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一百三十七章:老二老三气坏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七章:老二老三气坏了(2 / 2)

再次乖巧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中午。

从顺天府赶去山海关的封赏队伍便已经抵达了关外的明军大营之中。

整个大军的军营内部也是热闹不已。

将士们欢天喜地的呼喊着。

显然,对于如今局势背后的情况,这些普通将士们压根都不清楚。

对于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他们更是一点都不了解。

只听到说朝廷有赏赐下来,这一次得胜归来的他们自然是高兴了。

听说除了有那牛羊可以大饱口福外,还有御酒喝,更关键的还有赏银拿!

按照朝廷传旨太监的话,太孙说了,这一次北征有多难,他是亲眼瞧见的。

将士们有多勇猛,他也是亲眼看到的。

若不是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也没有今日。

所以,要好好的犒赏三军。

原则就是一句话,吃好、喝好、赏银、封官!

对于这话,这些得胜归来的将士们自然是最爱听的。

一个个顿时便在那军中开始高呼太孙殿下圣明。

而此时的军营中,那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则冷眼观察着眼前的一切。

瞧见这一幕,那老三朱高燧顿时便皱起眉头,对身边的老二说道:“老二,那小兔崽子是要干什么啊?这门不让进,补给催了这么多天也不见个信儿,倒是这封赏来的快啊。你瞧,牛、羊、上好的大米,御酒、赏银,这要不是人太多,那小子是不是还准备再送过点娘们来?”

听到这话的老二朱高煦,顿时笑了笑,仿佛将朱瞻基的心思全部看了个清楚似的,说道:“还能干什么,收买人心呗,这些东西都让他给赏了,这些将士们自然是心里头念他的好了,到时候咱们哥俩说要造反,那些将士们能答应吗?”

“还有朝廷那些封赏。”

“这次有军功战功的,朝廷一应封赏,大气的很啊.....这些可都是朝廷实实在在的册封,要比咱哥俩嘴上说的那些回报,可要强多了。而且咱哥俩嘴上说的那些,还只是嘴上的,人家可是文书旨意都下了,这些军中的那些军官们,会不念人家的好?屁股该做在哪儿,人家会不清楚?”

“咱们大侄子这一招啊,可要比派个十万大军过来都厉害,这么一招下来,看着吧,这些将士和军官们,晚上睡觉梦里都在念着朝廷的好,恨不得现在就给那小子把命给卖了。三军未动,先给他二叔玩了一招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臭小子,倒是真有点手段啊......”

听着那老二朱高煦的话,一旁的老三朱高燧却是傻愣愣的瞧着他,忍不住的说道:“老二,你在想什么呢?你既然知道那小兔崽子要玩这一招,你还就这么给他们封赏?到时候那小子把人心都勾搭走了,你还造个什么反!晚上睡觉小心人把你绑了送到朝廷里!”

可那汉王朱高煦却只是耸了耸肩,说道:“不让他们封赏怎么办?这些传旨的太监,都是老大的人,如今老大是太子,是监国,代表了朝廷。我们这按照朝廷的命令在这里驻军,朝廷派来封赏的人却被我们给扣下了?”

“这算什么事儿?这人一扣,你我两个人的名字上就永远挂上了‘谋逆’俩字了,现在那小子和老大都在京城里,身边是朝廷,一封旨意下去,你我哥俩脑袋上这俩字就别想给去掉了。然后人家以朝廷名义从全国抽调各地兵力,仗着这山海关的关隘,这仗怎么打?”

“我可是听说了,山东那十万备倭兵已经都过来了,别的不说,十万备倭兵在,我们轰的开这山海关的大门吗?”

“别到时候这山海关打不进去,咱哥俩就得先去那漠北跟于谦种土豆了。”

在跟那老三朱高燧说这些话时,老二朱高煦眼睛的余光,却微微的打量了一下他和老三身后的一名护卫。

虽然此人没有敢靠的太近,可他却还是敏锐的发现了此人与之前站在他们身后时的距离要稍微近了些。

朱高煦的眼神微眯,但却不动神色。

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现似的,继续与那老三说着话。

而那老三朱高燧在听到老二朱高煦刚刚那一番话后,却满脸担忧的说道:“那怎么办?就看着他们在这里收买人心?到时候都是那小兔崽子的人了,我们还造个屁的反。”

可听到这话的汉王朱高煦却只是微微一笑,道:“别急。”

“只要你我一日没有露反迹,那臭小子就不能把我们怎么着了,我们名义上就依旧还是这五十万大军的临时统帅,这朝廷封赏的高兴头能撑个两三天,可两三天之后呢,半个月之后,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呢?”

“这大军,是让不让进关?不让进,咱们就耗在这儿,他不是想收买人心吗?那就不能饿着我们吧?我们拖,看看到底是谁急,等这军中的上上下下都对朝廷不满了,对朝廷的不信任寒心了.....”

“那个时候,才是我们真正该动手的时候,否则如今这些人别看有五十万,可有多少效死命吗?”

“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

“等这大军之中的将士们对朝廷的怨恨积蓄到顶点的时候,我们登高一呼,上下齐心,就算这山海关我们轰不烂它,轰不烂我们还不能换个地方吗?只要过了这长城一线,便是一路坦途,到时候我们五十万大明精锐在手,天下谁能抵挡?”

听着老二朱高煦的话,那赵王朱高燧还真挺惊讶的。

平日里看着没脑子的老二,这一说造反谋逆,倒是突然变的聪明起来了。

“老二,我发现你这天生就是造反的料。”

闻言,那老二朱高煦却反口便骂道:“滚一边儿去,你才是天生造反的,你全家都是。”

就当那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正在斗着嘴的时候,之前那前来传旨封赏的太监,却在那军中之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他们这里。

远远瞧见这两位王爷,那传旨太监便立马捧着一个笑脸,还没走到跟前便赶忙拱手躬身行礼,道:“内臣见过二位汉王爷、赵王爷。”

瞧着此人的模样,那老二和老三都没有说什么,只是冷眼瞧着他。

随后那老二朱高煦便开口问道:“这封赏你们也封赏完了,找我们两个是有什么旨意吗?还是说也要给我们两个升个官,发点赏银啊?”

听到这汉王朱高煦的话,那传旨的太监倒也是见过世面的,赶忙便捧了个笑脸说道:“看两位王爷说的话,那点赏银哪里能入的了二位王爷的眼,至于那升官,二位王爷就莫要说笑了。内臣这次过来是奉了太孙殿下的旨意,有信交给二位王爷,太孙殿下说了,这信是给二位王爷的私信,所以为外人知。”

闻言,那老二和老三顿时便对视一眼。

对于写信这件事本身,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只是那老二在听到这太监口中所说,是奉了太孙殿下的‘旨意’时......

那老二朱高煦心里头还是有些疑惑的。

旨意,那小子现在的话,都是旨意了吗?

然而,那汉王朱高煦虽然心中疑惑,但却并没有第一时间表露出来,而是在接过那信件之后,便仔细的看了起来。

一旁的老三朱高燧也是凑过了脑袋,一同查看。

然而,就当这二人将手中的信件一点点的看完时。

两个人的脸色都是出现了一瞬间的惊变。

老大.....

死了??

那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满脸的不可思议。

这老爷子刚刚死,那京城之中的老大就也死了。

虽不敢说不可能,但这事他们确实从来都没有想到过。

如今突然听到这个消息,两个人也是久久没有回神。

不过相比于那老三满脸的震惊,一旁老二朱高煦的脸上却除了震惊之外,还带了些担忧和疑虑。

为了确定这信中所写的到底属实不属实,那老二还是当着那传旨太监的面,问道:“太子死了?”

听到这话,那传旨太监脸色一变,赶忙便跪在地上,神色惊恐的说道:“汉王爷,这话可不能乱说啊,太子爷怎么会好好的死了呢?”

见这传旨太监的神情,不知为何,那老二朱高煦却反倒是相信了这信中所写的内容。

在仔细的想了想后,那老二朱高煦却还是在震惊之后,板着脸说道:“回去告诉朱瞻基那小子,想要老爷子的尸首,就让他打开山海关的大门,他二叔我亲自给他送到京城当中去。若不然,我们就这么耗着,我倒要看看,那小子能耗到什么时候。”

尽管如今双方还没有撕破脸,更加没有开战。

但这只是外界,表面是i这种情况。

其实双方心里头都是门清。

对于朱瞻基,他朱高煦自然是不会有丝毫隐瞒的心思。

那小子从开始到现在都出了这么多招了,摆明了就是不信任他二叔,反倒是他这个二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那大侄子出过一次手,最多也就是在暗中拉拢着军中的军官们。

所以,将自己的态度,直白的摆出来,对大局而言也不会有半点的影响。

可就当那汉王朱高煦的话说完后,那传旨太监却问道:“汉王爷可想好了?”

听到这话,那汉王朱高煦顿时一皱眉,道:“怎么,你还有什么话说?”

那传旨太监也赶忙回话道:“太孙殿下口谕,若汉王不愿将皇上尸首棺木送回,便是不顾人伦之礼,父子之情,既然如此,那便转告汉王,可随便在当地寻一地方将皇上安葬。”

“但汉王爷若如此决定,不管是在当地安葬还是置之不理,太孙殿下说依旧会按照之前约定,但在汉王爷和赵王爷百年之后,皇上尸首什么结果,二位王爷就陪在旁边,若是皇上尸骨无存,日后二位王爷的尸骨也会由二位王爷的子嗣亲手烧成灰,扔进大海。”

“并且会命史官将此事千秋永存,让汉王和赵王的忠孝之名流传万世。”

听着那传旨太监的话,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顿时怒发冲冠。

“小王八蛋!!”

“回去告诉朱瞻基那臭小子,让他给我好好活着,多生几个孩子,等我到了京城,让他儿子以后给他埋骨灰!”

“滚!”

看着差点就要杀人的两位王爷,那传旨太监也不敢再多留,赶忙便起身离开了。

瞧着那传旨太监走远的身影,冷静了一下后,那老三朱高燧也赶忙对着身边的老二朱高煦说道:“老二,爹的尸骨我们留在这也没用,不如就让他们先带回去吧。留在这等天气一热,就臭了,这毕竟是咱爹,这不好吧?况且,那小兔崽子向来说到做到,这一手也属实有点黑,这万一你我二人最后没有斗过这小子,他真把咱们最后给烧了,让你家小子把骨灰撒海里,还得顶个万世流芳的名声,这就有点恶心了吧.....”

听着这老三的话,朱高煦说实话这心里头也是有点怵。

这手主要太黑了。

就目前的情况,他们谁也不敢说谁能稳赢。

这死了以后把尸体烧了他倒是不怕,可这最后万一真落了一个“万世流芳”的‘忠孝’名声,是真的有点恶心。

可尽管他眼角都气的有些发抖,最终却还是咬着牙说道:“不行。”

“爹的尸首不能给他。”

“如今老大不在了,那小子是已经册封的太孙,这尸首给了那小子,他把老头子和老大往那皇陵里一扔,就直接能登基了。到时候名正言顺,咱们两个再做什么就都是反叛了。”

“在动手之前,绝对不能顶个造反的名声,也不能让那小子登基了。”

他朱高煦虽然不懂那些政务,但跟随老头子朱棣这么多年,从靖难打到了现在,他要是不懂个师出有名的道理,那这反就算是白造了。

就是当年老头子造反的时候也将自己的军队打造为王者之师,以尊皇明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不仅不说自己是造反,还要说成是匡扶国道。

老头子自己造反都是这样,更何况是他们了。

自然也是得师出有名。

如今别说是师出有名了,尸体棺材一送回去,人家名正言顺就是皇帝了。

一句话,召他们跪着回去,就得跪着回去。

不回去就是造反。

那个时候,他们可就真的是任人宰割,说什么是什么了。

虽然已经有了决断。

可是被朱瞻基这小子这么一搞,那朱高煦也是气的够呛。

这小王八蛋,是真狗啊。

这么阴损的招数都能想出来。

一路上骂骂咧咧的返回到了军中主帐内。

不久后,另外一边。

山海关内不远处一座县城内的一个农院中。

一名老头正躺在那躺椅之上乐呵的大笑着。

“哈哈哈哈,老大啊老大,你家这小子是真损啊,别人都是威胁将其从宗谱中抹去,这小子倒好,竟然威胁那老二老三要他们流芳百世,名传万古,哈哈哈哈哈~”

老头子朱棣躺在那椅子上,简直是笑的停不住了。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看着还算乖乖巧巧的大孙子,竟然还有这么一面。

威胁起人来,是真不含糊。

别说是那老二老三了,就是他老头子当年要听了建文这么说,他造不造这反还真得思量思量。

平日里看史书,有些意图造反的皇家之人,最多也就是一笔带过其造反之事。

平日里看起来自然是连名字都记不住,可要是真在那史书和宗谱之中将造反和不孝的故事给好好的编撰一遍,这后世儿孙,岂不是还要将他们的这些事迹给背下来

这不就像那民间流传的岳飞和秦桧的故事吗?

这要是后世人,口口相传如此故事。

自家没有后人也就罢了,要是有,这得多恶心人,自家的后世儿孙,还不得把老祖宗给骂死了。

想到这些都是那小子想出的阴损招数,那朱棣就又笑不活了。

一旁那老大朱高炽,对此也是颇感好笑。

不过在笑这件事的同时,那老大朱高炽对自家那小子这次所做出的抉择,也是十分的满意。

想到往日这小子的种种行为和性情,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还真是让他刮目相看。

因为单从他这一次的举动,便能看出其在对待和思考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其脑海中的思路也就清晰了。

而那老头子朱棣在笑过之后,也是瞧着身边的老大,说道:“怎么样,对你家那小子这次的应对还满意吗?”

听到老头子的话,朱高炽仔细想了想后说道:“单从对待关外军队来看,还算不错,自古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只要这些关外的将士心中是向着朝廷的,那这一场仗就输不了。”

对此,那老头子朱棣也是认可的点了点头,说道:“平日里只见这小子偷奸耍滑,卖弄聪明,不曾想还能使出这样的妙招,不错,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这小子想出来的。那京中的密报还没送过来,倒是让人等的着急。”

“不过,我猜这事八九不离十是那小子自己想出来的,跟老大你那满口仁义道德的德性是一模一样。”

对于自己老爹的话,朱高炽也很认同。

他也觉得这件事八九不离十就是那小子自己想出来的,毕竟这跟他当初教导那小子的一些道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不过,让他想不到的是,这小子的天赋悟性是真不错。

这么快就将这些道理给用到了这件事上。

这一招用在这里,用在这个时候,就是他朱高炽自己,也不一定就能想到。

就当这两个老头正思考着这些的时候,那门外的黄俨突然跑了进来,对着这院里的两位说道:“皇上,太子爷,京城里的消息传来了!”

听到这话,刚刚还在念叨着等消息的老头子朱棣,顿时便惊喜的说道:“快,拿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