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一百二十六章:塞北诸事已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六章:塞北诸事已定!(2 / 2)

见到太子妃,那杨士奇也是赶忙起身见礼,道:“微臣拜见太子妃。”

闻言,太子妃张妍随口说道:“起来吧。”

在那杨士奇直起腰后,正要询问太子的情况,却听那太子妃说道:“杨大人。”

“臣在。”

“有句话我想问问你,太子身体不好,你可清楚?”

听着太子妃的话,杨士奇虽然不明白到底要说什么,但还是第一时间便回道:“臣清楚。”

“既然你清楚太子爷的身体不好,你还每天要么大清早,要么大半夜的来叨扰,你觉得合适吗?”

太子妃虽然对这杨士奇十分不满,但也清楚此人乃是曾经的太子府属官,所以并没有按照自己儿子的话,直接开始臭骂。

而那杨士奇见太子妃是想说这事时,便赶忙解释道:“太子妃,实在并非是微臣想要如此叨扰太子爷,实在是那前线的军情紧张啊......”

可这话若是在往日,她张妍还真被蒙骗了。

但如今,却是毫不在意的说道:“你也别每次都拿什么军情紧张,家国大事来蒙我。有些话,我是看在你曾经是太子府属官的份上没有直接给你说,但你也要自个儿好好掂量一下,军情自然要紧,国家大事也不用耽搁,但这些事情就非得太子爷给你们想出主意来,你们再按照太子爷的意思去办?”

“那太子爷,朝廷,还要你们这些官员做什么?你杨大人可才是那兵部尚书。到底是该你想清楚后禀报,还是让太子爷想清楚再给你禀报,杨大人可千万不要做反了。”

突然听到这太子妃如此说,他杨士奇一时半会儿还没想明白。

可仔细想想后,便将这些话当做了太子妃心疼太子爷才说的,便又解释道:“太子妃可能不清楚,这些军情要事都事关前线战况,有些事情微臣还真拿不定主意,需要太子爷圣断啊.....”

听到这杨士奇如此的执迷不悟,太子妃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杨士奇,太孙有几句话要我转述给你,你听好了。”

突然听到太孙有话要太子妃转述,那杨士奇顿时心中一紧。

如今他是什么人,什么身份,他杨士奇可太清楚了。

若一件事非得得罪一个人,他哪怕得罪了太子爷,也决不可得罪太孙殿下。

不光是因为皇上之前话里话外的意思,以及他杨士奇如今太孙党的真实身份。

也是因为太孙为人可不像太子爷,很多时候哪怕是臣子触怒,只要不涉及公事,也会迁就。

太孙一旦生气了,以他为人性格,说办你,可就是要真办你。

所以,在太子妃说出这话时,那杨士奇便赶忙再次恭敬的躬身在太子妃面前,等着听太孙训话。

如果是以前的长孙,还不至于他杨士奇这个兵部尚书如此。

可如今是太孙。

大明朝的第三把交椅。

太孙的话,等同于君主训话。

可在他面前,太子妃也缓缓开口,将自己儿子朱瞻基的原话讲了出来。

“太孙说,若是那内阁、六部的官员再敢半夜三更、大清早的来打扰我爹休息,娘您就听儿子的,直接派人将他们一个个乱棍打出去!尤其是那杨士奇,他是兵部尚书,如今有要紧事也是他跑的勤,告诉他,就说是儿子我说的,让他有多远滚多远,若是再敢小题大做,半夜三更扰人休息,搞的他好像多勤恳似的,等儿子回去,第一个就拿他开刀!可原话转述!”

听到太子妃将太孙殿下如此直白的话说完,那杨士奇听到后顿时额头冒汗。

本以为自己那些小心思旁人看不出来,可却不曾想,太孙殿下身处塞北,却对这一切都清清楚楚。

甚至连他杨士奇跑的最勤这事情都猜的如此精准。

还有那些毫不客气的话。

乱棍打出去......

有多远滚多远......

第一个就拿他开刀.....

这些话,他可从未在太孙殿下的口中听到过。

可见,能说出这些话,并且要原话转述的太孙殿下,其态度之严厉。

虽然这话他没有当面听到,但他敢保证,若自己真的敢继续这么下去,等太孙殿下回来后,这些话太孙殿下会一一做到!

想到自己如今能够从那牢房之中出来,并且做了这兵部尚书的位置,全都是因为太孙殿下,他杨士奇便明白这件事他决不可轻视。

随即,也不敢再等太子妃说什么,赶忙便拱手告歉道:“此前杨士奇所做之事实在有欠考量,杨士奇在这里跟太子妃告罪了.....”

说着,便那么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头。

按说以这杨士奇如今的身份地位,显然是不用向太子妃磕头的。

可他杨士奇却不敢马虎。

如今整个大明朝,只怕都没有比他杨士奇更加清楚这位太孙殿下的真实实力了。

如果太孙殿下愿意,只怕一句话的事,皇上就会让位于他。

这样的人,还是自己的靠山,他怎么敢得罪。

再则,太子妃日后必然会是太后的身份,如今磕这么个头,也不算什么。

看到这杨士奇知罪后,太子妃也是赶忙说道:“行了,既然你知道就行了,赶紧起来吧。”

在那杨士奇起身之后,便不敢再有停留,转身便朝着太子府外离开了。

至于那所谓的家国大事等托辞,如今也早就抛到了脑后。

瞧着那杨士奇慌乱离去的背影,太子妃张妍顿时露出了笑容,得意的说道:“这儿子的名头还真管用,比他爹太子的话都管用,瞧把这杨士奇给吓的。”

一瞬间,心情大好的太子妃,便又转身朝着后院走去。

如今有了自己儿子的话,她可算是像得了什么圣旨一般,再无顾忌。

而朱瞻基那老爹朱高炽,也在得了自己儿子的那些话后,不再担忧什么。

既然儿子敢说那塞北局势已定,那基本就是没什么事儿了。

他这个监国太子,也算是能大胆的歇一歇了。

自从那老爷子带大军离开后,他朱高炽便一日没有好好的歇息过。

这种超负荷的劳累,已经成为了习惯。

如今既然儿子都说话了,他这个太子爷也没道理不好好的改一改习惯。

不能让自己儿子在外边打仗的同时,还得分心担忧他这个做爹的身体。

伴随着大明朝廷因为朱瞻基的一封家书而缓解了当前困局的同时,此时那塞北明军驻扎的塞北城内。

老爷子朱棣也因为这件事最近搞的有些焦头烂额。

虽然他朱棣善用兵法,可他打仗再厉害,也改变不了既定事实啊。

那补给运不上来就是运不上来。

面对那草原各部族十几万骑兵的围追堵截下,那补给能运上来才真是见了鬼。

在最近这些日子里,老爷子朱棣按照朱瞻基那小子的话,虽然在派出兵力后也占到了一些便宜,击杀了不少草原联军的兵力。

可这些都是小便宜,压根还入不了他朱棣的眼。

占这些小便宜也不是他朱棣想要的结果。

如今他们这五十万大军的补给一直运不上来,就算这些小便宜占的再多,也没有什么用。

所以在最开始占了一些便宜后,老爷子朱棣便再没有多余的心思去做这些事情了。

而是将所有的心思都琢磨起该如何将后方的补给送上来。

本想跟自己那大孙子朱瞻基商议一下,毕竟这小子的鬼点子多,可在问了问后,去被告知这小子跑到外边建造直道,如今还没有返回呢。

无奈之下也只能是自个儿琢磨的同时,等着那小子什么时候回来再问了。

而在那塞北的另外一边,此时草原联军大营的主营内。

那马哈木正在为最近阻截明军补给的事情谋划着。

可以说,如今明军的补给线,吸引了各方势力的关注。

所有人的注意都集中在了这一点上。

明朝后方的朝廷,想方设法的想要将补给送上去。

草原各部族费尽心机的阻截。

不过,从最近的情况来看,他们草原联军在这件事上,如今还做的很不错。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支补给队伍能前往明军所在之地的。

基本上刚刚踏足塞北的土地,便很快就会被拦截截杀。

“诸位,千万要坚持住,虽然那明军此前在境内补充过一次粮草,但按照我的估计,也最多够他们再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就算他们省吃俭用,最多也就一个半月,两个月的时间。”

“只要我们能将这一两个月坚持下去,就算那明军建造了一座城池,其也会因为无粮而不攻自破!”

听着那马哈木的话,在场的众人也因为最近的几次阻截成功而感到高兴。

纷纷表示一定会按照马哈木的安排,谨慎行事。

而在再次嘱咐了一次军中的这些首领,且等他们离开后。

那马哈木却突然长长的叹了口气。

“爷爷,明军的几次运送补给都被我们阻截到了,您怎么还叹起气了?”

听着自己孙子的话,马哈木也是颇为无奈的说道:“爷爷并非是因为阻截明军补给的事情叹气,而是因为最近这些时日内,军中那些有关于城池凭空而降的传闻和谣言发愁。”

听着自己爷爷的话,也先也是明白过来。

不得不说,最近军中有关于这件事的传闻还真是有些闹大的趋势。

虽然还远打不到炸营的那种程度。

可伴随着一些鞑靼部的士兵说他们之前在战争开始前刚刚去到过那一片土地,那里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城池后,那凭空出现城池的传闻便有些收不住了。

而那马哈木也是怎么都想不到,即便是面对明军拥有了城池后,他们也想到了阻截补给线这个办法来克制明军。

可唯独面对这传闻和谣言时,却显得有些应付不过来了。

军中已经有很多将士的军心都受到了影响。

以往在自己家乡土地上,有十足信心可以战胜明军的一些人,如今也有些动摇了。

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遏制下去的话,还不知道要演变成什么样子呢。

在看到自己爷爷为此事而忧心发愁的也先,在仔细的想了想后,还是说道:“爷爷,既然军中的将士们都是因为那些神鬼之说而被影响,我们草原上也是有祭司的,不如请他们配合我们演一场戏?”

在听到也先这话后,马哈木顿时眼前一亮,赶忙说道:“对啊!”

“不过,也先,这件事还需要好好的设计一下,一定要做的大一点,不然怕镇不住那些流言。”

听到这话,也先也是点了点头,说到:“放心吧,爷爷,这件事就交给孙儿去做吧。”

“好。”

........

如今在这大草原之上,所有的人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

解决着如今摆在面前的问题。

唯独那朱瞻基,正带着老五和一些骑兵们,在建造直道的地区周围,胡乱的瞎逛着,看着风景。

不得不说,这里的风景还真不是前世在内蒙古可以看到的。

骑着马,站在那山坡之上,纵然是在互联网上已经遍看天下美景的朱瞻基,此时也是忍不住被深深震撼。

太tm漂亮了。

能够看到这样的风景,这一趟塞北就没有白来。

还有那后世被称为贝加尔湖的柏海儿湖,太美了!

尤其是在夕阳将落之时,那一幕,简直太震撼人心了。

怪不得被华夏的古人称作北海。

只可惜的是,身边没有一个姑娘,而是跟着一个爷们。

在跟着朱瞻基四处溜达了好几天后,老五朱瞻墡也是对自己大哥这不务正业忍受不下去了。

“大哥,所有人都在为了对付草原部族做着事情,我们这么瞎溜达,有些不太好吧?”

可面对自己亲弟弟的话,朱瞻基却毫不在乎的说道:“有什么不太好的,如今胜局已定,那些草原部族翻不起什么大浪的。”

“再说了,能不能解决那些草原部族,如今的关键可还在你小子的手上呢。”

闻言,老五朱瞻墡顿时一愣。

“哥,你这话什么意思,这场仗的胜负,跟我有什么关系?”

见自己弟弟老五还是这一副不开窍的模样,朱瞻基也是无奈的笑了笑。

这要是换做老三,以他那脑瓜子,只怕是早就明白过来。

这直道要是修建出来真没用,他朱瞻基脑子有病来修建这些。

难不成真是为了方便来这柏海儿湖看风景吗?

不过,朱瞻基还是耐心的说道:“你小子仔细的想想,我们如今踩的这片土地是什么地方。”

听到这话,老五朱瞻墡仔细想了想,说道:“这不是鞑靼部的土地吗?”

朱瞻基点点头,继续说道:“这里不仅是鞑靼部的土地,还是鞑靼部土地中最为肥沃的地方。而我们面前的这一片湖,就是滋润了他们草原人世代的命脉之所在!就好像我们大明朝的长江黄河一样。你想想,如果没有了长江和黄河,包括那些支流,对于我大明朝而言,会是什么结果?”

“我们又能否坐视黄河与长江的失守,落入到旁人的手中?”

“如果不能,会怎么做?而我们明军,现在最喜欢看到的又是什么?”

听着朱瞻基的话,那老五朱瞻墡仔细顺着他的思路想了一下。

渐渐的,他也回过味儿来。

之前因为他都在忙建造的事情,所以对如今明军的局势并不是那么清楚。

可现在被朱瞻基这么一提醒后,他立马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大哥,你刚刚这话的意思是,只要我们能在这里再尽快的修建出一座城池来,那么整个柏海儿湖周围都将被我们所掌控,而那鞑靼部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们就会派兵作战,我们明军正好趁这个机会击溃他们?”

闻言,朱瞻基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说道:“你说的对,也不对。”

“其实,从我们将定北城修建好,并且老爷子的大军进驻其中后,这一场仗我们其实就已经赢了。”

“与不与那草原各部族组成的大军打仗已经没有任何必要了。”

“当然,如果他们一定要来送死,与我们在城池下打仗,那这种捡便宜的事情我们自然不能错过。但如果他们不敢来打,我们就建我们的城池就好。建一座城池,他们的土地就会被我们控制很大一片。”

“说个最笨的办法,这么一路建造下去,土地都成我们的了,这仗还打个什么劲?我们在城中睡觉,他们就是派几万人来攻打,也不用急。可我们呢,随便派出一两万的骑兵出去,就能消灭他们一个小部族。”

“毕竟他们可没有任何的城墙来做防守。”

“长久以往,你怕他们自己不离开这片土地吗?”

在听到自己大哥这详细的解释后,老五朱瞻墡此时终于是明白了一切。

想到这一场战斗的胜利已经伴随着自己建成那定北城而结束,一时间,老五朱瞻墡的心中满是骄傲自豪的感觉。

同时,在知道自己修建直道和城池有多关键后,这老五也是当即便转身离开,说道:“大哥,这风景你自个儿看吧,我去督促他们建城!”

------题外话------

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