兵的传递下,不断的朝着大明朝内部传达而去。

为了时刻详细的了解到老爷子朱棣所率领大军的情报,朱瞻基自然也是通过奴儿干都司,与朝廷建立了联系。

获得了取得大军情报的途径。

当然,获取的情报肯定是有延时性的,但也好过没有。

虽然他们也能自己派人去探知,但此时明军周围的一切肯定是所有人的关注点,一旦真的派人去了。

能不能探知到消息不知道,但将他们所在地暴露的风险,却太大了!

在城池没有建造完成前,他们只能是小心翼翼的躲在犄角旮旯里,偷偷的做事情。

否则一旦被发现,那就是覆灭之灾。

所幸的是,如今不管是那鞑靼部还是瓦剌部,亦或者那兀良哈,他们的全部兵力都集中在明军的周围。

这鞑靼部的腹地,反倒是没有多少人关注,也没有多少的兵力留存。

给了他们玩一个灯下黑的绝佳机会!

否则,这城池能不能建成,还真两说。

最关键的是,一旦被发现,他们这些人,没一个能跑掉的。

------题外话------

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